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教(学)案_3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282617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教(学)案_3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教(学)案_3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教(学)案_3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教(学)案_3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教(学)案_3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教(学)案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教(学)案_3(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教案经济管理系志强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教案一、学习的基本要求统计学这门课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去运算,又需要记忆许多的东西,所以学起来很吃力,希望同学们作好思想准备,多投入心思,这才能顺利过关。该课程是统计时间工作的理论基础,用以研究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所以对于数量的认识是学好该课的基础。所以要掌握各类指标的运算及指标的变化(指数),如何获得指标是我们学习的重点。1、保持出勤率,提高课堂效率因为统计课是一门理科性很强的课,同学们光凭自己的基础去理解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而且由于成人教育的方式,一堂课的容含量非常大,拉下一堂课可能就觉得有好多容没听上,下堂课就跟不上。2、在理

2、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学习本课程是,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不仅容易记忆,记得也牢靠。到具体做题时也能灵活运用。学习每一个概念也是如此,要掌握概念中的关键词,主要含义,不要一字不漏地去背某一个概念。着实际上不仅难以做到,而且即使当时记住了,不久也会遗忘。3、课后多复习,多做习题。做习题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教材的例题和课堂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不要一不会做,就去看答案。我们在授课的同时,会给同学们刻印一部分练习题,我也会挑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给大家讲解,在讲解之前希望大家能做一下,要抱着“对答案”的心态,而不是“抄答案“4、要有一个踏实的学习

3、态度。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认真听讲,珍惜课堂复习时间。二是学习的能动性,针对一些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要认真思考,多问多练,一定要把他弄明白,统计这门课程是靠平时的一些知识点积累起来的,所以要持之以恒的态度。不要在刚开学几天时新鲜,快考试几天紧,而平时松松跨跨。二、教材的分析本教材共由十章组成,分别是:第一章:统计总论,系统介绍统计学原理该课程的相关概念,便于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对该课程有一个大致了解,是统计学的序言部分,是以后各章学习的一个基础,是入门的章节。第二章:统计调查,文中阐述了统计工作中的各种实际调查方法,要求同学们掌握调查的类型及调查方法的适用情况,在

4、了解的基础上区别各类 办法的不同点。第三章:统计分组,本章要求同学们掌握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包括分组,汇总,编表。尤其是分组的方法。第四章 :综合指标,此是全教材的重点章节,包括四大类型的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指标的用途,适用情况,区别和联系等容是考试中的热点。第五章:抽样估计,本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利用抽样资料来估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员理解: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抽样误差的确定等等。第六章:假设检验,本章现以不做考试要求第七章:相关分析,要求理解:相关的意义,相关系数,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估计标准误的确定第八章:指数分析,本章对于指数编制的一般方法与现实、指数体系和指数数列等

5、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本章阐述动态数列编制和动态分析指标的计算和运用等两类问题第十章:统计综合分析与评价(本章以不作考试要求)教材体系由统计的研究方法作为主线,在辅之以相关容,如图:统 大量观察法 第二章计的 统计分组法 第三章研究方 综合指标法 第四章,第八章 第九章法 统计模型法 第七章 归纳推断法 第五章三课时安排教学容授课次数课时统计总论1次4统计调查1次4统计分组1次4综合指标2次8抽样推断2次8相关分析2次8指数分析2次8动态数列分析2次8复习2次8合计15次60 教学容第一章 统计总论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认识,使同学学习

6、之后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学习任务有一个总体了解,掌握教材大致结构。1. 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畴 3.了解国家统计职能,任务,组织和管理。教学重点统计学的基本畴教学难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直接讲法、示例法、提问,启示法。课时4节课(周 晚)授课班级2003级工商管理班教具黑板幻灯片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总结及布置练习 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数据: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1998年我国DNP比上年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全年共有600多万下

7、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以上示例中涉及了一些具体数字,毫无疑问,总理是利用这些数据来说明98年政府的基本情况,那么,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其中,既有百分数(7.8%,14.1%),又有基数2000亿,6000万。这些数字在运用上有什么不同,如何应用?我们本学期的新课统计学原理主要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首先,我们来对这门课程做一个的系统了解,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统计总论;一. 统计的含义统计在不同的场合下,有不同的含义,如:现将本年度的情况统计(动词)一下;根据会计科的统计(名词),大学专业中的统计专业(名词)。1.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8、的过程。2. 统计 :即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实际资料的总称。3. 统计 :统计学(理论),是指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4. 三种含义的联系:1)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2)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见教材12页,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做记号)二.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一)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见教材2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倒数第四行,注意关键词(见划线)题型:填选判*其对象的特点是: 社会性: 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相联系的数量注意多选题总体性;

9、有许多单独数量组成变异性: 总体各单位,总体数量两方面的变异性(二)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即统计在调查,整理,分析各阶段使用各种专门的据此来分析教材体系研究方法,包括五种:1. 大量观察法: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要从总体加以考察,就总体而言,调查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并加以综合研究的方法。2. 统计分组法:根据事物在的性质和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研究方法。(第三章)3. 综合指标: 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方法。(第四、八、九章)4. 统计模型法: 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设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

10、象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第七章)5. 归纳推断法:从观察总体各单位特征,由此得出关于总体的某种信息,即事实的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部。(第五章)*特别强调: 关于研究方法的题型:多选:要求掌握五种方法的名称 单选:要求同学根据题设,判断为具体的方法。 根据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对照目录,将教材体系与此联系起来三. 统计学的基本畴(一) 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与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示例:假如我想了解某厂的企业设备,我的目的导致了该厂的企业设备成了一个全体,它是由该企业的每一台设备所构成的。这时该厂所有设备就

11、成了一个统计总体。1) 总体的性质: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 (与研究对象的区别,注意多项选择题)2) 确定总体的步骤:定出现象同性质的标准,对照具体单位是否符合所规定的标准,确定总体的围。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个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单位,构成基础。总体单位的表示方法:自然单位,物理单位3.总体和单位的区别与联系1) 联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单位是形成总体的基本个体,同时单位也只有依赖于总体才存在,另外,当研究的目的发生变化时,总体与单位还可以互相转化。2) 区别:含义上的区别、总体是指标的载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二) 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1. 单位标志:简称标志,只总体中各

12、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2. 标志表现:表明标志特征在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用来回答标志的文字或数字)3. 示例:设要了解某班学员的基本情况,班主任从招生办公室得到一本班学员情况登记表,如图:民族年龄职业性别语文成绩籍贯红艳青汉回汉222319.护士会计出纳女女男1234567567890432954108.847682首先,根据这一个目的,九九财会班全体学员是总体,单位则是每一位学员,对每一位学员都有“民族,年龄,职业,成绩,性别,籍贯”等特征,这些特征就是单位的标志,那么,每一位学员的特征具体的到底是什么呢?回答标志的容,如:汉,22,护士,女,等就是单位

13、标志的标志表现。4. 标志表现和标志的分类1) 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特征是用文字来回答的。如:职业,民族,籍贯等,我们把这种类型的标志称为品质标志。而有些特征则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年龄,成绩。我们把这类标志称为数量标志。2) 在上表中,有些标志的标志表现是相同的,如:民族,每一个单位的标志表现均一致,我们称其为不变标志;而年龄,性别等标志的标志表现却随着单位变化而变化,我们称其为可变标志。3) 如果一个标志既是可变标志,又是数量标志,则称其为变量,变量的标志表现是变量值。变量可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离散型变量指变量值受到条件限制,例如取整数,象人口数,年龄。连续型变量指其标志值可取任意数的形式,如:“成绩”“身高”(三)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1. 统计指标:反映和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畴,数据。*教材第17页: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围,地点,时间,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构成2. 指标的分类1) 数量指标:也称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绝对数来表示。如:总成本,总费用。由单位资料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