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_张金良__中国银行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623121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_张金良__中国银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_张金良__中国银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_张金良__中国银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_张金良__中国银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第1期 总第254期 月刊 37 文 张金良 中国银行 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 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一 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一 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构建模型 预期损失模型要求商业银行综合考虑历史事件 当前状况及对未来状况的预测来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在 模型运用方面 主要商业银行一般通过调整现有的巴塞 尔内部评级模型构建预期损失模型 在转换的过程中 银行需要评估相关数据的可用性 改造系统并调整内部 工作流程 每项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据 了解 欧洲银行普遍预计实施预期损失模型需要花费 1 5 3年的时间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系统尚处 于建设和完善阶

2、段 对经济环境的判断能力 对风险的 整体预测和计量能力都处于起步阶段 可能需要花费更 多的时间和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二 对信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预期损失模型根据 信贷风险显著增加 区分三个 阶段确认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和生命周期的预期信 用损失 信贷风险显著增加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银行的主观判断 因此 银行采取谨慎风险管理策略 还是采取宽松风险管理策略将直接影响到信贷资产的 减值金额 三 内部工作模式的挑战 预期损失模型对风险识别能力的要求很高 这意 张金良 中国银行副行长 1997年9月毕业于厦门大学 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7年加入中国银 行 在总行财会部工作多年 2003年10月至2

3、007年2月担任总行财会部副总 经理 并于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兼任IT蓝图实施办公室主任 2007年2月 至2009年11月担任总行财务管理部总经理 2009年11月起任中国银行北京市 分行行长 自2014年7月起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 金融工具 以下简 称 IFRS9 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强制实行 境内外商 业银行已不同程度开展了IFRS9的实施准备工作 从实 施难度和影响看 金融工具减值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将是 IFRS9实施的最有挑战性的内容 商业银行将面临模型 运用 信贷管理 内部管理流程改造和监管预期调整等 挑战 需要从业务流程梳理 系

4、统建设和管理方式转变 38 金融会计 FINANCIAL ACCOUNTING 专家观点 VIEWS 味着计算减值损失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处理事宜 一笔贷款的预期信用损失要通过不同流程和部门交互测 算 测算结果也会运用于更多的领域 如 业务部门要 评价预期信用损失对信贷资产息差及对定价的影响 风 险管理部门要合理评估预期损失 供贷款发起 资产定 价 减值计提等其他相关部门参考或应用 如何改变现 有的工作流程以适应预期损失模型的管理要求将是银行 实施新准则必须应对的问题 二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预期损失模型 一 开展广泛深入的影响评估工作 从国外银行成功实施IFRS9的经验来看 前期广泛 深入的影

5、响评估将是银行控制实施成本的关键 利用 影响评估的成果 银行可以根据执行新准则的预期时间 表 制定更详细的资源需求 数据及系统需求计划 二 重新检查风险管理策略 银行必须对现行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重新检查 明 确 信贷风险显著增加 的门槛 同时监控信贷资产不 同阶段的状态 并及时评估信贷资产在不同阶段迁移时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三 前中后台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商业银行的前中后台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传递 机制 风险管理部门在其中将承担信息传递的承前启 后角色 根据资本和收益平衡的理念 预期损失必须 传递至前端业务部门 确保贷款的定价机制能覆盖此 部分成本 财务会计部门根据风险管理部门计算的预

6、期信用损失结果评价对集团资本管理 预算管理和绩 效管理的影响 通过完善业务发展策略的方式影响前 端业务部门的信贷资产投放 达到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的良性循环 四 充分发挥风险导向作用 预期损失模型相较于已发生损失模型更具有前瞻 性 要求在发生拖欠之前 就确认贷款整个存续期内的 预期信用损失 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将风险关口前移 更早地发现风险 提前处置风险 另外 预期损失模型 强化了预期损失在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中的应用 商业银 行可借此契机强化风险 资本和收益平衡的理念 使信 贷成本应用贯穿于贷前 贷中 贷后的各环节 为完善 业务发展策略 优化信贷结构 夯实资产质量提供有力 支持 三 监管机构对拨备的

7、要求应协调一致 在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上 银行面临着银监 会 财政部等多个监管主体 各种监管主体的目标和 要求都不同 银监会在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 办法 中提出实施动态拨备管理的要求 设定了拨备 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两项监管指标 要求商业银行按 两者孰高原则计提贷款准备金 并计入当期损益 财 政部在 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 中提出拨备 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并规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入当期损益 而一般准备从净利润中计提 商业银 行在实际操作中要同时满足两种不同的监管要求 面 临实施多套标准的压力 银监会和财政部关于拨备的要求将具备协调一致的 基础 银监会的动态拨备与新准则的预期损失具有类 似的逆周期效应 我国商业银行一旦全面实施预期损 失模型后 会计拨备和监管拨备的差异将大大缩小 建议除了会计的预期损失外 其他均纳入 超额拨 备 概念 即统一列入 一般准备 之中 如果会计 预期损失达不到2 5 的贷款拨备率标准 可以从净利 润中计提 一般准备 覆盖 这样 既可以达到会计 准则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初衷 也可以使两部门的政 策协调统一 便于商业银行具体操作 减轻实施多套 拨备标准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