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608273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铵态氮肥可与草木灰混合使用B. 化工产品大多可用作食品添加剂C. 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D. 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答案】D【解析】【详解】A.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铵态氮肥水解显酸性,草木灰水解显碱性,碳铵与草木灰混合会发生双水解,放出氨气,降低肥效,A项错误;B. 化工产品多数有毒,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丰富食品生产和促

2、进人体健康有好处,可以食用,但不能滥用,不是化工产品大多可用作食品添加剂,B项错误;C. 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C项错误;D. 蛋白质遇碘酒发生变性,可用于外用消毒,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侧重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注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其中C选项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是常考点,也是易混知识。硅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与计算机芯片等;二氧化硅是石英、水晶、玛瑙及光导纤维的成分;硅酸盐常用于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学生要理清这些物质的用途,不可混为一谈。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B. 异丁

3、烷的一氯代物有3种C.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D.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答案】A【解析】【详解】A、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不能,所以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选项A正确;B. 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CH3)2CHCH2Cl、(CH3)2CClCH3共2种,选项B错误;C. 聚乙烯为氯乙烯的加聚产物,不含碳碳双键,苯分子中也不含有碳碳双键,选项C错误;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发生是侧链上的氢原子被取代,不能得到苯环上氢原子被取代的产物2,4-二氯甲苯,选项 D错误;答案选A。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4、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2NAB. 1 mol 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失去NA个电子C. 25时,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6.021022个氢氧根离子D. 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所含原子数为NA【答案】C【解析】【详解】A、标准状况下,22.4 L CO2和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分子均含有2个氧原子,则所含氧原子数为2NA,选项A正确;B、1 mol Na与O2反应,无论生成什么物质,Na肯定变成Na+,1 mol钠失去1 mol电子,即NA个电子,选项B正确;C、没有给定溶液体积,无法计

5、算氢氧根离子的数目,选项C不正确;D、标况下22.4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氦气中含有1mol氦原子,所含原子数为NA,选项D正确;答案选C。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盐酸酸化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有白色沉淀生成BaSO3难溶于酸B向溶液X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C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CCl4萃取CCl4层无色Fe2+的还原性强于Br-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6、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A.酸性条件下NO3-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 ;B.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C.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CCl4层无色,说明没有生成Br2;D.没有调节溶液至碱性。【详解】A.酸性条件下NO3-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生成的沉淀为BaSO4,而不是BaSO3,选项A错误;B.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故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SO32-、HSO3-等,选项B错误;C.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CCl4层无色,说明没有生成Br2

7、,氯水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Fe2+的还原性强于Br-,选项C正确;D.检验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而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选项D错误。答案选C。5.如图是一种锂钒氧化物热电池装置,电池总反应为xLi+LiV3O8=Li1+xV3O8。工作时,需先引发铁和氯酸钾反应使共晶体熔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组装该电池应当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B. 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C. 放电时LiV3O8电极反应为:xLi+LiV3O8-xe-=Li1+xV3O8D. 充电时Cl移向LiV3O8电极【答案】C【解析】A、Li是

8、活泼的金属,因此组装该电池应当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A正确;B、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及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B正确;C、放电时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正极反应式为xLi+LiV3O8+xe-Li1+xV3O8,C错误;D、放电时Cl移向负极,移向锂电极,因此充电时Cl移向LiV3O8电极,D正确,答案选C。6.X、Y、Z、T四种原子序数递增的短周期元索,其部分性质或结构如下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X形成的简单阳离子核外无电子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Z元素在周期表的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3倍T同周期元素中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下

9、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TZYXB. X分别与Y、Z均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C. T的单质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不反应D. 由X、Y和Z三种元素构成的强电解质,对水电离均起抑制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X形成的简单阳离子核外无电子,应为H元素;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形成的物质为铵盐,应为N元素;Z元素在周期表的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3倍,即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应为O元素; T同周期元素中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应为Al元素,根据元素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详解】X形成的简

10、单阳离子核外无电子,应为H元素;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形成的物质为铵盐,应为N元素;Z元素在周期表的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3倍,即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应为O元素;T同周期元素中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应为Al元素,即X为H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T为Al元素,则:A.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可知,原子半径顺序为TYZX,选项A错误;B. X分别与Y、Z可形成N2H4、H2O2等化合物,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选项B正确;C. Al可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浓硝酸发生钝化,选项C错误;D.由

11、X、Y和Z三种元素构成的强电解质为NH4NO3,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成酸性,促进水的电离,选项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推断各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选项D,注意盐类水解的应用,盐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7.合成乙烯的主要反应:6H2(g)+2CO2(g)CH2=CH2(g)+4H2O(g) H0。图中L(L1、L2)、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L1L2B. X代表压强C. M、N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相同D. 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小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答案】D【解析】【分析】合成乙烯的主要反应: 6H2 (g)+2CO2 (g) CH2=CH

12、2 (g) +4H2O (g) HL2,选项A错误;B. X代表温度,选项B错误;C. M、N对应温度不同,所以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不相同,选项C错误;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小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选项D正确;答案选D。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題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題考生都须做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8.实验室制备三氯乙醛(CCl3CHO)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Cl2CCl3CHO+5HCl,发生的副反应为:C2H5OH+HClC2H5Cl+H2O。某探究小组模拟制备三氯乙醛

13、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加热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仪器a的名称是_,其作用是_。(3)若撤去装置B,对实验的影响是_。(4)实验时发现D中导管口处气泡速率过快,合理的解决方法是_。(5)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0.40g产品,配成待测溶液加入20.00mL0.100mol/L碘标准溶液,再加入适量碱液,充分反应:CC13CHO+OHCHCl3+HCOO,HCOO+I2=H+2I+CO2;再加适量盐酸调节溶液的pH,并立即用0.020mo/L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重复上述操作3次,平均消耗N

14、a2S2O3溶液20.00mL。滴定时所用指示剂是_,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测得产品的纯度为_。【答案】 (1). MnO2+4H+2Cl-Mn2+Cl2+2H2O (2). 球形冷凝管 (3). 冷凝回流,减少原料损失 (4). 会有氯化氢杂质与乙醇反应,生成氯乙烷,导致三氯乙醛的纯度降低 (5). 停止对A加热或控制滴加盐酸的量 (6). 淀粉 (7). 当观察到溶液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应为滴定终点 (8). 66.4%【解析】【分析】A装置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B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C装置盛放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反应制备CCl3CHO,E装置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氯气、HCl,防止污染空气。(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与水;(2)根据仪器a的结构确定a的名称及作用;(3)撤去B装置,增大副反应C2H5OH+ HClC2H5Cl+ H2O的发生;(4) 实验时发现D中导管口处气泡速率过快,可能导致反应不充分,需要控制氯气的生成速率;(5)碘遇淀粉溶液变蓝色,滴加Na2S2O3溶液会导致碘被还原,溶液的颜色会变浅,最终消失,根据消耗的Na2S2O3计算剩余I2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与HCOO-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关系式: CCl3CH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