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2709893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三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高三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高三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高三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高三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三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三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高三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有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

2、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乃至异闻轶事,都列为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指引,这种鉴赏,是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像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无不如此。后来写文学史、诗史的作者,也都是采用这 种历史的鉴赏法,着重于诗歌本身以外的材料。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辞汇来形容,像讨论到高适的诗,不是渲染他“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的神话, 就是

3、详述在旗亭看“妙妓”唱诗的趣事。对作品本身的鉴赏,最多说它“风格雄放”,能将它与岑参的诗作一比较,说什么相异处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 主景”,相同处是皆以“悲壮为宗”,稍稍涉及作品的本身,已经算是说得很透彻了。传统的诗歌鉴赏滞留在这个圈缋中打转,历时甚久,许多说诗的资料,重复引 用,愈积愈多,至清末的夏敬观作唐诗说,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可以举为这一派鉴赏法的代表。就缺点而言,这样的鉴赏往往将作品内在的结构忽略,我 们不否认研究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的鉴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作者的生平历史往往只数十百言,即使加以编年纪事,一年所纪仍有限,要想了解每首作品仍有其 困难,而即使了解诗作的本

4、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依然是两回事。若作品的本身被忽略,则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所以考明了作者的生平事迹,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譬如鉴赏杜甫的宿府诗,据生平历史,知道 此诗作于五十三岁,杜甫入严武幕府,做了工部员外郎,赐给绯鱼袋,就“杜工部”的宦途而言,乃是飘泊一生中最有依靠的岁月。全诗是:“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从末句中知道他有“姑且相就”的心思,但鉴赏不应限于此,该就诗作去分析脉理,发现“独宿”二字是通篇的眼目,“井梧寒”“蜡炬残”,当然是在写独宿,而“永

5、夜角声悲”时自言自语,也是独 宿的凄凉景况,“中天月色好”时谁共赏看?也是独宿的无聊心情。“悲”也罢,“好”也罢,结果一样凄凉无聊,如此一顿一挫,神味加倍隽永了。下面风尘侵 寻、乡书阔绝,写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写去也去不得,这才是“姑且相就”的独宿原因。然而“一夜独宿”时寓有多少“十年”中的感慨;“一枝栖 息”间寓有多少飘泊的空间,今日暂依于此,思绪翻腾,必然是凄恻不眠了。全诗脉络紧凑,命意悲壮,得历史生平的配合而益为彰显,如此才是理想的鉴赏法。(节选自黄永武中国诗学鉴赏篇)(1)下列与诗歌的“历史的鉴赏法”相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的鉴赏法”是中国古代沿用甚

6、久的一种传统的诗歌鉴赏方法,人们主要通过研究诗人的生平事迹来对诗歌的意蕴和价值做出判断。B在鉴赏诗歌时,人们对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和异闻轶事做出详述,创造了许多诸如唐诗纪事这一诗话类的作品。C鉴赏者使用抽象的说法来鉴赏诗歌本身,并且着重引用诗歌本身之外的材料,由于重复引用资料的情况很多,诗歌鉴赏也越写越长。D这种鉴赏虽有一定缺点,但能让人了解诗作本末,比较透彻地理解诗歌,因此发展到清末,唐诗说成为了诗歌鉴赏作品的集大成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历史记载中寻找鉴赏诗歌及其它文学作品的依靠是合理的,研究诗史和文学的人大多采用的都是“历史的鉴赏

7、法”。B唐代诗人岑参的诗歌重在写景,构思精巧,这与高适雄浑豪放的诗作有很大区别,但二人的诗作都是以“悲壮为宗”的。C夏敬观所作的唐诗说一书汇集、总结了前人收集的众多诗歌鉴赏资料,可以说是“历史的鉴赏法”的代表作品。D宿府一诗围绕“独宿”,写诗人因“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而“独宿”,又因“独宿”而“姑且相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中关于诗人生平事迹的文字非常有限,因此不太可能了解诗人的每个作品。B要想了解诗歌的艺术成就,就必须在了解诗人生平事迹的基础之上,深入地把握全诗的脉络和命意。C如果没有对诗人生平事迹的把握,就不可

8、能对诗歌的艺术成就做出全面的鉴赏,这种鉴赏就会落空。D鉴赏高适的诗也需要像鉴赏杜甫的宿府诗一样,深究诗歌的本末和脉络,只有这样才是最理想的。【答案】 (1)A(2)D(3)C【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

9、具体意思。如题干中的设题“历史的鉴赏法”,是内容推断错误,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2)试题分析:D项宿府一诗围绕“独宿”,写诗人因“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而“独宿”,又因“独宿”而“姑且相就”。因“独宿”而“姑且相就”错误,“姑且相就”是五十三岁杜甫的心境,并非因为“独宿”【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易错警示】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

10、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比如D项中,在第二段中“下面风尘侵 寻、乡书阔绝,写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写去也去不得,这才是“姑且相就”的独宿原因。”可知独宿并非是作者姑且相就的主要原因。考生重点对照原文内容,判断分析。(3)试题分析:要“全面的鉴赏”确实需要“对诗人生平事迹的把握”,但没有“对诗人生平事迹的把握”不意味着“鉴赏就会落空”。原文是“若作品的本身被忽略,则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考点强调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所以在理解有关表述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

11、,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表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表述内容”。正确理解在语境中的内容。归纳概括能力是建立在准确理解和信息筛选基础之上,是理解分析基础上的综合,也是较难的认知活动。试题通常要求概括文本的核心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者对要点进行归纳。近年来这一考点的考查有上升的趋势,命题者稳中求变,不断创新题型,但总的来说是考查学生的筛选与概括的能力。如C如果没有对诗人生平事迹的把握,就不可能对诗歌的艺术成就做出全面的鉴赏,这种鉴赏就会落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完成下列小题。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大统七年,从于谨破

13、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仚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勣袭爵。【注

14、】侯莫陈:三字复姓,起源于北魏少数民族,后世极少见。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

15、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持节:古时使臣以节为凭,代表皇帝亲临,如苏武持节出使匈奴;汉末及魏晋南北朝时,地方军政官员往往加“持节”称号。C践祚:也作“践阼”,指皇帝即为。表达这一意思的词还有“践极”“践统”“践位”等。D薨:指诸侯、士大夫及有爵位的高官死去。“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子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其父生前德高望重,因此死后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征战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多次为国带兵出战,在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最后病重在同州去世。D豆卢宁仁厚诚信,重情守义。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他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