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试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艺术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201437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试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精编》试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精编》试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精编》试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精编》试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试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试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艺术(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艺术 学习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学习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决定因素有三点,即动力、智力和方法,其中动力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俗语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动力,机器不能转动,飞机不能飞行,轮船不能前进,卫星不能升空。一个缺乏学习动力的人,就像一列没有火车头的车皮一样,是难以快速前进的。 (一)树立远大的理想 魏书生说: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的希望,也是鼓舞人奋进搏击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激发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 立志是事业成功的起点 我国明朝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望底乎 ? ”这里所说的志就是志向,就是理想。宋代的苏东

2、坡也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最后这个“志”就是志气,也就是意志。可见志向与志气,理想与意志总是紧密相联的。 巴斯德是法国细菌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他曾说:“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条规律。可见,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人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诸葛亮有一句名言:“志当存高远。”意思是说,古往今来,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有远大理想的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所以,有了崇高理想才能取得光辉的业绩。 魏书生老师从他小时候

3、读过的今古贤文一书中受到启发,他读了多篇,至今书中“尊人者,人尊之”、“隐其恶,扬其善”、“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一万次口号抵不上一次行动”、“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聪明的人改变自己,糊涂的人埋怨别人”等许多格言警句还深深地刻在他的脑子里。因此,他从教书开始便注意给学生写格言、警句。在农村教书的时候,给学生讲,给学生抄;到了城里教中学了,他又买了 ( 名人名言 ) 录,放到班级图书箱里给学生看,以后又买了几本不同版本的格言选、格言精编等。 从 1979 年 4 月起,魏书生把亲自给学生抄格言,改为让学生按学号轮流抄,每天轮到一个人,挑选自己认为对大家最有教育意义的格言写在黑板的右侧。

4、这些格言的内容,不时地熏陶也最大限度地照亮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通过这些格言的独特作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日久天长,潜移默化,有了这些格言明灯的照耀,学生的精神世界一定要比昨天更明亮。 20 年来,魏书生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多次选择周总理的话,并恭恭敬敬、工工整整地写在前面:“我们应该像春蚕一样,把最后一口丝都吐出来,献给人民。”也有的学生写陶铸同志的诗:“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还有的写程思远先生发人深省的话:“人不能从八十岁向一岁活,如果能够从八十岁向一岁活的话,那么我敢肯定,二分之一以上的人类都会成为伟人。”为了劝诫同学们珍重友情,有个学生抄了爱因斯坦的话:“世界最美好的东西,莫过

5、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为了鼓励同学们乐观地面对生活,有的学生写道:“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 也有的同学互相摘录自己编写的话,读起来,使同学们感觉离自己的思想更近:“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会使一个人变得心胸狭窄,活得又疲劳,又无聊。”这是魏书生的一个学生写的。 “一个忘我的人能够彻底摆脱烦恼忧虑,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是另一学生写的。 学生抄的格言,不仅使学生受到启示,也常常使老师受到启示。记不清哪位同学抄过这样一条格言:“乐观的人把困难当作帮助自己前进的机会,悲观的人总是在机会中首先看到困难。,这句话后来被魏书生数百次地运用。他说:“记着它,使我充满了战胜困

6、难的勇气,努力做一个乐观的人。” 名人伟人,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的磨难,做出了使常人仰慕的贡献,他们的名言曾鼓舞自己在磨难中矢志不渝,奋力拼搏,努力做出贡献。他们的名言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仍然能散发着光芒,人们如果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采撷不到这些光芒四射的名言,那的确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志气来源于远大的理想 一个有志气的人,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是顽强、向上的,总是乐观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申请了专利的科学发明就有 1000 多项。他在 67 岁的时候,一场大火将他的实验大楼全部烧光,这里面有他多年来为研究有声电影而收集整理的所有资料和样片。当全家人都为他伤心,不知如何办的时候,爱迪生却充满信

7、心,乐观地说:“不要紧,别看我已经 67 岁了,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将重新开始。”正是由于爱迪生有远大的理想,才促使他在遭到不幸或失败时不气馁,在每项发明之后,又开始新的劳动。 斯大林说过:“只有伟大的目的才能产生伟大的毅力。”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的就业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魏书生让他的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当前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自觉性就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能进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坚强,的学习毅力。 1 座右铭激励 魏书生老师从 1985 年开始要求他的

8、学生写座右铭。 1986 年他当了校长,便要求全校学生每人都要写,并规定座右铭上写清三部分的内容:一是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二是自己要追击的同学的名字,三是针对自己的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 格言。 魏书生从小就爱读人物传记。孟子、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周总理等,自小学起就一直是他崇拜的偶像。尽管我们都很难达到伟人的境界,但以伟人为人处世的言行为典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显然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朝着伟人的方向攀登,本身就是二种人生幸福。大家都知道,一个凡人始终不渝地崇拜着一位伟人,他一定能减少许多庸人层次的烦恼,一定能较容易地使自己摆脱低层次的人和事的缠绕,因而使自己在许多问题上能超凡脱俗

9、。 谁都有过这种体验,当读爱因斯坦这样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伟人的传记时,自己也感觉人生天地高远、辽阔,觉得大自然美好,人生可爱,觉得踏踏实实做事便有无穷的幸福和欢乐,痛感自己做的实事太少,应该抓紧为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魏书生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看伟人传记,引导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把伟人的名字写在座右铭上,天天看到,时时把自己置于伟人的鞭策之下。 魏书生让学生写最崇敬的人,有的写周总理,有的写华罗庚,有的写陈景润,有的写焦裕禄,有的写雷锋,有的写张海迪,有的写海灯法师,有的写孔夫子,有的写岳飞也有不少同学写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华盛顿、哥白尼、居里夫人他们对学生都是 一种激励

10、。 座右铭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写清在本班要追上的同学的名字。 20 年教学中,魏书生老师多次组织学习竞赛,他不是只让学生追尖子,而是鼓励学生和自己程度相近的同学竞赛。这其实就是教育学中“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某一个学生某次考试是最后一名,努力目标是向前进一名,即倒数第二名,经过考试达到了,这就是伟大胜利。这样的竞赛,这样的追击,取胜的希望值大,也就更激发了学生的竞赛积极性。 引导学生追击紧挨着自己的同学,这本身就是对他的一个刺激,他自己的内心深处也不服这个同学:我以前比他强,这次考试,我没在意,被他超过了,下次我一定超过他。这种不服气的心理才容易激发竞赛的积极性。人们常说,踮踮脚就能摘到苹果。只有这

11、种办法,学生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目标,才会诱发学生去攀登。而那种不切合实际的所谓远大目标,一次一次都达不到,学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魏书生的这种激发学生动力的方法 是最能成功的方法。 每位同学桌子上都写着前一位同学的名字,而自己的名字又写在别的同学桌子上,公开成为别人挑战的目标。这样大家都前有榜样,后有追兵,班级便形成了一种你迫我赶的学习气氛。 全班同学中只有倒数第一的同学没有追兵,但处于这个位置,他也不能不着急。没人追他,他也会尽最大力量超过倒数第二的同学,改变自己的处境。学习最好的第一名同学没有追击目标,但后边那么多人都追他,想代替他的位置,这么多动力推着他,他也 会奋力向前。 座右

12、铭第三部分内容是写一句格言。要求必须针对自己的思想实际,最好针对自己思想的弱点,自己写一句,或选择一句。 一位同学针对自己写的格言是:“常常一部机器就坏在一个零件上。”魏老师看了,不明白,便向写这句话的同学请教。她说:“老师,我的脑子总体是挺好使,但只有注意力这个零件经常出问题。注意力好的时候,我什么都能听懂,教材上、练习册上的难题都会 做。如果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整个脑子便乱成了一锅粥,什么都听不进去,连简单的题也不会做了。我写了这句话告诫自己,一旦溜号,便把注意力拽到正道上来。我试了两个月很管用,现在我的成绩明显好起来了。” 座右铭、伟人是来自学生心中的选择,像太阳一样时刻照耀他们的内

13、心世界。格言,也是学生针对自己内心深处弱点的选择,像良药一样,治疗着他们心灵深处的疾病。因其来自于内心,在发生作用时,就把心理抵抗减到了最小程度。 学生天天看到的是深刻的充满哲理的话,天天想到的是杰出的人,是伟人。这教室里就像有几十位伟人帮你工作,帮你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谈心,用格言谈心,用警句谈心,其功效是可以想象的。 2 充分相信自己“能成功” 魏书生经常在全国各地上公开课,有时会后也开座谈会。一次一位老师问魏书生:“魏老师,我一上公开课,自己就紧张,学生也紧张,平时发言思维敏捷、语言流畅的学生也变得结结巴巴。您在全国各地上公开课,学生们在舞台上,下面一两千人看着,学生不紧张吗 ? ” 魏书

14、生说:“说不紧张不现实,但做老师的要设法帮他们消除紧张的情绪。” 魏书生消除紧张的办法至少有 100 种,魏老师在全国各地用过几十种,但次数较多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自信心,那是一朝一夕的事吗 ? 那不得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培养起来吗 ? 说得也没错。但长期有长期的效益,短期有短期的效益,让学生树立战胜人生道路重重困难的信心,当然要付出毕生的努力,而要树立记住一个单词、学会一首歌、上好一节课的信心,不必要也不可能付出太大的代价。 魏书生是怎样在很短时间内使学生对做好一件小事建立必胜的信心的呢 ? 下面是魏书生喜欢采取的方式: 1991 年暑期,魏书生从西藏拉萨赶到四川成都开会,又赶到哈尔滨

15、市,赶到吉林,从吉林赶到大连市参加全国中语会举办的首次“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观摩课”。 钱梦龙老师第一个讲课,魏书生最后一个讲课。他讲课是上午最后一节,天热,学生累,观众也比较疲倦了。学生累再加上紧张,这堂课很容易失败。 走上讲台,魏书生便问学生:“大家愿学一种消除紧张,使自己充满必胜信心的办法吗 ? ” 学生齐回答:“愿意学 ! ” “那好,咱们学一种简单有效的消除紧张、建立信心的办法。请同学们站直,目视前方黑板的中缝,面带笑容,好了。再请同学们深深吸气,挺胸。气憋足了吗 ? ” “憋足了 ! ” “请大家大喊三遍我能成功,要求一遍比一遍声音大。” 同学们听了都大喊起来,但喊得不齐。 魏书生说

16、:“这回老师说预备起,请大家齐声喊。好了,预备起 ! ” 同学们齐喊,但三遍基本一样,没有层次。 “这次请同学们想一想三次力量分配,不要平均使用力气,最后一遍用全身的力气高呼,好 ! 再来一次 ! ” “我能成功 ! 我能成功 ! 我能成功 ! ” 学生们一声比一声大,喊过之后,会场里充满了活力,学生紧张情绪一扫而光,对上好这堂课,充满了成功的信心。 魏书生所在的盘锦实验中学的学生刚一上课也经常这样高呼,特别是全班同学齐声高呼时,有一个群体效应,有“场效应”,大家互相竞争,互相感染,互相鼓舞,在这“我能成功”的声浪中,怯懦、紧张、疲劳、懈怠、拖拉、自卑的情绪常常被驱赶得无影无踪,尽 管这些情绪过了一段时间还可能回来,但经常这样驱赶,自卑紧张的情绪就少得多了。 有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