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651058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302=60)1.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你认为两人辩论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 是否承认“理”的存在B. 探求“理”的途径是向“内“还是向“外”C. 继承或否定孔孟“仁、礼”思想D. 是否遏制人的欲求,维护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朱熹和陆九渊思想的不同点。结合所学可知,朱熹与陆九渊两者都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不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获得对理的体验,而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主张进行内心的反省,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两者都是对儒

2、学的继承与发展,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两者都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2.“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孝的含义有: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这一变化反映了A. 儒家思想得到官方认可B. 血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C. 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D. 宗法分封制度得以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尊祖敬宗、传宗接代”体现西周时期的“孝”侧重于宗族关系。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为“父母”,重视的是家庭伦理关系,因此这一变化反映了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庭伦理观念更

3、加突出和明显,与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变化无关;宗族关系和家庭关系都体现了血缘关系,B选项无法体现该变化,错误;D选项错误,宗法分封制度在周代实行,秦汉时期并未建立宗法分封制度。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3.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论述道:“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该论述反映了A. 孔子力图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 老子向往小国寡民、轻徭薄赋C. 孟子劝导王者重民爱民、施行仁政D. 韩非主张加强集权、奖励耕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修其孝悌忠

4、信”等信息可知,这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劝诫君王施行仁政,轻徭薄赋,慎用刑法,用孝悌忠信教化百姓,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的信息,而是强调孟子的仁政思想,排除A。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但与材料强调孟子的仁政思想不符,排除B。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与材料强调孟子的仁政思想不符,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等,结合孟子的思想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4.儒家思想里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学”作为自我发展的根本方式,必然涉及对政治和社会

5、现实加以重组,下列不能体现此观念的是A.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教世也”B. “有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C. “有所不为,而后有为”D.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儒家思想。依据材料“必然涉及对政治和社会现实加以重组”分析选项内容可知,“以明道也,以教世也”体现了顾炎武主张为学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达则兼济天下”体现了孟子主张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所不为,而后有为”体现了孟子主张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

6、及之”符合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5.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互相诘难,批驳的目的是A. 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B. 发展私学教育C. 挽救奴隶制度D. 研究人和人类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依据材料“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辩论在于传播自己治理国家的理念,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诸子百家著书立说,而非强调发展私学;C选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而非挽救奴隶制度

7、;D选项错误,诸子百家主要研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而非强调研究人和人类社会。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有利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陈规的是A. 起用儒学家参政B. 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C. 兴办太学D. 将儒学推广到地方郡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结合所学可知,兴办太学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做官,对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最有利。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起用儒学家参政有助于进一步传播儒学,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陈规没有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便于进一步

8、强化对儒学的独尊地位,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将儒学推广到地方郡县可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7.明朝史书这样写到: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材料表达的是A. 宋朝社会变化对后世的影响B. 阐述古代社会出现三次循坏现象C. 分析了明朝社会变迁的原因D. 表明了古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社会制度。依据材料“宋其三变,

9、而吾未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可知,宋代的变革一直影响到明代的方方面面,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三次变革并非简单“循环”出现,而是不断发展演进;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沿袭宋的变革,不是明朝社会变迁的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陈述的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现象,不是古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规律。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明夷待访录写道:“古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作者A. 反对君主专制B. 主张“众治”C. 提出君臣平等D. 认为工商皆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然则天下之大

10、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表明作者反对君主专制,A项正确。“众治”是指不是一人专制的治国方式,但与材料强调反对君主专制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君臣平等的信息,而是强调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工商皆本的信息,而是强调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9.明清之际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人们在思想领城日益僵化,这促进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的产生。明末有位思想家说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平?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于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义岂可平?这位思想家有可能是A. 朱熹B. 顺炎武C. 李贽D. 王夫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依据材料“人

11、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平?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于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强调男女平等,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集大成者,不是明清时期的思想家;B选项错误,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男女平等;D选项错误,王夫之强调人私欲的合理性,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男女平等。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反映出汉唐时期中国科技A. 受主流思想发展影响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C. 主要为

12、各代政权服务D. 存在理论总结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古代数学著作中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至今都一直沿用,这表明古代科技理论总结影响深远,D项正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材料未体现,排除A;材料未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材料未体现科技的服务对象,C项错误。故选D。11.南宋吴自牧在他的梦梁录中写道“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及火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与材料所描绘的事物功能一致的发明最早出现于A. 春秋B. 战国C. 北宋D. 南宋【

13、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依据材料“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结合所学可知,该事物为指南针,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因此B选项正确。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不是春秋、北宋和南宋时期,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我国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体现出逐渐平民化和通俗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 统治者重视文学发展B.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C. 文人表达个人感情的需要D. 外来文化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原本代表上层文化的赋、诗等已经不能满足市井生活的需要,代之而起的是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的词、小

14、说等文学形式,所以古代中国文学体现出逐渐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故选B项。AC不是主要原因。中国古代文学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13.“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这是唐代诗人李颀赞赏其书法家好友的经典诗句。该书法家最有可能是A. 王羲之B. 颜真卿C. 苏轼D. 张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诗反映了张旭的创作状态,“露顶”即脱掉帽子,是指不受礼节的约束;“洒素壁”是指在白墙壁上泼墨挥毫;“挥笔如流星”是指运笔能随心所欲;故可知是张旭的狂草,D项正确。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排除A。颜真卿以楷书见长,

15、排除B。苏轼才华横溢, 擅长诗词文赋和书画,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排除C。14.“两家以古人为师,己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湊而相忘,神之所托也。”此画派是A. 山水画B. 风俗画C. 宫廷画D. 人物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依据材料“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能够而相忘,神之所托也”结合所学可知,文人山水画更加强调意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风俗画以民间风情为主,而非强调意境;C选项错误,宫廷画以写实为主,更加注重人物形象,而不是强调神似;D选项错误,人物画更加写实,而不是强调神似。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5.“他强调了人在字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倾向,而这种人本主义倾向无疑具有冲破旧的传统束缚,解放思想的作用。”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斯对神的批判,希底阿斯强调人天生平等,这些都受了他的影响。材料中的他指的是A. 普罗泰戈拉B. 苏格拉底C. 马丁路德D. 伏尔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他强调了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符合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故A正确。苏格拉底强调“有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