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022178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44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年 第一章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 第一节 全省土地利用现状 1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 第三节 区域经济战略选择 5 第四节 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形势 6 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 原则与目标任务 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第二节 规划目标 13 第三节 主要任务 15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17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与总体战略格局 17 第二节 优化济青沿线及半岛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 20 第三节 加快鲁南经济带大陆桥走廊发展 21 第四节 鼓励黄河三角洲科学开发 22 第五节 鲁西

2、平原城乡统筹发展 23 第四章 加强农用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 24 第一节 严格控制耕地占用 24 第二节 保质保量补充耕地 26 第三节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与质量建设 27 第四节 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30 第五章 推进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31 第一节 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31 第二节 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32 第三节 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34 第四节 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35 第五节 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6 第六节 加强各市土地利用调控 38 第六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8 第一节 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39 第二节 大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39 第三节 创建

3、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1 第四节 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42 第七章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44 第一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任务 44 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区域划分 44 第三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 46 第四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措施 47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措施 49 第二节 农用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50 第三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52 第四节 探索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的措施 53 第五节 严格执法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54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认真落实 十分珍惜 合理 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

4、 更好地统筹山东省土地资源的开发 利用 整治和 保护 合理安排全省各业各类用地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用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 政策 对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6 2010 年 进行修订 制定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以下简称 规划 规划 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山东省土地利用战略 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 任务和政策 引导全省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规划 是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也是 加强全省土地宏观调控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 规划 以 2005 年为基期 以 2020 年为目标年

5、 以 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 规划范围包 括山东省全部行政辖区 面积为 15 71 万平方公里 第一章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全省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005 年全省土地总面积 1571 26 万公顷 23569 万亩 约占 全国的 1 63 居全国第十九位 全省农用地面积为 1157 19 万公顷 17358 万亩 占土 地总面积的 73 65 建设用地面积 242 24 万公顷 3634 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15 42 未利用土地面积为 171 83 万公顷 2577 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 10 93 农用 地中 耕地面积为 7518920 30 公顷 11278

6、 万亩 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64 98 园地面积 为 1020740 99 公顷 1531 万亩 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8 82 林地面积为 1351620 46 公 顷 2027 万亩 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11 68 牧草地面积为 34052 95 公顷 51 万亩 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0 29 其他农用地面积为 1646554 35 公顷 2470 万亩 占农用地总 面积的 14 23 建设用地中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010990 65 公顷 3016 万亩 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83 02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 161333 97 公顷 242 万亩 占建设 用地总面积的 6 66 水利设施用地

7、面积为 250095 55 公顷 375 万亩 占建设用地总面 积的 10 32 全省农用地以耕地为主 47 59 的耕地分布在鲁西平原区 28 74 分布在胶东半岛丘 陵区 13 25 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10 42 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地区 全省园地分布相 对均一 林地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区 牧草地分布相对集中 主要分布在东营和滨州等 市 全省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 济青沿线城市群经济较为发达 工 业化 城市化速度较快 建设用地比重较高 是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的区域 此外 德 州 聊城 菏泽 临沂 济宁等市由于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或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较多 等原因 建设用地比

8、重也较大 全省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的东营 滨州及潍坊市北部 其中东营市由于土壤 盐碱化程度高 滩涂和苇地面积比重大 未利用地面积占全省未利用地面积的 17 87 此 外 山地丘陵区的济南 莱芜 泰安 临沂等市也有较大比重的未利用地分布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期 国家改革开放宏观发展战略与环渤 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启动 为全省 又好又快发展 提供了最显著的发展机遇 从外部环境看 我省地处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中日韩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 是 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沟通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中间纽带 随着全国经济增

9、长重心向北扩展 将更大规模地承接国际产业 研发集群式转移 经济外 向度将进一步提高 我省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 拥有优良的海港群以及青兰 青 银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陆上通道 通过加强与我国西部内陆的联系 已成为我国北方沟通海 陆的重要通道 从内在因素看 我省资源禀赋优越 农业资源丰富 农作物产量 农业产值多年位列全 国第一 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 农业强省 矿产资源丰富 是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展资 源最丰富的省份 拥有产量储量巨大的石油 煤炭 天然气等能源 品种多样 分布广 阔 旅游资源丰富 独特的气候与特有的地形相结合塑造了我省特有的自然风光景色 人 文旅游资源更为丰富 我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10、古代山东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 历史 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后一个时期 我省将进入跨越重要台阶的经济发展阶段 消费结构加速升级阶段 投 资建设集中回报阶段和比较优势更加充分发挥阶段 十一五 期间 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将 跨越 3000 美元 进入工业化 城镇化步伐加快和经济增长加速的重要时期 一大批基础 设施和工业在建项目 将在 十一五 期间投产并产生效益 预计今后我省仍能保持较高的 投资水平 继续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总之 我省区位条件 生产要素 资源禀赋 产业体系可与引进资本 高新技术有机组 合 大有希望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 我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

11、为中心 不断深化改革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成功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 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18468 3 亿元 仅次于 广东省列全国第二位 纵观近 15 年的发展 我省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但 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却是以高投入和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为基础 改变当前粗放的经济发展 模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疑是我省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经济实力大而不强 我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但人口多达 9248 万 人均收入仍然 较低 仅列我国第七位 除港澳台外 外部发展竞争激烈 随着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 制造业成本上升 外资有 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 就国内而言 虽然我省拥有良好的区

12、位优势 但产业集中度低 内 部协作能力弱 与京津唐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相对滞后 区域发展不平衡 微缩中国 是我省区域发展的真实写照 全省东 中 西部发展差异 大 东部经济发达 发展快 西部经济落后 发展慢 城乡差距日益拉大 城市化率 2005 年仅为 45 低于我国东部城市化率 54 6 的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我省第三产业比重过小 仅占总产值的 32 1 不仅低于东部多数 省份 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8 2 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庞大 多以投资大 能耗高的资源 型工业企业为主 从而加剧了我省资源型用地的需求 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 我省目前环境污染的代价仍在加重 经济高增长产生

13、的环境污 染不容忽视 环境承载压力十分严峻 2005 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 6 52 万平方公里 土地 沙化面积已达 92 平方公里 盐碱地面积 2243 平方公里 一些地区用地布局不合理 土壤 污染严重 城市周边和部分交通主干道以及河流沿岸耕地的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严重超 标 第三节 区域经济战略选择 未来 15 20 年 是我省经济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期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 战 必须对发展战略做出科学抉择 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差距 针对我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必须注重统筹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 引导大中小 城市合理布局 加大对欠发

14、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形成东部率先 中部崛起 西部跨越的区 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的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产业经济 协调发展 稳固一产 发展现代农业 保障粮食安全体系 做强二产 提升资源利用效 率 全面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加速发展三产 繁荣发展服务业 增强区域经济活力 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 提升区域竞争力 构建布局合理的城镇格局将继续推进城市化发 展战略 按照 一群一圈一带 框架 打造国际化都市群 实现生产要素快速聚集和高效组 合 提升区域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绿色山东 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为重点 构建生态安 全屏障 改善人居生态

15、环境 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建设特色生态经济 区 保护 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体系 保护和建设农田生态系统 建设 大而强 富而美 的社会主义新山东 第四节 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形势 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 年 1999 年经国务院批复后 全省各级政府 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规划实施管理工作 将规划纳入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 划 实行了政府领导目标责任制 形成了省 市 县 乡 镇 四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 专项规划相配套的规划管理体系 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 妥善处理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 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切实保护了耕地

16、 有效减缓耕地减少速度 全省健全了耕地保护体系 逐步形成了 全社会保护耕地 保护基本农田的意识 有效地减缓了耕地减少速度 1997 到 2005 年耕 地净减少量由规划实施前的年均 4 13 万公顷 62 万亩 降低为 1 90 万公顷 28 万 亩 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用地 控制了建设用地增长过快势头 在经济社会发展用 地需求快速增长 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 保障了全省公路 铁路 水利 能源 等重大工程建设用地 促进了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同时严格控制了高污染 高耗 能等建设项目用地 遏制了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势头 1997 到 2005 年末全省建设用地规模 增长 24 38 万公顷 366 万亩 占规划控制指标的 97 63 增长幅度基本控制在规划目 标范围内 加大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 基本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规划实施以来 通 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共补充耕地 24 万公顷 363 万亩 年均补充耕地 3 万公顷 45 万 亩 超过了规划预期目标 全省连续 6 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国土综合整治稳步推进 土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1997 2005 年 全省累计生态退 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