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集成运放及应用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2705109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集成运放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4章集成运放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4章集成运放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章集成运放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4章集成运放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集成运放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集成运放及应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一通用运放原理二集成运放结构及特性参数三理想运放 第4章模拟集成单元电路 引言 集成电路是在60年代初在分立元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路 其主要利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将二三极管 电阻等制作在一小块芯片上 厚约0 2 0 25mm面积0 5mm2P型硅片 并将其连成能完成特定功能的电路 概括如下 半导体集成电路 IC 概述60年代初期出现70年代后期VLSI出现分为数字IC和模拟IC如运算放大器 电压比较器了解集成工艺的特点 4 1集成运算放大器基础 4 1 1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运算放大器实际上就是一个高增益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器 由于它最初主要用作模拟计算机的运算放大 故

2、至今仍保留这个名字 集成运算放大器则是利用集成工艺 将运算放大器的所有元件集成制作在同一块硅片上 然后再封装在管壳内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为集成运放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集成运放的各项性能不断提高 目前 它的应用领域已大大超出了数学运算的范畴 使用集成运放 只需另加少数几个外部元件 就可以方便地实现很多电路功能 可以说 集成运放已经成为模拟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核心器件 之一 1 所有元件都是在同一硅片上 在相同的条件下 采用相同的工艺流程制造 因而各元件参数具有同向偏差 性能比较一致 这是集成电路特有的优点 利用这一优点恰恰可以制造像差动放大器那样的对称性要求很高的电路 实际上 集成电路的输入级

3、几乎都无例外地采用差动电路 以便充分利用电路对称性 使输出的零漂得到较好的抑制 2 由于电阻元件是由硅半导体的体电阻构成的 高阻值电阻在硅片上占用面积很大 难以制造 而制作晶体管在硅片上所占面积较小 例如 一个5k 电阻所占用硅片的面积约为一个三极管所占面积的三倍 所以 常采用三极管恒流源代替所需要的高值电阻 3 集成电路工艺不宜制造几十微微法以上的电容 更难以制造电感元件 为此 若电路确实需要大电容或电感 只能靠外接来解决 由于直接耦合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大电容及电感 所以集成电路中基本上都采用这种耦合方式 4 集成电路中需用的二极管也常用三极管的发射结来代替 只要将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短接即

4、可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这样制作的 二极管 的正向压降的温度系数与同类型三极管的UBE的温度系数非常接近 提高了温度补偿性能 由此可见 集成电路在设计上与分立元件电路有很大差别 这在分析集成电路的结构和功能时应当予以注意 4 1 2通用运放原理1 集成运放的组成及特点 组成 差动放大 中间放大 推挽输出 偏置电路和附加电路输入级 差动放大 高增益 直接耦合 高输入电阻输出级 OCL电路 偏置电路为恒流源电路 及各种变形电路 低输出阻抗附加电路 双端输出 单端输出 电平位移 零输入零输出 过载保护电路 运放符号 图8 2 a 同相输入端 同相端 端 反相输入端 反相端 端 不计共模输出时的输出电压

5、 vo Avd v v 当v 0 vo Avdv 信号从 输入 同相放大器当v 0 vo Avdv 信号从 输入 反相放大器 4 2实际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电路简介 集成运放型号繁多 性能各异 内部电路各不相同 但其内部电路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 本节主要从使用的角度来介绍典型集成运放内部电路的组成 工作原理和性能 从而对集成运放有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集成运放的内部电路可分为输入级 偏置电路 中间级及输出级四个部分 输入级由差动放大器组成 它是决定整个集成运放性能的最关键一级 不仅要求其零漂小 还要求其输入电阻高 输入电压范围大 并有较高的增益等 偏置电路用来向各放大级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电流 决

6、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在集成电路中 广泛采用镜像电流源电路作为各级的恒流偏置 中间级主要是提供足够的电压放大倍数 同时承担将输入级的双端输出在本级变为单端输出 以及实现电位移动等任务 输出级主要是给出较大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并起到将放大级与负载隔离的作用 常用的输出级电路形式是射极输出器和互补对称电路 有些还附加有过载保护电路 下面以国产第二代通用型集成运放F007 5G24 A741 为例 对各部分电路的功用作以分析 F007的电原理图如图4 6所示 电路共有九个对外引线端 为信号输入端 为信号输出端 在单端输入时 和 相位相反 和 相位相同 故称 为反相输入端 为同相输入端 和 为正 负电源端

7、和 为调零端 和 为 消除寄生自激振荡的 补偿端 1 输入级 输入级的性能好坏对提高集成运放的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很多性能指标 如输入电阻 输入电压 包括差模电压 共模电压 范围 共模抑制比等 主要由输入级的性能来决定 在图4 2 1中 V1 V7以及R1 R2 R3组成F007的输入级 其中 V1 V4组成共集 共基复合差动放大器 V1 V2为共集电路 V3 V4为共基电路 构成整个运放的输入电路 差模信号由V1 V2的基极 端 输入 经放大后由V4 V6的集电极以单端形式输出到中间级V 16 的基极 V5 V6 V7构成V3 V4的有源负载 由V1 V2组成的共集电路输入电阻已经很高

8、它们的发射极又串有V3 V4共基电路的输入阻抗 使输入端 之间的差模输入阻抗比一般差动电路提高一倍 可高达1M 由于两只PNP管V3 V4的基射结之间的反向击穿电压较高 因而差模输入电压范围较宽 可达 30V V1 V2的集电极经V8接到 15V Uc1 Uc2 150 7 14 3V 可见 当共模输入电压为13V时 V1 V2的集基之间仍可有1 3V的反偏电压 仍可正常工作 故可输入的共模电压较高 由于有源负载比较对称 使共模抑制比可以很高 V7的作用除了向V5 V6提供偏流外 还将V3 V5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传递到V6的基极 使V6的集电极电压变化量提高一倍 从而使单端输出的电压接近于双端输

9、出的电压 2 偏置电路 在集成运放中 为了减少静耗 限制温升 必须降低各管的静态电流 而集成工艺本身又限制了大阻值偏置电阻的制作 因此 集成运放多采用恒流源电路作为偏置电路 这样既可使各级工作电流降低 又可使各级静态电流稳定 F007中采用的恒流源电路是 镜像电流源 及 微电流源 电路 3 F007的偏置电路 图4 2 4示出了F007的偏置电路 由V8至V 13 以及R4 R5组成 图中共三对镜像电流源 它们是V8与V9 V10与V11 V12与V13 其中V10与V11是微电流源 流过R5的电流IR是V 12 与V 13 V 10 与V 11 这两对电流源的基准电流 IR在V 13 中的镜

10、像电流IC13向中间级的V16 V17提供静态电流 IR在V 10 中的镜像电流IC10为V9提供集电极电流 同时为V3 V4提供基流I 3 4 即IC10 IC9 I3 4 在 V8与V9电流源中 IC8为输入级的V1 V2提供集电极静态电流 可见 IR是一个基本恒定的基准电流 还应指出 V8 V9与恒流源V 10 在这里组成了一个共模负反馈环节 具有稳定IC3 IC4的作用 比如 当温度升高使IC3 IC4增加时 也会引起IC8增加 IC9便也随之增加 但IC10恒定 结果导致I3 4 减少 进而使IC3 IC4减少 从而保证了V3 V4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提高了输入级的共模抑制比 4 输出

11、级 F007的输出级主要由三部分电路组成 由V14 V18 V19组成的互补对称电路 由V15 R7 R8组成的UBE扩大电路 由VD1 VD2 R9 R10组成的过载保护电路 关于互补对称电路及UBE扩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请看第5章中的有关内容 信号从中间级的V13 V16 V17 的集电极加至互补对称电路两管基极 放大后从 端输出 过载保护电路是为防止功放管电流过大造成损坏而设置的 3 中间级是由V16 V17组成的复合管共射放大电路 其输入电阻大 对输入级的影响小 其集电极负载为有源负载 由恒流源V13组成 而V13的动态电阻很大 加之放大管的 很大 因此中间级的放大倍数很高 此外 在V1

12、6 V12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还加接了一只约30pF的补偿电容 用以消除自激 正常工作时 VD1 VD2不通 当V14导通 V18 V19截止 且导通电流过大时 会引起UR9增大而使VD1导通 VD1对IB14分流 从而限制V14的输出电流 同样 当V18 V19导通 V14截止 且导通电流过大时 会引起UR10增大而使VD2导通 ID2对IB18分流 从而限制了复合管V18 V19的输出电流 这就是过载保护功能 4 2 3集成运放的基本技术指标 衡量集成运放质量好坏的技术指标很多 基本指标有10项左右 实用中可通过器件手册直接查到各种型号运放的技术指标 不过 并不是一种运放的所有各项技术指标都

13、是最优的 往往各有侧重 即使是同一型号的组件在性能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散性 因而使用前常需要进行测试和筛选 为此 必须了解各项性能参数的含义 2 输入失调电流IOS IOS是当运放输出电压为零时 两个输入端的偏置电流之差 IOS IB1IB2 它是由内部元件参数不一致等原因造成的 IOS越小越好 一般为1nA 10 A 1 输入失调电压UOS 实际的集成运放难以做到差动输入级完全对称 当输入电压为零时 输出电压并不为零 规定在室温 25 及标准电源电压下 为了使输出电压为零 需在集成运放两输入端额外附加的补偿电压称为输入失调电压UOS UOS越小越好 一般约为0 5 5mV 1 输入失调电压UOS

14、 实际的集成运放难以做到差动输入级完全对称 当输入电压为零时 输出电压并不为零 规定在室温 25 及标准电源电压下 为了使输出电压为零 需在集成运放两输入端额外附加的补偿电压称为输入失调电压UOS UOS越小越好 一般约为0 5 5mV 4 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od 集成运放在开环时 无外加反馈时 输出电压与输入差模信号电压之比称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od 它是决定运放运算精度的重要因素 常用分贝 dB 表示 目前最高值可达140dB以上 5 共模抑制比KCMRR KCMRR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之比 即KCMRR Aod Aoc 其含义与差动放大器中所定义的KCMRR相同 高

15、质量的运放KCMRR可达160dB 6 输入失调电压温漂dUOS dt和输入失调电流温漂dIOS dt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输入失调电压对温度的变化率称为输入失调电压温漂 用以表征UOS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 一般为1 50 V 好的可达0 5 V 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输入失调电流对温度的变化率称为输入失调电流温漂 用以表征IOS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 一般为1 5nA 好的可达pA 数量级 7 最大共模输入电压UIcmax UIcmax是在线性工作范围内集成运放所能承受的最大共模输入电压 超过此值 集成运放的共模抑制比 差模放大倍数等会显著下降 8 最大差模输入电压UIdmax UIdma

16、x是运放同相端和反相端之间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值 输入差模电压超过UIdmax时 可能使输入级的管子反向击穿 9 差模输入电阻rid rid是集成运放在开环时 输入电压变化量与由它引起的输入电流的变化量之比 即从输入端看进去的动态电阻 一般为M 数量级 以场效应管为输入级的可达104M 10 开环输出电阻ro ro是集成运放开环时 从输出端向里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其值越小 说明运放的带负载能力越强 除上述这些指标外 集成运放还有最大输出电压 最大输出电流 带宽 单位增益带宽 静态功耗等技术指标 还应说明 随着技术的改进 近些年来 各种专用型集成运放也不断问世 如高阻型 输入电阻高 高压型 输出电压高 大功率型 输出功率高达十几瓦 低功耗型 静态功耗低 如1 2V 10 100 A 低漂移型 温漂小 高速型 过渡时间短 转换率高 等 通用型集成运放价格便宜 容易购买 专用型集成运放则可满足一些特殊要求 有关具体器件的详细资料 须参看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 4 3理想运放理想运放的条件 输入失调电压VIO及温漂dVIO dT为零 输入失调电流IIO及温漂dIIO dT为零 输入偏置电流IIB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