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299613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2009 年第 1 期深圳文化沙龙“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主题谈话实录主题: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参加人员: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尹昌龙,深圳市文化局局长陈新亮主持人: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时间:2009 年 2 月 25 日地点:深圳书城中心城尚书吧本报记者 徐松兰/文 韩墨/图2008 年底,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深圳也确定将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有何关系?深圳能否以设计之都为契机,将创意文化变为深圳的城市认同?正如主持人黄士芳所说, “设计之都”是对深圳创意设计领域的高度肯定和认同,因为设计的基础是创意,设计又是创意的重要表现形式。

2、创意的活力与效能不仅与城市的文化有关,还与城市的氛围、观念等很多的因素相关。本次深圳文化沙龙的嘉宾就创意文化和城市认同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设计之都”给了深圳一个创意的身份胡洪侠:首先我想说明的是,我们今天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们发现不管是在设计或是其它行业都有窄化“设计之都”的意义的趋势。很多人把“设计之都”看成只是设计师的事情,其实不然。 “设计之都”给了深圳一个创意的身份,深圳因这个身份成为世界创意城市网络的一员。所以今天我们再谈创意、谈城市转型时,应该从创意这个层次出发,而不是从设计师角度出发。另一方面, “城市认同”是一个传统的题目,我们以往在谈到这个题目时,往往

3、会从移民城市的角度把城市认同等同于家园感,但城市认同其实并不仅仅是家园感的问题。我在这里能不能找到老乡,能不能听到家乡话,吃不吃得到家乡菜,如果可以就说明我们认同这个城市?就有家园感了吗?完全不是这样。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认同,应该是生活环境的认同,地域文化的认同。这其中就包括:一、这个城市生活很方便,二、这个城市生活很舒服,可以更好地挣钱养家,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能,躁动不安的心可以得到很好的安放。更上一个层次,这个城市能给予你尊严,能实现你的梦想、理想。所以新的城市认同,应该是精神方面的。当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谈城市认同的时候,移民文化这个角度就远远不够了。既然如此,我们在什么框架下谈城市认同

4、呢?不妨从创意文化这个角度。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世界的城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制造业城市纷纷向创意城市转移,一些老的大的城市,不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那些二线城市、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城市,往往成为人们选择的目标。当这个时代已经转入创意时代,我们从这个角度再谈城市认同的时候,我们需要这个城市给我们什么东西,我们才可以认同它?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认同的本质是这个城市如何创造更多的吸引力,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这里创意。毛少莹:在谈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创意时代兴起的时代背景。为什么说现在是创意时代?首先有经济学的原因,经济学上讲需求决定市场。现代研究表明,大约在20 世纪末,人类物质产品的生

5、产能力已经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人类精神需求方面的产品却远远不够,这种需求直接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发展,表明了人类社会经济结构和供需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之下,创意产业发达的城市就走在了时代前列,代表了时代的发展方向。刘晓都:但是深圳达到您所说的物质需求已经满足的状态了吗?毛少莹:这看起来似乎是个有点矛盾的问题,深圳的确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从横向来讲,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和区域经济的兴起,中国或者深圳能够不参与其中吗?之前我们在讨论深圳建立创意产业园区时也曾讨论过,中国还在大量兴建厂房,因为我们并不像英国、德国那些发达国家,他们把最辛苦的制造业转移出来以后,确

6、实空出很多厂房可以做创意产业园。但是我们的情况是还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要参与全球竞争,你就没有办法跳出这样的大背景,因为只有追逐时代的浪潮,并且走在前端,才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和最强的竞争力。我们今天要城市认同与创意文化二者的关系,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是我们知道,创意的核心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创意。而城市认同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文化的核心其实也是自由,创意文化与城市认同从这个意义上就讲通了。创意文化是一个很好的价值选择方向张清:今天的题目包含创意产业和城市文化两个概念,一个是产业概念,一个是文化概念,其实无论是创意产业还是文化产业,跟文化是两回事,

7、因为产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只是追求利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我认为今天这个题目应该是一个文化讨论。这个城市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气质才能够产生凝聚力,让深圳市民因此产生认同感。举几个中国城市的例子,说起北京,大家就会想到它是中国的首善之区,是文化政治中心,这就是北京的特质;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最时尚的现代化城市,也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说到西安,我们会想到文学。与这些城市比较,我们对深圳认同的是什么?实际上深圳现在已经有了两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一是移民城市,二是特区。移民城市是过去计划经济及人口不流动情况下的出现的概念,而现在移民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很多大中城市的特点,那些活跃在上海中心区的人大

8、概都来自世界各地。所以,如果今天还把“移民”作为深圳区别其它城市的特点来提,显然已经过时了。再说“特区” ,随着中国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特区实际已经不特了,现在国内有很多改革实验区,它们可能有更优惠的政策,所以深圳作为特区的特点也在削减。如果“移民”和“特区”这两个概念让大家感到过时,而我们的现实又是,很多深圳人一见面问的仍然是“你老家在哪?” ,这说明大家对这个城市的认同还是欠缺的。这个城市凭什么,怎样来凝聚大家对它的认同?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需要的,就像西安有文化、上海商业发达、北京是文化中心一样,深圳也需要一个大家共同认同的价值,一种文化特质、城市独有的特殊的气质。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谈创意文

9、化,因为我们刚刚获得了“设计之都”的称号,因为深圳有数以万计的设计师,深圳也提出了要培养发展自己的创意文化,要把深圳建成一个创意城市,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的价值选择方向。在深圳需要一个文化核心,来增加城市认同的时候,创意文化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黄士芳:我曾经在上海生活工作了 6 年,但我最终选择来到深圳,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大家都讲普通话,这里有很多老乡,这里生活舒适,这些只是生活上的认同,而最高层次的认同应该是文化的认同。我们既然来到深圳,其实已经是对这个城市有了某种程度的认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获得文化上的认同,政府又应该为这种认同进行哪些努力?才能够让每个深圳市民为这个城市奉献更多

10、的才能与智慧。传统是创意的源泉姚峰:我谈两点感受:第一点是一个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业内深圳一直被认为是歌曲创作的强势,一方面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文化积淀不深,另一方面我们的音乐资源也远远不够。但是我们在音乐方面的成果却比国内很多城市都更加丰厚。我没有想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可能跟我们的机制有关?可能跟政府舍得投入有关?可是实际上很多地方的投入比我们的力度大得多,可是最终出成果的还是我们。我在想这是不是跟我们始终有创新意识有关,跟我们始终紧跟时代有关?第二点,前年,我们去俄罗斯考察,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刚到俄罗斯时我们对它的城市印象并不好,而且还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在圣彼得堡的一天晚上看

11、了一场歌剧,是柴可夫斯基的马泽帕 。富丽堂皇的剧场,再加上台上演员的精彩演出,让我们在俄罗斯这几天的不快立即烟消云散,演出结束时我的感觉就是我要起立、我要脱帽、我要鞠躬,因为柴可夫斯基,因为这台让我震撼的演出。这是什么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场演出让我这个外国人为这个国家感动不已,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形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就是国家的形象啊。我说这件事是想说我们在说创意文化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传统,我们能否一边弘扬传统,一边发展创意。胡洪侠:传统与创意并不矛盾,传统是创意的源泉。姚峰:没错,当我们高扬创意旗帜的同时,要向传统要文化,要向传统要创意。申晓力:我觉得创意文化应该多从细节出发。举个

12、例子,讲城市认同就要讲城市与人的关系,如果把这比作拍电视片,内地是人和人特写的关系,深圳则是全景跟中全景的关系,这之间是有一个疏离距离。所以我们在追求城市认同的时候要多讲点情感,多把情感的东西融合在生硬的水泥结构的城市里。创意是什么,就是看一件东西能看到它的不同。比如我们有一个选题叫落地生根 ,就拍城市中的平民,很简单也很朴实,我们要用平民的视角看到这个城市的不同,如果借用一位名人的一句话:有灰烬的地方就有火焰。城市认同需要相对集中的城市意象刘晓都:讲城市认同首先要找城市的特征,而我们国家目前的问题就是非常均质化。在建筑界里,有种说法叫“一夜城” ,就是指因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形成的城市,深圳

13、就是典型的“一夜城” 。说到北京、西安,它们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即使没有物质的存留,也有历史的脉络。但是深圳却是在二、三十年间从几十万人的小城镇,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大都会。世界上的很多新兴城市都是如此,人口和经济超前,但是文化却严重滞后,这种城市没有特点,但是却有活力。这样的城市在发展中应该增加层次,因为它一直都在单一层次上发展,比如经济,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开始有更多元化的需求。在谈到城市认同时,新兴城市往往需要找到一个点,一个让大家认可并最终发展为城市认同的点,我认为“设计之都”就是深圳的一个机会,所有的文化人都应该往这个方向努力,增加它的厚度。城市认同实际上应该是每个人都对这

14、个城市在形象上有一个意象,这种意象加上感情的色彩就变成了城市认同。比如北京,可能有的人的意象是天安门,有的人的是鸟巢。但是深圳人的意象会是什么呢?我想会很分散,城市意象越分散说明它的城市认同越弱。比如说到欧洲的一些小城镇,我们可能会想到它的教堂,说到某个乡村,可能会想到一棵大榕树,这些意象其实是一种象征,深圳也需要几个这样的象征。深圳 30 年的历史积淀不多,所以更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推进这件事, “设计之都”给了我们一个突破口, “创意文化”是个推进的方向,如果因此吸引了很多人才来到深圳,他们将引领城市更好的发展,深圳就真的有条件成为中国南方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年轻国际大都会。陈新亮:一个城

15、市要给市民有认同感,起码的物质基础就是安居乐业,安居是找到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这是很浅层次的认同,最多叫适应。如果说到乐业,应该是让让市民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这才是更深层次的认同,是从骨子里的认同。既然我们现在有了“设计之都”的称号,有了创意文化这个方向,就应该把这个概念具像化,让大家一下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就是有创新能力和鼓励创新的城市,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人文环境方面都是适合创意文化发展的,这对于增加城市的认同是有好处的。从市民个体来讲,如果能把潜能发挥出来,这个城市就发挥了最高的功能。城市规划不光是规划外在的建筑物,或者给城市一个很宏大的设计,更重要是市民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如何能够得到最大

16、的善待,城市的文化如何才更适合市民发挥聪明才智,这个城市的脉络因此才能够跟每个人够联系起来。不能单纯从物质空间上讲城市认同黄伟文:我不同意刘晓都的看法,城市大了以后我觉得意像就变得不重要了。每个人生活的区域很小,在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我们很难寻找一个大家共同认同的城市意像,即使是认同的,可能也跟你没什么关系。我觉得城市认同应该跟每个人的生活相关,每个人都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认同,这样的城市才是一个好的城市。上世纪 80 年代我来深圳实习的时候,顺着一条土路看到很多高楼,觉得深圳真是现代化的城市。但是如果我们把现代化的概念停留在高楼、立交桥上,会造成这个城市不友好、不人性的印象。这种城市是给汽车的世界设计的,我们很多人出门要挤公交车,每天要横穿车辆如流的道路,说不定哪天就会发生交通事故,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照顾和善待?他们会对这个城市有认同感吗?如果还反复熏染强调那个现代化的意像未必就好,所以不能单纯从物质空间上讲城市认同。很多人来深圳都是为了挣钱,深圳就是创业的地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还有很多创业不成功的人,对于这些人,深圳不是他们向往或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