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导论》教学大纲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2691831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地质导论》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油气地质导论》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油气地质导论》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地质导论》教学大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执笔人:李潍莲 李平平 孙明亮 院(部)负责人:陈冬霞 吴胜和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课程名称: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 petroleum geology课程号:100101P023 开课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总学分: 2 总学时(实践周数): 32(2周)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3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必修 适用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先修课程:石油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 后续课程: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勘探二、课程简介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是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

2、专业实践课程。其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总目标是通过实际地质资料的整理、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报告的撰写等系统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烃源岩评价,重点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及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油气成藏研究,重点开展油气藏中原油性质分析、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期次分析。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石油地质综合研

3、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实际资料开展石油地质问题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毕业要求2和3);(2)学会编制地质图件来表达地质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毕业要求4和5);(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毕业要求9);(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毕业要求8)。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烃源岩评价、油气成藏分析。第一部分 烃源岩评价(1周)(1)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的编制 (4学时)利用化验分析资料,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指出有利的烃源岩系,并确定其生油门限

4、。(2)烃源岩成熟史单井模拟(6学时)在制作单点埋藏史曲线的基础上,计算烃源岩顶底的TTI,分析烃源岩的生烃历史。(3)烃源岩综合评价,编写科技论文。(6学时)第二部分 油气成藏分析(1周)(1)原油类型判断及性质分析(4学时)综合运用原油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生标物资料,分析油气藏中原油类型、成熟度、生物降解等特征。(2)油气运聚方向分析(4学时) 通过地层温度、地层压力、流体势分布特征,分析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3)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4学时)运用回剥分析法,编制构造演化剖面及古构造平面发育史图,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史,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4)油气成藏期次分析(4学时)运用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均一化温度并结合圈闭发育史、生排烃史综合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并综合分析油气成藏的条件和成藏过程。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石油地质综合训练(校内讲义),高先志,吴欣松,李潍莲编,2010年。(二)参考书目或文献 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4版 六、其他说明如实践过程中的特殊要求、安全问题、现场实习的注意事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