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境外上市情况分析课件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134055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境外上市情况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编》境外上市情况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编》境外上市情况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编》境外上市情况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编》境外上市情况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境外上市情况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境外上市情况分析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境外上市情况分析 2005年4月 目录 1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总体情况 2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3 国内公司境外上市需考虑因素 4 国内公司境外上市方式 1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总体情况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总体情况 截至2004年底 中国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的有47家 只在美国上市的有36家 在香港上市的有193家 伦敦 多伦多等交易所也出现不少中国公司的身影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总体情况 境外上市已经成为国内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初具规模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总体情况 国内企业选择境外上市 既有企业内在需求 也有市场环境等现实压力等因素 近年来 股权分置 等问题导致国内资本市场走势低迷

2、影响股市正常融资功能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的情况促使国内企业寻求国际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目的 目前已经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的公司大概四十多家 完成辅导准备提出申请的几百家 处在辅导期的公司更多达上千家 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我国经济金融开放程度迅速提高 国内企业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越来越深 业务国际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总体情况 国际资本市场制度完善 操作规范 信息透明 资金充沛 投资理念成熟 对国内企业有较强吸引力 期权 期股 定向发行等制度安排以及指数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使企业有更多的手段吸引管理与技术人才 分散风险以及实现快速扩张 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 各国的证券交易

3、所纷纷采取各种举措吸引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资源 证券交易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资源 由于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资源已经使用得相当充分 新兴市场的优质公司资源成了众多国际证券交易所的争夺焦点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总体情况 国内资本市场仍将保持主要融资场所的地位 境外上市是境内融资渠道的补充 上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业务性质 客户群体 市场范围是决定企业选择在何地上市的根本因素 大多数国内企业部不备在境外上市的条件 同属于食品饮料行业 青岛啤酒与娃哈哈相比就更适合在境外上市 因为其国际知名度高 容易获得国际投资者认同 国内企业在境外上市需遵守国内及上市地的相关法律 需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数据

4、进行调整 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与上市地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沟通等等 这些均增加了上市成本 2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香港 新加坡 美国新上市行业比较 2004年香港IPO中国公司的行业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2004年新加坡IPO中国公司的行业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2004年美国IPO中国公司的行业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通讯 IT 互联网 类的企业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较高 而香港与新加坡市场 制造业与通讯 IT行业的上市公司均占较大比例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香港 新加坡 美国新上市市盈率比较 其他 属于该企业上市前一会计年度亏损或盈利极少的情况 市盈率无法正常揭示企业的投资价值 2004年香港 新加

5、坡 美国三地IPO中国公司市盈率统计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2004年香港 新加坡 美国三地IPO中国公司平均市盈率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香港 新加坡 美国新上市数量比较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香港 新加坡 美国新上市筹资额比较 2004年三地IPO中国公司筹资总额与平均单笔IPO筹资额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香港 新加坡 美国上市费用比较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上市成本包括上市过程中的费用以及上市后维持上市资格的费用 由于上市过程中的费用大部分可以由募集资金中支付 所以只要融资成功企业不是很在乎这部分费用 但上市后的维持费用直接影响企业当年的损益 对净利润和现金流绝对额不高的企业来说是较大的压力 2004年底

6、 美国宝洁公司宣布 准备让自己的普通股在美国芝加哥 荷兰阿姆斯特丹 比利时布鲁塞尔 德国法兰克福以及瑞士股票交易所退市 苹果电脑和iPod音乐播放器的制造商美国苹果公司从东京证券交易所撤牌 英国互联网公司从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出等 这些公司并非由于经营不善而退市 而是在权衡了挂牌成本与收益之后作出的决策 从侧面说明作为上市公司的维持成本是不容忽视的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香港 新加坡 美国上市周期比较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香港 新加坡 美国上市规则比较 香港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香港 新加坡 美国上市规则比较 新加坡 境外资本市场比较 香港 新加坡 美国上市规则比较 美国 3 国内公司境外上市需考虑因

7、素 国内公司境外上市需考虑因素 不同交易所上市的程序 辅导期 上市规则与上市费用的差别 不同市场的交投状况 市场容量 资金充沛程度和市盈率程度 产品市场或客户的地域分布 对任何要上市的公司而言 其最自然的投资者群体应当是其产品的消费者 他们最知道公司的投资价值 其所居住的地方也是一个公司上市的理想所在地 公司与股东之间信息沟通的通畅程度 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 不了解公司的股民们愿为其股票付的价格就越低 投资者的文化认同状况 投资者通常主要是在文化上更能认同上市公司的人 相同或相近的语言和文化有利于克服信息障碍 不同上市地的行业认同度 4 国内公司境外上市方式 国内公司境外上市方式 境外直接IP

8、O 这种模式是指国内企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在海外发行股票并在海外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由于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涉及到两个国家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因素 因此 也存在着一些困难 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法律不同 国家之间的会计准则上的差异 增加了公司的会计成本 审批手续比较繁杂 国内公司境外上市方式 海外曲线IPO 红筹股形式 是指境内企业在海外设立离岸公司或购买壳公司 将境内资产或权益注入壳公司 以壳公司名义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筹资的方式 海外曲线IPO主要有以下优势 绕开国内严格的外汇管制 境内民营企业家可以不必经过海外投资登记和审批手续 即可控制一家海外上市公司 通过收购 注资 换股 境内企业股权为海外公司所

9、控制 在法律上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 享受完全的外商投资企业优惠待遇 境内企业股东包括风险投资资本可以通过海外上市公司实现所持股份的全流通 可以避开发行H股等复杂的事前审批程序 而仅需按照壳公司注册地和上市地法律要求自主进行企业改造 资产重组包装 审计 由上市地发行审核机构一次性审核通过即可 上市募集资金不必比照H股募集资金强制调回境内 由公司董事会决定所募集资金的投放方向和运作模式 从而为海外开展投资和资本运作活动创造了条件 可以实施股票期权 员工信托股票等激励机制 有效改进公司治理方式 实现管理制度创新 红筹股发行价普遍好于发行H股公司股价 根本原因在于发行H股等公司适用中国国内的法律和会计制

10、度 海外投资者不大认可 海外曲线IPO公司适用海外注册地法律和会计制度 更容易得到投资者认可 国内公司境外上市方式 海外买壳上市 这种模式是指一些企业以现金或交换股票的手段收购另一家已在海外证券市场挂牌上市的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 然后通过注入母公司资产的方式 实现母公司到海外上市的目的 买壳上市可以避开繁杂的上市审批程序 手续简便 节省时间 但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问题 选择目标壳公司问题 考虑到收购成本和风险 选择比较满意的壳公司是不容易的 税收问题 被收购的壳公司实际上是国内企业控股的子公司 可能存在着双重纳税问题 既要将所得收入向上市地政府交税 对于国内企业的合并报表的收入 又要向

11、中国政府纳税 双重纳税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利润率 融资能力问题 国内企业通过收购目标公司 定向配股 把国内企业资产注入壳公司 间接地通过壳公司上市 但是 国内企业还需要通过壳公司增发新股或债券 仍然存在着一个发行新股或债券进行融资的成本问题 国内公司境外上市方式 可转换债券上市模式 可转换债券 ConvertibleBond 是公司发行的一种债券它规定债券持有人在债券条款规定的未来某一时间内可以将这些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一定数量的普通股股票 转券是一种信用债券 不需要用特定的抵押去支持转券的发行 发行公司用其信誉担保支付其债务 并以契约形式作为负债凭证 转换海外上市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便于国内企业

12、低成本地在海外债券市场筹集资金 既降低融资成本 又增加财务控制机会 二是转券具有股票的某些性质 为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证券市场提供回避风险的方法 受到广大外国投资者欢迎 但转债上市也有一些困难 主要是 一是国内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问题 可转换债券上市对国内企业的信用等级要求极高 一般的国内企业难以满足要求 二是可转换债券转换成普通股时 存在着国内企业股本扩张问题 必须由股东大会通过并进行工商变更登记 转换是 动态过程 而变更股份是 静态过程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异 国内公司境外上市方式 存托凭证上市模式 存托凭证 DepositoryReceipt 是一种以证书形式发行的可转让证券 一般是由美国银

13、行发行的 代表一个或多个存放于原发行国托管银行的非美国发行人股权份额的可转让证书 按其发行范围可分为 美国存托凭证 AmericanDepositoryReceipts 是向美国投资者发行 全球存托凭证 GlobalDepositoryReceipts 是向全球投资者发行 加入WTO以后 国内企业以ADR形式上市应注意问题 一是公司的形象塑造 主要是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业务发展领域这两个核心问题 二是信息披露 主要是考虑企业在公开披露信息时 要注重充分性 及时性和准确性 境外创业板走势 案例一 正中药业国际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香港上市 2003年7月停牌 2005年4月被摘牌 其发展历程

14、给我们很多启示 发展过程 2000年7月25日 正中药业在香港发行105 000 000股 发行价0 85港元 2002年7月发行2000万港元可转换债券 其间于2001年7月26日1股拆细为5股 上市后公司业绩大幅下降 由上市当年的7152万港元下降到2002年的2954万港元 而2003年半年更巨亏18372万港元 公司股价也大起大落 上市初期股价一路走高 最高至4港元 股份拆细后跌至2毛多 2002年7月股价在短短三天内 从0 233港元暴跌至0 03港元 伴随着业绩与股价的巨变 公司股权结构也发生根本转变 上市初期 公司创始人石岳明夫妇持有公司70 以上的股权 2001 2002两年 石岳明减持近5 5亿股 持股比例降至38 2002年7月 石岳明将所有股份 38 抵押给美国美建证券旗下在香港的卓思财务 由于无法归还欠款 这部分股份于2003年7月归给卓思财务 创始人石岳明夫妇彻底推出公司 之后 卓思财务将这些股份转手卖给辛衍忠 令辛成为正中药业第一大股东 启示 全流通为大股东套现提供便利 但同时容易导致控股权的争夺 一旦公司内部经营或股权发生变化 资本大鳄 就会利用资金优势造成股价大幅振荡 制造收购公司控股权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