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节奏调谐艺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053542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节奏调谐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节奏调谐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节奏调谐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节奏调谐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节奏调谐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节奏调谐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节奏调谐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奏调谐艺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存在形式,都按一定的节奏变化发展着。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具有自身变化发展的节奏。一位高明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总是自觉调谐教学节奏,使整个课堂教学“和谐共振”,充满艺术魅力。一、教学节奏的基本内涵何谓节奏?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表述清楚。我国古代的礼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节奏就是事物发展的“一定的速度和拍节中,实际时值(动作、声音等)与单位时值之间量的关系”。美国的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则说得更清楚:“节奏是一件艺术品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

2、有拍节的变化。”前苏联戏剧家古里耶夫也说:“任何一种运动为了完成它自己的使命,都必须有规则、有秩序。运动中的这种秩序,也就是节奏。”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就是教学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有秩序、有规则、有拍节的合乎规律和富有美感的变化和运动。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真谛之一就是节奏的调谐。只有追求节奏的和谐,才能达到教学真、善、美的统一,共创课堂教学活动的“和谐共振”。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多元体,其教学节奏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诸如抑扬顿挫、起承转合、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高低起伏、张弛疏密、刚柔浓淡、疾徐断续、明隐虚实,等等。教学节奏的调谐艺术,正是这些因素的相互协调、合理衔接、有序变化、和

3、谐运动。二、教学节奏的常见类型要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调谐,首先必须明确教学节奏的常见类型。教学节奏按其表现形态来划分,可分为外在节奏和内蕴节奏两大类。所谓外在节奏,是指教学节奏的外在表现形态,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语言节奏。广义的教学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口头语言)和无声语言(又可分为书面语言、体态语言、时空语言等)。所以,教学语言节奏可分为有声语言节奏和无声语言节奏。有声语言节奏是指教师用口头语言所显示出来的有秩序、有拍节的变化和运动,具体表现为语音的高低强弱、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轻重缓急、语句的断连疏密、语流的循环往复,等等。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利用自己的口头语言

4、节奏,实现内容与情感的有机统一。例如:宣扬爱国主义,则慷慨激昂,声音洪亮;歌颂英雄人物,则情绪饱满,感情真挚;描绘祖国河山秀丽,则飘逸纵横,含蓄蕴藉;论证科学发明创造,则平缓理智,博大深沉又如:在阐述概念定义时,语速可放慢一些,音调则应高亢,以便学生记录;读一些较长的语句,则应舒缓一些,务必将每个字读清咬准,使学生能够听明白;对一些结论性的话语,音量要大一些,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列举实例时,音调则可柔和一些,以求生动;问题之间的过渡,应稍作停顿,以示区别这种种节奏调谐手法的运用,不能不说具有浓烈的艺术魅力。它与那种讲起课来不是小和尚念经,就是老太婆哼催眠曲,或声如洪钟、久鸣不已相比较,其教学效果

5、是大相径庭的。无声语言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教学信息的物质载体,也存在着节奏的处理艺术问题。无声语言节奏主要有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和时空语言的节奏。课堂上的书面语言主要为板书。板书是一种视觉语言符号。首先,板书节奏要讲究其层次节奏。一般而言,板书最忌一抄就是一大片,学生疲于奔命,抄写不停。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语句较长,有的教师一古脑儿将其抄在黑板上,结果学生还是记不祝而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一边讲解,一边板书该定义中的关键词语,最后形成了如下板书: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使用价值劳动时间如此板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有序呈现,无论是在生理运动上,还是在心理感觉上,都

6、给学生一种和谐的审美感受。其次,板书节奏要讲究书写速度的节奏问题。有关实验证明,中学生(主要是指高中生)的书写(笔记等)速度每分钟可达字,最快者可达字左右。教师应在讲究字体优美、清晰工整的基础上,用略快于学生书写的速度来展示教学内容,给学生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完整和谐之美感。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延迟视听”的不协调、不平衡的心理感受。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板书与口语的交叉节奏问题。以视觉符号为主的板书和以听觉语言为主的口语各具特色,互有优劣。教师应扬长避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富于节奏美的和谐整体。板书与口语的交叉节奏最忌那种断裂式的单一节奏形式。例如,刚开始上课,教师就一

7、声不吭地在黑板上一大片一大片地抄写教学内容,然后再长时间地复述这些内容。体态语言也称人体语言或动作语言,具体包括眉目语、微笑语、手势语、身姿语、服饰语等。古人云:“诚于中,形于外。”许多优秀教师正是通过各种体态语言来有效地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增添感情色彩、促进人际交往、创设和谐气氛的。如上课伊始,教师用亲切和善、温柔信赖的目光望着学生,温馨的气氛便像春风一样洋溢在整个教室,拂过学生的心田。在课堂上,教师不同的眼神,表示着不同的感情;不同的目光,扩散着不同的情绪信息。目光炯炯,会让学生感到振奋;眼神温柔,是爱抚和勉励。反之,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羞怯紧张,眼睛死盯课本、教案;或自视清高,斜目远望窗

8、外;或仰头盯着天花板;或沉眉塌眼,有气无力,呈精神萎靡之状;或怒目圆睁,气冲牛斗,现冷若冰霜之情,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时空语言也要讲究节奏。时间节奏是指科学合理地分配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初执教鞭的教师,往往不能把握时间节奏,容易出现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的局面。前苏联教育家尤·弗里略夫说过:“讲课时,必须很好地掌握时间,切忌前松后紧。此外,还必须留出一点时间,简要地归纳一下所讲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上课前必须精心设计教案,对各项教学活动作出妥善安排,并且要熟悉教案,对各项教学活动占用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前一项教学活动超出了预定时间,那么,在进行后一项教学活动时,就应设法调整节

9、奏,加以弥补。否则,就会造成拖堂现象。空间节奏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空间距离有节奏的变化。如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在讲台上适宜地走动,甚至走下讲台,在学生课桌之间来回走动。这样,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空间交际距离,是符合空间节奏调谐要求的。所谓内蕴节奏,是指教学节奏的内部表现形态,主要有内容节奏、思维节奏和情感节奏。内容节奏是指教学的详略、难易、虚实、深浅等有节奏的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节奏的调谐,应力求做到:()详略得当。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一堂课的教学,要切忌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而应分清主次、区别详略。对重点内容,要浓墨重彩、重锤敲打;对次要内容,则应轻描淡写、和风吹拂。()难易适度。教学难

10、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教学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就如同喝白开水,淡而无味;难度过高,则学生的学习困难重重,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教学内容的难易既要适度,更要注意二者的相互转化,即变易为难,或化难为易。()深浅适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正确掌握讲解、提问、讨论以及布置作业等内容的深浅程度。()虚实相间。“虚”即理论,“实”即实际。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决不是“乱贴标签”,而是有机渗透、水乳交融。思维节奏是指师生思维的疏密、张弛、明隐等有节奏的变化。中国画有所谓“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

11、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之说。构成节奏的疏和密,将影响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密而不疏,学生思维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学生思维过于松弛,注意力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能使学生思维产生有节奏的变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分钟。学生的精神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学的张弛相间尤为必要。“张”就是教与学都处于紧张、亢奋的思维状态,诸如教学内容广度的开拓、教学进度的超前、慷慨激昂的动情、面红耳赤的争辩、奋笔疾书的摘抄、追本溯源的提问等等,都是“张”的体现。“弛”就是教与学进入宽松、平和的思维状态,如基础知识的温故知新、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逗

12、人发笑的插科打诨、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等等,都是“弛”的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追求张弛相间的教学节奏,即张中有弛、弛中有张,或先张后弛、以弛待张,等等。思维节奏还要注意思维交流明与隐的变化节奏。教学过程中的思维交流如同表演艺术中演员与观众的思维交流一样,有显性和隐性之别。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显性思维交流表现为师生课堂语言的交流,隐性交流是师生双方思维撞击所迸发出的想像力。若教师巧妙地点化引导,则学生平日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藏就会被激活,师生双方思维的“愤悱”高峰就会同步而至。情感节奏是指教师情感表达的浓淡、高低、强弱等有规则、有秩序的变化。课堂教学节奏会从教师的情感变化上体现出来。如在讲授初

13、一思想政治“纪律是革命胜利的保证”时,一位教师讲述了邱少云烈士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的情感也有节奏地变化着。讲到英雄时,教师满怀崇敬之情;讲到敌人时,教师则流露出鄙夷和憎恨的神色;讲到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教师表现出强烈的急切关心之情,讲到烈士壮烈牺牲时,教师声音呜咽,语调低缓悲壮;讲到战斗胜利时,教师则喜悦满怀、语调明快在整个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教师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情感节奏的调谐应依据教学实际内容,服务于教学。教学内容蕴含的情感变化层次主要为:或欢快、诙谐和幽默,或庄重、肃穆和沉重,或舒缓、悠闲和轻松,或强烈、紧

14、张和急迫。这些均是我们调谐情感节奏的重要依据。三、教学节奏的调谐技巧课堂教学节奏不是刻板、僵死、静止的,而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运动过程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教学节奏的调谐者,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可以随意决定教学节奏的运行。教学节奏的调谐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遵循美学的基本法则,为特定的教学内容服务,受预设的教学结构制约。从宏观而言,教学节奏的调谐应注意:教学内容详略得当,切忌面面俱到;教学过程波澜起伏,力戒平铺直叙;教学方法丰富多彩,避免单一呆板;教学情感浓淡相宜,摒弃“零度风格”(所谓“零度风格”,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带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从微观而言,教学节奏的调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5、:(一)善于铺垫。所谓“铺垫”,就是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形成学生合理的认知结构的节奏调谐艺术。教学铺垫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从旧知出发,自然引进新课内容,即引入性铺垫;()显示预备知识,为攻克难点做准备,即预备性铺垫;()新旧知识对比,以引起警觉、防止混淆,即对比性铺垫;()针对学生容易疏忽或容易理解偏差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患未然,即预防性铺垫,等等。如教学“经济危机”时,一位教师作了如下引入性铺垫:“本世纪年代初,美国的大资本家不知得了什么帛,几个钢铁大王发疯般地捣毁炼钢炉;一个种植棉花的农场主将万英亩的棉花统统烂在地里;一个养猪的资本家打开养猪场的大门,将万头

16、肥猪全部赶进了密西西比河这些资本家真的得了疯帛吗?没有!他们的头脑非常清醒。他们这样做,正是为了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经济危机。”这位教师的讲述既点明了主题,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状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铺平了道路。(二)巧妙过渡。教学节奏的特征之一就是起承转合、自然衔接、融为一体。教学节奏的调谐必须注意起承转合、衔接过渡。在这里,既有课与课之间的衔接过渡,又有段与段、概念与概念、原理与原理之间的衔接过渡,还有从一个教学环节到另一个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掌握和运用过渡艺术,就应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多种多样的过渡方法:或搭桥铺路,自然过渡;或转向质疑,提问过渡;或演绎论证,分析过渡;或启发类比,比较过渡,等等。如从“价值”到“交换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