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60866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精编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课例赏鉴该课例获湖北省高中作文教学研讨会观摩课一等奖(黄冈)执教/刘曙光 观察/秦训刚 【课例实录】 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在感叹作文素材匮乏。其实,大千世界,万象世态,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事情。如果能够认真观察思考,缘事析理,也能通过平淡琐事写出较为深刻的文章。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学习必修5“表达与交流”第一个专题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屏显课题) 师:写作不仅仅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对思维水平的考查。要学习写得深刻,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从普通的事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我们经常说:“读书

2、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或许,我们能够从经典课文中获得一些启发,来迁移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课内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剃光头发微等几篇课文,它们在写法技巧上有哪些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生1:这几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很细小的事情引发议论,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点评明确:以小见大) 生2:这几篇文章中,引发作者议论的事情虽只是一件,但作者往往联想到了其他一些与这件事有关的事情。像剃光头发微,由理发师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联想到清朝“留发不留头”、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等,这些材料表明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关系密切,那么,本文后边由理发联想到弄权,就不

3、至于被读者说成是小题大作。(教师点评明确:由此及彼) 生3:这些课文在谈到引发思考的事例时,往往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使我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教师点评明确:探究原因) 生4:除了分析原因,有的文章还预测了这一现象可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态度。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受蒙蔽类比联想到“王之蔽甚矣”的结果,从而讽谏齐王广开言路。(教师点评明确:预测结果) 师(小结):以上,我们从大家熟悉的课文里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思考我们身边的一些事例。下面,我们就尝试着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去剖析一个具体的案例。(多媒体出示

4、典型案例。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 师: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性质?请前后桌互相讨论交流一下。(1分钟后学生发言) 生5:美国咖啡店开到了中国,表明中国越来越开放,吸引了很多外国人来投资。 师(引导):你很有经济眼光,从一间店面的开门营业就看到了中外经济的交流合作。商店开门营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但如果我们留意一下,这间咖啡店开门营业却很有不普通之处,因为它所在的位置是“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故宫”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后院,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从这一角度看,这件事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也应该

5、是一种文化现象。 生6:这件事表明外国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我国的每一个角落,连故宫这样的传统文化的后院都有外国文化涌入。 师:很好。以上同学们运用的就是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的思考方法,揭示了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蕴涵的深层本质,认为这则事例反映的是外国文化大举涌入我国的问题。但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呢? 生7:除了星巴克咖啡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店,开遍了我国各个大大小小的城市,人们认为去那里消费很有品位。 生8: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流行过洋节,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在我国很受商家重视,一

6、般民众也很喜爱。 生9:我们在正式场合一般不穿中国的传统服装,比如老师你今天上课就穿着西服。(听课师生笑)就是休闲运动装,好多人也喜欢耐克、阿迪达斯等外国品牌。 师(小结):看来外国文化确实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到文化,到服装,到语言,到娱乐,简直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一个事例经过我们这样一个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马上让我们意识到这一事例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代表性的。这样,我们文章所谈的问题就具有更强烈的针对意义了,我们阐述的道理也就更具有普遍意义了。 师:我想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外国文化在我国为什么会如此风行?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这一问题,3分钟后交流。 生10:因为我们现在正处

7、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地球已经被人们称作“地球村”,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往来越来越频繁,可以说外国文化大举涌入我国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 生11:我就说一说餐饮文化吧。比如说麦当劳,环境干净,周围安静不吵闹,服务员穿统一服装,笑容甜美,让你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上帝”。而和麦当劳价格差不多的像大排档,到处油腻,烟熏火燎,服务员粗门大嗓子,往往搞得心情不愉快。 生12:还有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些仪式太刻板,让人觉得有些压抑,不像外国节日很有娱乐性。 师(小结):一位哲人说:“存在即合理。”外国文化在中国如此风行,一定有其合理的原因。通过大家刚才的讨论发言,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归纳为这

8、几个方面的原因:1.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2.从外来文化的角度看,它们确实有自己的优势,和中国文化存在互补性,它们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满足了国人追求时尚、享受品位的心理需求;3.从本国文化的角度看,可能有自己的不足,更主要的是重视、宣传、保护不够,因此才给了外来文化乘虚而入的机会。 师:分析原因,让我们从纵向追溯的角度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更为透彻,也给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但仅仅追溯原因还不够,我们还可以分析预测一下将来,将来这一现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这将决定我们对其持什么态度。外来文化的涌入,看来已不可避免,你觉得外来文化涌入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对外来文化应持一种

9、什么态度?请大家讨论3分钟,再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看法。 生13:我觉得,外国文化对我们本民族文化会形成很大的冲击,长此以往,我们本民族文化会逐渐衰落甚至消亡。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过洋节,很容易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像很多年轻人知道西方的情人节,却不知道中国也有一个情人节,那就是七夕。这样下去,说不定哪一天我们连春节都不知道了。所以,我认为,对外国文化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必要时要采取一些抵制措施。 师:嗯,不错!你的发言充满了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让人敬佩!(学生鼓掌)你说外来文化会造成本民族文化的衰亡,人类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生13表示还没想出来)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帮她举出这方面的例

10、子? 生14:比如说,四大文明古国,除了我们中国,其他几国的文化都没有延续传承到现在,都被别的文化取代了。还有,我听说一件事,山东曲阜举行祭孔大典,还要到韩国去学习礼仪程式。 师:很好,你知识面真宽!看来刚才那位同学绝不是杞人忧天。一位著名学者也说过这样的话:“科技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对外来文化,我们绝不能听凭它取代我们传统文化的地位。大家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吗? 生15:我不同意她们的看法。我认为,外来文化不会吞噬本民族文化;相反,汉文化还可以吸取其他文化之所长,继续发扬光大,甚至会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自己的影响。我们不应抵制外来文化,而应顺其自然,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也

11、可以输出自己的文化影响其他国家。 师:你说的外来文化会使本国文化发扬光大,有没有这样的具体例子呢? 生15:我国历史上的汉朝和唐朝,吸收了周边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的大量文明成果,才成为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朝代。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和外国贸易以及文化往来,才使我国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学生鼓掌) 师:不仅有正面的例子,还有反面的教训。更重要的是,你的回答表现出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不错,真是了不起! 师:看来,对于刚才讨论的问题,大家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分歧。文化领域中的“入侵”现象,其影响由于时间跨度大,也许我们还无法预见,其利弊也很难判断。那么,在其他领域,比如生物界,有没有这样的“入侵”

12、现象呢?生物入侵带来的影响是否是明确的呢?它能给我们认识外来文化涌入带来怎样的启示?下面给同学们补充两则材料(屏显两则材料): 食人鲳入侵:原产于亚马逊河中的一种凶猛鱼类食人鲳,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鲶鱼效应:挪威渔民在装沙丁鱼的鱼舱里放入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可以避免沙丁鱼在运输途中由于缺氧窒息而死去。 生16:生物入侵的影响也不一致。有的外来物种给原有的物种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有的外来物种刺激了原有物种的生机和活力。 师:那么,这种生物界的现象又给我们认识外来文化涌

13、入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 生17:任由外来文化肆虐,对传统文化是不小的冲击,可能造成传统文化的衰亡;但外来文化的涌入,从另一个方面看也可能促进传统文化更健康地发展,使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师(小结):看来,我们仍然难以得到一个一致的看法。其实,这也并不奇怪,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竟谁是谁非,也不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我们重在通过这样的讨论,学会一种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写文章时,我们的观点倾向性要明确,不宜不偏不倚;如果为了表现自己看法的全面辩证,可以对相对的观点点到即止。 师:(总结)我们这堂课已接近尾声,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在这节课上,我们

14、通过剖析一个具体案例,让大家学会了运用以小见大、揭示本质,由此及彼、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探究原因,辩证分析、预测结果等思维方法。 老师一直认为,作文就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因此要提高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是基础,思想认识水平是关键。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虽然多是些平凡小事,它们粗看毫不起眼,但细究却大有深意。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思考认识事物的方法,坚持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就一定能够炼就一双慧眼,写出思想深刻的文章! 最后,让我们活学活用,运用今天学到的思维方法,写一篇作文。(屏显作文题目) 针对下面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008年,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在网络平台,有一股风迅速蔓延,这就是“山寨风”。从山寨机、山寨艺人、山寨门到山寨话剧、山寨音乐等,无不充满山寨的身影。随着“山寨春晚”在网络的亮相,关于“山寨文化”的讨论再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2008年12月2日,“山寨现象”甚至上了新闻联播,这是国家级电视台首度关注网络时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着由这一新兴词汇所代表的民间现象第一次进入官方视线。 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力量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 师:感谢大家的精彩表现,下课!育星教育网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