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上语文第08单元教案

上传人:晨**** 文档编号:132899704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08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08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08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上语文第08单元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导学案) 第八单元 走近鲁迅教案(导学案)二次备课24. 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 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4.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5. 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一”字你们

2、知道他是谁吗?(鲁迅)2.(课件出示鲁迅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板书课题:少年闰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思考:“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画出相关句子。3.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生字词)(2)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明确这篇课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记忆中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的情景。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段主要交代了“我”和闰土认识的缘由。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我

3、”第一次跟闰土见面的情形。第四部分(第616自然段):写闰土给“我”讲述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的趣事。第五部分(第17自然段):写“我”和闰土的分别与友谊。三、初识闰土1.师:在鲁迅的记忆深处,有一幅美丽而神奇的图画。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指名读第1自然段)2.师:鲁迅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描写闰土的句子。(齐读)3.过渡: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要认识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要认识这个人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如先看他的外貌。)4.(课件出示相关句子)交流:少年闰土是什么样子呢?(指名说)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年少健

4、康天真活泼)小结:在习作中,如果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少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深入了解他,看看“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二、探究深读,了解闰土1.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2.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3.你们能想象出闰土向“我”讲述他的海边生活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绘声绘色、眉飞色舞等)4.学生自由朗读。(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时指导。(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

5、“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2)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3)想象画面,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三、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师: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指名答。小结: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2.师: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学生自由交流)3.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说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好这句话?(高兴、佩服、羡慕、惊奇、自叹不如)

6、4.思考: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5.课件出示,想象说话。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闰土在( )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 ),不知道(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师: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我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我”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齐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2.师: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建立的友谊还能持

7、续下去吗?“我”和他还会见面吗?请在课下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教学反思:25. 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文章超现实想象和情感层次性变化,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4.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教学重难点】1.读懂“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找出这个故事中的“美丽 、幽雅、有趣”体现在什么地方。2.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我们每个人都爱看好的故事,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又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有

8、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为我们营造的故事世界。(板书课题好的故事)(课件出示作者作品简介)二、检查预习1.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预习情况。2. 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强调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并对学生解释的词语意思进行补充。)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导: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2. 师:结合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好的故事”美丽 、幽雅、有趣?(指名说)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1. 齐读第13自然

9、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在第1自然中描写了“昏沉的夜”的情景,在这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适时指导。)课件出示:该文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当时北京笼罩在极其混沌、黑暗、恐怖的气氛中。封建军阀卖身投靠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在苦难的深渊里挣扎,因此“昏沉的夜”象征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2)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看到了一个好的故事,你能判断这“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说)2.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说出“这个故事”给作者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

10、事,错综交织,飞动扩展,以至无穷,十分壮美。五、布置作业再次通读全文,画出难理解的句子,练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以及这个故事的整体特征。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进一步了解“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二、读文赏析,合作交流1.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描写时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作者描写了山阴道两岸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等景物,以及澄碧的小河。在作者的笔下不仅有静景,还有动景,作者用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的语言,写出了江南美景的如诗如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

11、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可以说达到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2. 品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课件出示)示例:都倒影在澄碧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明确:“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相对静止的景物;“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漾”则表达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思考: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指名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所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特点。(学生自由交流)明确:作者将所有的景物都和水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浓浓的、醉人的江南水乡风光。师: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用词十分巧妙,而且能够将各种事物联系起来,找到他们的相似点或共同处。根据你对课

12、文的理解,说一说河水为什么是“胭脂水”,那“红锦带”指的是什么?(学生合作交流)明确:大红花和斑红花的倒影在水里面浮动的情景,河水看起来便如“胭脂水”,“红锦带”则是指大红花的倒影被拉长了的样子。思考:课文第8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有些词句是重复的,如“美丽,幽雅,有趣”“美的人和美的事”。对此你该如何理解?明确:一是前后照应,二是突出了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思考:作者正要凝视这些自然景物时,出现了什么景象?作者又是如何做的?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明确: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

13、既是昏沉的“夜”,总会过去的,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三、问题研究与拓展思考:现实是否像鲁迅先生的梦境一样美好?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这个梦有什么含义?(学生自由交流)课件出示:文中两次提到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描绘的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当时内心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与憧憬。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看到的情景。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作品中少有的表现美好的文章。文中描写了很多美好的意象,但最后鲁迅先生心中的梦醒了,他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梦境,奈何眼前已没有了“一丝碎影”,只有“昏暗的灯光”,表现了作者心中的失望和怅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10.课外可以写一下关于好的故事

14、的读后感,同学间进行交流学习。四、教学反思: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能简单说说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件事,并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通过理解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写作背景1. 导入: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他的侄女周晔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 师:题中“我”指谁?(生答,周晔)鲁迅是她的伯父,她为何还称他为先生?(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3. 师:受人尊敬的鲁迅先生走了,周晔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万分悲痛呢?(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体会周晔的感受。4. 师: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可能会想起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晔的回忆。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 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