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程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2609254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B 05 DB14 地方标准 DB 14 XXXXX 2019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 规程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 XX XX 发布 XXXX XX XX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 XXXXX 2019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准则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可集蓄水量估算 1 5 雨水集蓄系统 2 6 节水灌溉系统 3 7 运行管理 4 附录 A 5 本规范用词说明 6 DB14 XXXXX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 T1 1 2009给出的

2、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水利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孙西欢 马娟娟 郭向红 曹玉涛 石小虎 王鹏宇 郑利剑 李永业 周义仁 李旭峰 李卓然 李文玲 杨彩霞 高晓丽 DB14 XXXXX 2019 1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总则 本标准对大棚种植区雨水高效利用技术的可集蓄水量进行估算 提出雨水集蓄系统和节水灌溉系统 设计及管理的具体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50mm左右且有一定其他灌溉水源作为补充灌溉用水的大棚种植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以下标准及规范 GB 500

3、14 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T50596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DB11 68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T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DB 14 T 1049 1 山西省用水定额 SL267 雨水集蓄利用规程技术规范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大棚种植技术 大棚种植技术是目前种植业中常见的技术之一 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 上面 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 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 使棚内具有良好 的保温效果 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中栽培出反季节蔬菜供

4、人们食用 3 2 大棚种植区雨水收集技术 大棚种植区雨水收集技术是利用作物种植区的棚面等集雨面 把雨水径流通过集水池 沉淀池汇集 到能够调蓄的水池中 经过处理后 达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雨水利用的过程 它可以改变雨水利用时 效 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4 可集蓄水量估算 宜收集当地不少于 30 年的降雨资料 采用 P 曲线适线 对多年降雨资料进行频率分析 以 75 为设计频率 选取降雨量和设计频率最接近的年降雨量计算可集蓄水量 利用公式 4 1 1 计算工程区 集流面的可集蓄水量 W W P A 10 3 4 1 1 DB14 XXXXX 2019 2 式中 W 大棚棚面可集蓄水量 m3 P 大棚种植

5、区的年降水量 mm 大棚棚面的集流效率 年降雨量400 500mm时 75 85 年降雨量500 800mm时 80 90 A 温室大棚的投影面面积 m2 选取山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450mm 为 80 通常大棚的投影面积为 50 8 400m2 经计 算 W 144m3 5 雨水集蓄系统 雨水集蓄系统由集流面 汇流沟和蓄水池组成 本标准以大棚 温室 棚面为集流面 5 1 雨水集流工程 5 1 1 汇流沟的布置 大棚的汇流沟沿棚长方向布置在大棚两侧 若两棚相邻很近 可共用一条汇流沟 温室的汇流沟沿 棚长方向布置在较低的一侧 汇流沟可采用现浇混凝土 预制混凝土或土渠加塑料薄膜 断面形式可采 用矩

6、形或U形渠道 5 1 2 汇流沟的断面尺寸 1 首先应按 给排水设计手册 及 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 计算当地的设计暴雨强度q 缺乏资料 时可参考附录A 2 计算雨水的设计流量 Q qA 5 1 1 式中 Q 棚面雨水设计流量 m3 s 大棚棚面的集流效率 年降雨量 400 500mm 时 75 85 年降雨量 500 800mm 时 80 90 q 设计暴雨强度 L s ha A 汇流面积 即温室大棚的投影面面积 m2 3 汇流沟的断面面积宜根据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RiC Q a 5 1 2 式中 a 过水断面面积 m2 Q 棚面雨水设计流量 m3 s C 谢才系数 C R1 6 n n为糙率

7、R 水力半径 R a X X为湿周 i 渠道纵坡 DB14 XXXXX 2019 3 5 2 雨水存储工程 蓄水池通常用混凝土浇筑 宜布置在紧邻汇流沟且离灌溉渠首系统较近的一侧 在进水口前应设拦 污栅 微灌系统还应在首部设置筛网式过滤器以及沉沙池 沉沙池尺寸 结构应根据集流面大小和来沙 情况确定 应符合 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014 2006 5 2 1 蓄水池的容积 蓄水池容积宜按下式计算 KW V 1 5 2 1 式中 V 蓄水池容积 m3 W 全年可集蓄水量 m3 蓄水工程的蒸发系数 一般取 0 05 0 1 K 容积系数 温室 大棚灌溉供水工程根据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8、GB T50596 2010 可取0 32 0 6 取 0 1 K 0 6 并将W 144m3代入式 5 2 1 得V 96m3 5 2 2 雨水存储设施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半干旱地区的储水设施应优先考虑采用封闭式结构 并设置必要的通气设施 如条件不允许只能 采用开敞式结构 则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2 应设溢流排水设施 其溢流流量应能满足溢泄来水流量的能力 设计应符合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 程技术规范 DB11 685 2013的有关规定 3 蓄水位以上应设置安全超高 且不得小于当地最大冻土层深度 4 蓄水工程须采用防渗处理 6 节水灌溉系统 6 1 利用集蓄雨水对作物进行灌溉时 应采

9、用高效适用的灌水方法 根据可供水量和生产需水量 结合覆膜灌溉 滴灌 微喷灌 小管出流灌等简易节水灌溉方法 6 2 集雨灌溉宜同时采取地膜覆盖 合理耕作 培肥改土 选用抗旱作物品种 化学制剂保墒等农 艺节水 保水技术措施 6 3 集雨微灌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T50485的有关规定 6 4 小型集雨喷灌工程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50085的有关规定 6 5 微灌或小型喷灌工程的干 支管埋深应满足同时大于耕作层和最大冻土深度的要求 如需穿越 道路 应对穿路管道的受力状况进行校核 如需穿越沟渠 应对管道进行抗冲刷深度校核 6 6 农田灌溉水质标

10、准应符合GB 5084 2005的要求 6 7 集雨灌溉制度 6 7 1 制定作物集雨灌溉制度时 应在收集当地降雨 作物需水资料和对当地灌溉经验进行调查的 基础上 分析确定影响作物的需水关键期及需要补充的灌溉水量 并应根据集雨工程蓄水容量和灌溉面 积确定作物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DB14 XXXXX 2019 4 6 7 2 有条件的地方 集雨灌溉制度应根据集雨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缺乏资料时可参考 山西省用 水定额 DB 14 T 1049 1 2015 第1部分 农业用水定额和 雨水集蓄利用规程技术规范 SL267 2001第四部分 4 5 集雨节水灌溉制度 7 运行管理 7 1 雨水

11、集蓄利用工程管理应遵循 谁建设 谁管理 谁利用 谁维护 的原则 必须建立长 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严禁在管护范围内从事破坏工程结构 影响工程安全 污染水源的一切活动 7 2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对破损的集流面及时修复 对集流面 汇流沟 进出口以及拦污栅上的杂 物及淤泥及时予以清除 7 3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定期检査蓄水池内水位变化 当蓄水工程池内水位发生异常下降时 应查 明原因 并应及时处理 7 4 寒冷地区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蓄水设施应采取防冻措施 7 5 水池取水梯入口处应加盖 门 锁牢 并应随时检查其是否完好 7 6 各类灌溉设施应按操作规程使用和管护 灌溉设备应有专人管理 7 7 灌溉工程应

12、提倡节约用水 科学用水 优化配置水资源 在降雨较少的年份 分批引蓄 避免 水事纠纷 也可依据灌溉作物种类 灌溉面积 灌水定额 总水量等登记备案 DB14 XXXXX 2019 5 附录A 山西部分地区设计暴雨强度公式 长治 93 0 8 15 lg43 1 1 3340 t T q 大同 87 0 9 6 lg08 11 7 1532 t T q 侯马 83 0 4 10 lg04 11 8 2212 t T q 离石 7 0 64 7 lg8 01 4 1045 t T q 临汾 74 0 64 5 lg94 01 4 1207 t T q 朔县 81 0 6 lg8 01 8 1402 t

13、 T q 太原 62 0 6 4 lg86 01 880 t T q 阳泉 78 0 6 9 lg61 01 1 1730 t T q 榆次 81 0 10 lg08 11 8 1736 t T q 原平 8 0 64 8 lg04 11 6 1803 t T q 运城 65 0 3 10 lg04 1 1 7 993 t T q 21 ttt 6 2 1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 L s ha T 设计重现期 一般取1 3a t 设计降雨历时 min 1 t 地面集水时间 min 视距离长短 地形坡度 地面铺盖而定 一般取5 15min 2 t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min DB14 XXXXX 2019 6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 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 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 必须 反面词采用 严禁 2 表示严格 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 应 反面词采用 不应 或 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 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 宜 反面词采用 不宜 4 表示有选择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 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 或 应按 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