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2706283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运城市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究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

2、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3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A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B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4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的“孝廉”还是宋、明、清的“进士”,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

3、产生的。而且地区分配的要求来自“士”阶层的内部,也不能归之于皇权的片面操纵。东汉“孝廉”与人口成比例出于“公卿会议”;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各地“孝廉”和“进士”往往在政府中为自己地方的利害说话。这当然谈不上是代议制,但不能否认科举制有时也发挥了一点间接地代议功能。这里余英时强调的是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B没有坚持“取士唯才是择”的标准C遵循了地域均衡分配的原则 D具备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功能5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4、。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6 某校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研究的主题说明了( )年代道、路、省州数郡国数县、邑、侯国户数(万)西汉平帝(1-5)-1310315871223唐贞观十三年(639)10道358-1551缺唐开元二十八年(740)15道-32815738413宋开宝(968-975)末-297-1086309宋宣和四年26路288-1234A中国古代专制

5、主义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变迁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7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8清人彭蕴章作诗说军机处:“趋朝待露夜披衣,退值青山衔落晖。驿路军书催不断,挥毫人共暮鸦归”。这反映了军机处( )A工作繁

6、重,行政效率较低 B传达政令,参与国政决策C掌书谕旨,参赞军国机务 D保密性强,军务政务兼管9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

7、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A扩大民主权利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11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12“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

8、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13依据英国宪法,下议院可以对个别内阁大臣进行关于行政措施方面的质询,内阁大臣作为行政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对所有行动和失职行为作出答复,对其行政过失或失职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这实际上反映了( )A议会掌握着国家大权 B议会有权力任免内阁大臣C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D议会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14“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它说明(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当时英国

9、由封建贵族统治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15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大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16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

10、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D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17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政治问题时,大家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社会的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

11、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920 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国家认同 B外来冲击

12、推动中国法制建设 C排满反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D民族危机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20“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21“尽管当时中国拥有那么高比例的GDP,但这些资源并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转化成为政府能力,尤其是军事能力。尽管当时英国的GDP并不算高,但国家能够有效动员资源和使用资源。”

13、这段分析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国家集权程度没有英国高C政府对军事的投入不够D国家投资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22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在1917年4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格勒时,他这样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来源:Zxxk.ComA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列宁领导的革命极大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 C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 D以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政府

14、宣布退出一战,协约国集团分崩离析23“此事将毛泽东造就成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人而且给他提供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毛之于中国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把一个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加以锻造,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队伍。”文中的“此事”是指( )A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湖南农民运动B“工农武装割据” ( )C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D八路军深入敌后 24 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成立于民国十三年二月,办公地点在今南昌路180号,至民国十五年一月停止活动。该部由胡汉民、汪精卫、叶楚伧为常务委员,毛泽东、恽代英等分任秘书。下列活动与该组织无关的是( )A负责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党务 B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C组织工农群众迎接北伐军进上海 D举行追悼列宁、孙中山逝世活动25新中国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