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印象批评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2704752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印象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4章 印象批评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4章 印象批评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章 印象批评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4章 印象批评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印象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印象批评(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 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 创造性的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本章导航 第一节印象批评概述第二节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第三节印象批评之应用第四节印象批评评述本章小结 第一节印象批评概述 西方印象批评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一 西方印象批评 一 印象批评渊源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审美直觉理论 二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1 印象主义 Impressionism 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 与法国印象画派1874 莫奈 日出 印象 真实不再是占据空间的实体 而是由色彩组合的 最终由光束来决定的 气氛 捕捉物体色彩瞬间的变化就成

2、了他们的任务 光就是色彩 运动 时间 光就是真实 日出 印象 Impression Sunrise 后印象主义 Post Impressionism 后印象派 在19世纪末 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 转捩点发生于1882年爱杜尔 马奈获颁法国国家荣誉奖 和1874年至1886年止的印象派画家联合画展 这些艺术家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 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 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 在艺术表现上 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 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 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 要表现出 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

3、就的同时 不是片面追求外光 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 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 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 线是不存在的 明暗也不存在 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 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 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 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 文森特 梵高 VincentvanGough 克劳德 德彪西 ClaudeDebussy 管弦乐 牧神午后前奏曲 1894年 夜曲 1899年 大海 1905年 意象 1912年 舞台作品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歌剧 1902年 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神剧 1911年 室内乐 弦乐

4、四重奏 1893年 大提琴奏鸣曲 1915年 长笛 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 1915年 小提琴奏鸣曲 1916年 1917年 钢琴曲 贝加莫组曲 1905年 为双钢琴而作的 1915年 阿拉伯风格两首 1888年 合唱 浪子 1884年 中选的小姐 1888年 奥古斯特 罗丹 AugusteRodin 巴尔扎克像 2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审美直觉理论 发端于20世纪20 30年代 认为只有通过内心体验 直觉的方法 而非理性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实在 才能认识人和世界的本质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 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 1844年10月15日 1900年8月25

5、日 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 他的著作对于宗教 道德 现代文化 哲学 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 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 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上帝死了主人 奴隶道德说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超人说 亚瑟 叔本华 ArthurSchopenhauer 1788年2月22日 1860年9月21日 德国哲学家 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 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 将其确定为意志 意志独立于时间 空间 所有理性 知识都从属于它 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 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 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

6、能导致虚无和痛苦 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 欲望和冲动的压抑 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柏格森 HenriBergson 1859年 1941年 法国哲学家 文笔优美 思想富于吸引力 曾获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 以 创化论 之说 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 因为宇宙是一个 生命冲力 在运作 一切都是有活力的 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 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 是一个整体 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 而这只能通过直觉来把握 二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批评的萌芽 兰姆与赫兹利特的批评印象批评的宣言 法朗士与勒美特尔印象批评的发展 瓦尔特 佩特 王尔德和爱伦 坡

7、 二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一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二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一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意会体悟和以形象说诗批评话语所具有的浓郁的艺术性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主体的特点 品评者大多集作 赏 评于一身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运用印象式批评手法的重要文本 钟嵘 诗品 皎然 诗式 司空图 诗品 严羽 沧浪诗话 王国维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中国印象式批评示例 梁 钟嵘 诗品 谢灵运 譬犹青松之拔灌木 白玉之映尘沙 未足贬其高洁也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自然 俯拾即是 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 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 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 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 过雨采蘋 薄言情悟 悠悠

8、天钧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十 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寥寥八字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 渔家傲 夏英公之 喜迁莺 差足继武 然气象已不逮矣 二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相同点 都注重批评主体的审美感受和主观领悟 都善于把这种感受和印象艺术地传达出来 不同点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虽然多从直观感受入手 随兴所至 有感而发 但与西方印象批评相比 它们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理论 三 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现代印象批评 20世纪20 30年代 李健吾 咀华集 除李健吾外 朱光潜 沈从文 梁宗岱 李广田等人的批评主张和实践也都体现了印象批评的某些基本特征 三 印象批

9、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当代印象批评 20世纪80年代 吴亮 文学的选择 贺兴安 评论 独立的艺术世界 第二节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 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二 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三 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一 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强烈的批评主体意识批评家自我作为批评的标准推崇主体自由的同时对标举 客观 的批评提出有力的反驳批评与批评对象的疏离印象批评对批评家的个人素质的特殊要求 感情与才思的结合 崇高的情怀 更高尚的思想 洞察入微的想象力与诗人的宗旨相结合 二 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审美直觉 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其表现性内涵加以直接把握的艺术思维能力 注重

10、批评实践中个人对作品的瞬间反应 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强调通过审美直觉得来的印象 甚至认为 印象就是真理 理性的参与将损害印象的可靠性 三 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印象批评把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作为突出的甚至唯一的考察对象 印象批评在感受对象的审美特性时 特别注重揭示作品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 印象批评更关注的是批评本身的审美 第三节印象批评之应用 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获取印象整合感受抒情描述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返回本章导航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林徽音的 九十九度中 李健吾对骞先艾 城下集 的评论 林徽音 蹇先艾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叶紫的小说 李健吾评巴金 爱情三部曲 叶紫 巴金 第四节印象批

11、评评述 一 印象批评的特色二 印象批评的局限三 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一 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 追求批评的独立价值和独立品格 将批评从对作品的阐释中解脱出来 变成一种艺术创造 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 排斥批评中的理性因素 而直觉的介入将使其批评见解获得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 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 一 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对审美特性的注重和追求将促使文学批评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 为文学批评写作提供了一条新径 并为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二 印象批评的局限 印象批评过分强调印象 夸大批评的主观性方面 因而产生了否定文学作品客观性的倾向 这势必将批评引向失却批评对象从而也失却批评自身的危险境地 二 印象批评的局限 由于印象批评排斥理性因素 在情感的扩张中缺乏理性因素的渗透 因此 它往往停留在艺术的表面 未能深入系统地研究作品以把握作品的内在规律 特别是很难对内容复杂的大部头作品作全面分析 三 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印象批评的存在强调批评者的主体意识 鼓励批评家的个性和风格的发展 由此可以作为对社会历史批评等批评方法的参照与补充 从而使当代文学批评的格局更加和谐 三 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随着西方崇尚科学性的文学批评思潮和流派的涌入 批评的理性的一面被进一步抬高 而批评的感性的一面被弱化 印象批评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偏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