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电疗法PPT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3053224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频电疗法PPT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中频电疗法PPT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中频电疗法PPT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中频电疗法PPT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中频电疗法PPT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频电疗法PPT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频电疗法PPT幻灯片课件(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频电疗法 1 等幅中频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 3 概述 1 2 调制中频电疗法 4 2 第一节概述 3 一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应用频率1 100k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称为中频电疗法 多采用频率在2000 8000Hz之间 4 一 定义与分类 音频电疗法1 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磁场疗法超音频电疗法传统干扰电疗法2 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动态干扰电疗法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5 分类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3 调制中频电疗法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音乐电疗法4 低中频电混合电疗法波动电疗法 6 二 基础知识 1 载波在调制波中 被低频调制的中频振荡称为载波 2 载频载波的频率称为载频 3 调频即频率

2、调制的简称 4 调幅振幅调制简称为调幅 7 二 基础知识 5 调频波载波经调频后即称为调频波 6 调幅波载波经调幅后即称为调幅波 7 微分波是方波脉冲经微分电路而获得的脉冲电流 故名微分波 8 积分波是方波经积分电路而获得 故名积分波 8 三 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一 中频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点阻抗明显下降 直流电的组织阻抗最高 低频电流的阻抗较高 随着频率的升高 组织的阻抗逐渐下降 中频交流电可以通过组织电容的通路 使组织总电阻明显下降 因而中频电疗可以应用较大的电流强度 可比直流电 低频电达到更深层的组织 9 三 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2 无极性 无电解作用中频电流电流是一种正负交替变化的电流 在正

3、半周内 离子向一个方向移动 而在负半周内 离子向相反方向移动 故无极性之分 因此电极下就不会发生酸碱反应 避免了对皮肤的化学性刺激 半波中频电流是有极性的 有电解作用 10 三 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对神经肌肉的综合效应中频单个脉冲周期的刺激不能引起一次兴奋 但综合多个脉冲周期的连续作用则可引起能够传播的兴奋 这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值得指出 对感应电流已不能引起兴奋的变性神经肌肉 中频电流仍有可能引起兴奋 只要中频电流强度足够 亦可引起横纹肌强烈收缩以及提高平滑肌的张力 一般来说 中频电刺激比低频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要舒适得多 因此 中频电流可使肌肉收缩但不致引起疼痛 11 三 中频电疗作

4、用特点 4 对感觉神经的作用 中频电流可以进入人体深处 但对皮神经和感受器却不致引起强烈的刺激 当通以阈强度中频电流时 最初只有轻微的震颤感 若强度增大时 可出现针刺感 但持续通电时此种感觉逐渐减弱 只有在电流过大时才可能出现不舒适的束缚感 12 三 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5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在停止治疗10 15分钟后比较明显 在几种中频电流中 以50 100Hz的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的作用较强 13 三 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6 对生物膜通透性的作用 有人在实验中观察到 在正弦中频电流作用下 药物离子 分子通过活性生物膜的数量明显多于失去活性的生物膜 由此认为这可能是中频电流能扩大细胞之间的空隙或

5、组织间隙所致 因而提高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是中频电流的又一特殊作用 14 三 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二 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特点1 镇痛作用机理与低频电同2 消炎作用3 软化疤痕 松解粘连 中频电流有较好的软化疤痕 松解粘连作用 可能由于中频电流刺激能扩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 使粘连的结缔组织纤维 肌纤维 神经纤维等活动而后分离 15 三 中频电疗作用特点 二 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4 锻炼肌肉 与低频脉冲电流相似 由1 50Hz的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能引起肌肉收缩它具有以下特点 对皮肤的刺激性小 不易引起疼痛 无电解作用 不易损害皮肤 有利于持久治疗 人体的耐受性良好 电流的作用深度较大 16 四 治疗剂量的

6、分级 感觉阈下 电流表有指示 患者无电感 感觉阈 患者刚有电感 即有很弱的麻颤感 感觉阈上 有明显的麻颤感 运动阈 电流强度刚能引起肌肉收缩 运动阈上 电流强度能引起患者明显的肌肉收缩 耐受量 电流加大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限度 17 第二节等幅中频电疗法 18 定义 用1000 5000 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分类 音频电疗法 1000 20 000HZ 音频电磁场疗法超音频电疗法 19 一 音频电疗法 一 治疗作用1 止痛作用 音频电流作用后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 治疗后痛阈明显上升 但其镇痛效果不如脉冲中频电流 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20 一 音频电疗法 一 治疗作用2 促进局部血液循

7、环 音频电流具有调节或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 因而有消炎 消肿 镇痛 促进血管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21 一 音频电疗法 一 治疗作用3 软化疤痕和可松解粘连 音频电流刺激瘢痕或粘连组织 使之产生震动 得到松解及软化之效应 22 一 音频电疗法 一 治疗作用4 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 对慢性炎症 炎症机化 外伤后瘀血 血肿等均具有促进吸收 消散 软化作用 23 一 音频电疗法 一 治疗作用5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音频电流作用于神经节段或反射区 可以促进汗腺 乳腺分泌 增进食欲 降低血压 对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 具有调节作用 24 一 音频电疗法 一 治疗作用6 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透入 通过生物实验

8、证明 音频电流可提高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 使药物分子因浓度梯度而扩散透过生物膜 25 一 音频电疗法 一 治疗作用7 音频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特殊优势作用 音频电 无极性区分 应用药物广泛且不发生电解伤 可使用较大电流 有利于延长治疗时间 一侧或两侧电极下放药均可 操作简便 优于单纯直流电导入法 26 二 治疗技术 一 仪器设备 1 仪器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多为2000Hz 或为2000Hz 4000Hz两种频率 27 二 治疗技术 2 电极的放置 若病灶表浅 治疗部位有创面 或治疗部位凹凸不平时 可用并置法 若病灶较深 用对置法 作中频药物透入疗法时 应尽量采用对置法 以加大药物的透入深度

9、28 3 电流强度 一般以病人能耐受为准 治疗时间和频次 一般每次20 30分钟 每日1次 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可不休息 继续进行 29 二 操作方法 1 单纯音频电疗法 1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电极板及衬垫 2 衬垫用生理盐水或热水浸湿 保持适宜温度 然后将铜片电极装入衬垫套内 3 患者治疗时采取舒适体位 暴露治疗部位 并检查皮肤是否破损 将电极置于治疗部位 用沙袋或绷带固定 30 二 操作方法 1 单纯音频电疗法 4 检查仪器各旋钮是否在 零位 接通电源 调节输出量 以病人能耐受为准 5 治疗中应参照患者感觉 适当增加电流量 6 告诉患者治疗时正常感觉为麻感 如局部有烧灼感 应立即告诉工作人

10、员检查处理 31 二 操作方法 1 单纯音频电疗法 7 患者治疗时不能移动身体 不能触摸仪器和接地金属物 如水管 暖气等 8 治疗完毕 将输出扭缓慢转到 零位 关闭电源 取下电极 检查皮肤反应 然后将衬垫用清水洗净 32 二 操作方法 2 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先接通直流电 然后接通音频电 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治疗结束时 逆上述顺序 先关音频电 再关直流电 33 三 临床应用 3 注意事项 1 中 低 频电疗机与高频电疗机分开 2 使用前应检查仪器 3 治疗时不要接触机器 不可随便活动 4 金属物品 如手表 发夹 首饰等 应予除去 5 合理放置电极 务使电极 衬垫与皮肤均匀接触 34 三 临床应

11、用 6 电极不能在心前区及其附近并置和对置治疗 7 治疗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患者的感觉 8 治疗前将机器旋钮拨至零位 9 金属电极和夹子不得与皮肤接触 以防电击伤 35 10 治疗时缓慢调节电流 并经常询问患者感觉 11 治疗时不得触摸机器和接地金属 12 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不宜进行音频治疗 瘢痕部位 浅感觉障碍或血液循环不佳的部位治疗时 电流强度的调节不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准 治疗时应观察患者的反应 三 临床应用 36 三 临床应用 1 适应症 术后粘连 瘢痕 注射后硬结 肩周炎 血栓性静脉炎 腰背痛 神经痛 扭挫伤 2 禁忌证急性感染性疾病 肿瘤 出血性疾病 严重心力衰竭 肝肾功能不

12、全 局部有金属异物 心区 孕妇腰腹部 带有心脏起博器者 37 第三节干扰电疗法 intefferentialcurrenttherapy ICT 38 一 传统干扰电疗法 定义 是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 100Hz的正弦交流电 通过两组 4个 电极交叉输入人体 在体内电力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 产生差频为0 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 这种电流就是干扰电流 39 一 产生原理两种不同频率的等幅交流电同时交叉地输入人体 就会发生干扰现象 产生一种不断变化的综合电流 即差拍 beat 幅度变化的频率即为差频 beatfrequency 40 二 动态干扰电 由于电流强度不断变化

13、 使机体不容易产生适应性 使深部组织获得较均匀的作用强度 41 三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治疗时将三路在三维空间流动的5000Hz交流电互相叠加交叉输入人体 在体内形成三维的立体干扰场 同时对三路电流进行低频幅度调制 从而获得多部位 不同方向 角度和形状的动态刺激效应 42 一 电流特点 1 立体的刺激效应2 多部位的刺激效应3 强度的动态变化效应4 受刺激部位的动态变化 43 三 治疗作用 立体动态干扰电的治疗作用与传统干扰电流相仿 但因其强度和刺激部位大于传统干扰电 并且有较大的动态变化 刺激的形式不同于传统干扰电 其治疗作用强于传统干扰电疗法 44 四 治疗技术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用星状电极

14、 45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电极对置法 46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电极并置法 47 48 作用范围呈四叶形 49 F1F2差额4000HZ4000 4150HZ0 150HZ 15秒扫频 大范围 4000HZ4050 4100HZ50 100HZ 15秒扫频 小范围 4000HZ4090HZ90HZ 10秒固频 易适应 50 二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1 干扰电疗法中所用的正弦交流电频率在4000Hz左右 属于是中频范围 由于采用了交流电 避免了电解 电极可以大为简化 由于频率较高 皮肤电阻明显下降 因此可以增大作用深度 51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2 与过去一般治疗方法不同 治疗时不是一种

15、电流而是同时用两种电流 不是用两个电极而是四个 通过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相差100Hz的中频交流电交叉地输入人体 52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3 在四个电极下起作用的是幅度恒定的中频交流电 机体易于适应 刺激性也少 但在两路电流交叉的深处 因电学上的差拍现象产生具有显著治疗作用的0 100Hz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流 这种深处 内生 的脉冲中频电刺激是干扰电疗法最突出的特点 53 干扰电疗法的特点 4 两组电流中 一组固定为4000Hz 另一组则在变化中 4000 4100Hz 15秒 差频100Hz 或4025 4050Hz 15秒 差频25 50Hz 或固定在4000 100Hz的任意频率 频率的

16、变化可以避免机体适应 频率固定的目的是以便于选用不同的低频调制频率 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54 干扰电流的镇痛作用比较明显 实验证明 干扰电流作用后局部皮肤的痛阈有显著提高 治疗多种痛症有较明显和持久的镇痛效果 差频50 100Hz干扰痛觉神经的传导差频1 5Hz使肌肉收缩产生类鸦片物质 一 镇痛作用 55 三 治疗作用 二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1 在人体上观察到干扰电流作用后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以差频50Hz的干扰电流通电20min后 交叉点处的皮肤温度升高 2 与电流量大小有关 低差频高电流强度 f0 30Hz I35 45mA 使动脉血流增加最明显 而高差频低电流强度 f100 150Hz I 35mA 使皮肤血液灌注增加最明显 56 三 治疗作用 三 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干扰电流较易为人体耐受 由于对运动神经和肌肉有刺激作用 所以可引起肌肉收缩反应 多用于周围神经损伤 57 四 调整内脏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干扰电流在深部组织产生的0 100Hz的差频电流可引起 内脏平滑肌兴奋 平滑肌活动 提高其张力 改善内脏血液循环 调整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 对内脏下垂 习惯性便秘等平滑肌张力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