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46125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精编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一章 环境问题一、环境概述1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按其属性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 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2)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2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和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3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它是岁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况的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是更重要的原因。

2、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叫作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称为环境质量指数。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环境质量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二、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环境问题按产生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形成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表

3、现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酸雨等)、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等)、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生态破坏:森林毁灭、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相协调而引起的。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 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破坏 、 酸雨危害 全球变暖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乱砍滥伐危害(后果)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自然灾害增加,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

4、变化解决措施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利用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强国际合作臭氧层破坏原因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能够显著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氟氯烃等危害(后果)臭氧层的破坏,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解决办法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例: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露事故、我国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等。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

5、环境 2.箭头代表的含义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五、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文明类型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段公元前200万年至前1万年公元前1万

6、年至18世纪公元18世纪至20世纪末20世纪末以后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敬畏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善待自然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少数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区域性问题蔓延到全球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人类行为听天由命开始大规模改造自然事后的环境保护补救措施谋求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主要资源问题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2.分类: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如生物资源、水资源、

7、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问题、矿产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表现淡水资源短缺主要原因人口的迅速增加与经济的加速发展(基本因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客观因素)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主要因素)水污染严重流域植被和湿地的毁坏解决措施开源: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节流: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污水处理和利用保护:退田还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

8、江河断流,湿地干涸的现象。2.土地资源问题(1)中国土地资源问题的表现:一是耕地资源短缺,二是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的具体表现: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3)中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的原因非农业建设用地(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增长迅速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如作为林地、草地和鱼塘用地等)土地退化,加剧耕地不足(4)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开发土地和整理土地3.矿产资源问题具体表现是:人均占有量低;许多矿产后备资源不足;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一部

9、分矿产资源面临着枯竭。三、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2.石油危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石油价格上涨,与石油相关的庞大工业群将受到较大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3.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约用油,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强勘探和开采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优化能源结构4.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导致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燃烧化石燃料)(1)煤炭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产生大气污染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释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导致酸雨的形成(2)解决措施:优化用煤结构,

10、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等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率5.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开采方法环境问题解决措施方法缺点地下开采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回填采空区填充材料并非随处可得,而且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露天开采破坏地表易造成水土流失尽量保护好地表土层;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复垦的土地短期内植物生长困难,需要若干年的养护,才能逐渐改变其土壤条件;恢复和整理土地成本较高,且难以恢复如初6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优点缺点利用形式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太阳能能量巨大、清洁、可再生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11、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风能发电成本较低、清洁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风力发电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水能发电成本较低、清洁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水力发电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潮汐能清洁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利用潮汐进行发电沿海地区生物能可再生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造成资源浪费比较理想的利用方式是沼气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地热能成本低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等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1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

12、地荒漠化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更低的持续供应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表现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森林资源匮乏1森林锐减的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开矿;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过度放牧;空气污染2森林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弱噪音;吸烟滞尘。3森林锐减的影响: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二、草场退化1中国四大牧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2草场退化的面积逐渐扩大的原因:长

13、期对草场的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工业污染;鼠害虫害3草场退化的影响: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造成荒漠化三、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是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外来物种侵入,使原生的物种收到严重威胁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环境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

14、生存环境3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四、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分布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原因自然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土质疏松人为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开矿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3)使大量的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措施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植树种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种类土地资源;控制人口数量;政府加强领导,健全规划、统一管理体系;加强生态建设的科技支撑等五、荒漠化荒漠化分布东北平原的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西北内陆地区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