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组织学》行车习题集.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585526 上传时间:2020-05-17 格式:PDF 页数:89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运输组织学》行车习题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铁路运输组织学》行车习题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铁路运输组织学》行车习题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铁路运输组织学》行车习题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铁路运输组织学》行车习题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运输组织学》行车习题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运输组织学》行车习题集.pdf(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铁铁 路路 运运 输输 组组 织织 学学 习习 题题 集集 1 第二篇第二篇 车站工作组织车站工作组织 2 1 确定列车 车流种类及在站内运行径路 资料 方向示意图 ABDF CE B 站示意图 到调 发 到发 A C C D 列车编组计划 摘录 始发站始发站 到站到站 编组内容编组内容 列车种类列车种类 注注 A F F 及其以远 技术直达 A B B 及其以远 不含 F 及其以远 B BC C BD D DE E DF 区段列车 A B 1 A B 2 B 及其以远 摘挂列车 B F 直通列车 B D 区段列车 B D 摘挂列车 注 列车种类 请参考教材提第 205 页 货物列车的分类

2、要求按列车编组计划所列出的列车 1 指出哪些是 B 站的无改编中转列车 到达解体列车和自编始发列车 2 指出到达 B 站有调中转车 无调中转车和本站作业车 3 画出 A F F A 无调中转车 A D D A A C 有调中转车在站内的走行径路 4 填写 B F B D 区段 B D 摘挂 各到达站列车的编组内容 2 2 确定双向纵列式车站交换车在站内的运行径路 资料 方向示意图 2 M C A B D M 站示意图 一场二场三场 六场五场四场 交换场 A C A C B D B D 到达场 调车场 出发场 出发场 调车场 到达场 列车编组计划 摘录 始发站 到站 编组内容 列车种类 注 A

3、M M 及其以远 区段列车 B M M 及其以远 区段列车 要求 指出 A C B D 的有调中转车在站内的运行径路 附加附加 1 设对某编组站的到达列车流进行了设对某编组站的到达列车流进行了 857 次查定 其到达间隔如下表整理所示 次查定 其到达间隔如下表整理所示 分组间隔 分 0 6 6 12 12 18 18 24 24 30 30 36 36 42 42 48 48 54 54 60 60 66 66 72 72 73 组中值 3 9 15 21 27 33 39 45 51 57 63 69 75 频数 fi 130 211 170 122 79 57 40 21 15 7 1 2

4、 2 其平均到达间隔为 18 分钟 样本均分差 13 05 分钟 其到达流变异系数 为 0 72 问 可能采用哪一种较简单的理论分布 并列出其理论分布密度及分布函数 进行 2 检验 证明样本符合上述理论分布 2 根据样本资料 出口区段出发强度为 4 列 小时 出发间隔的方差为 0 019 小时 2 请 指出可能采取哪一种理论分布来代表其统计分布 并列出其里理论分布密度 2 3 编制驼峰技术作业方案及计算驼峰工作指标 资料 单向驼峰编组站 B 有两条推进线与两条溜放线 见图 a 驼峰机车由峰顶去到 达场挂车 4 分 推送到峰顶 4 分 分解 8 分 到达列车编成辆数 m 60 车 每解体三列平均

5、 摊到的整理时间 包括等待 为 15 分 整理后由调车场至峰顶走行 1 分 转换道岔及信号 3 需时 1 分 每台车整备时间 30 分 每日一次 由于敌对进路而使驼峰中断作业 每解体一 列平均摊到的时间 t敌 1 分 解体交换车次数为解体列车数的 25 每次解体时间 10 分 与 B 站邻接的方向如图 b B 站 I II III IV 图 a B A E D C 图 b 设该站检修线固定在第 线束内 一昼夜内经由驼峰解体检修车的时间为 70 分 由于 交接班和修理驼峰设备而中断驼峰工作的时间为 60 分 要求 编制以下三个驼峰作业方案和计算驼峰改编能力 1 两台机车实行双推单溜 整备时无替班

6、机车 2 两台机车实行双推双溜 整备时有替班机车 3 四台机车实行双推双溜 腾空咽喉与转换信号 1 分 整备有替班机车 2 4 编制解体与编组作业计划 资料 方向示意图如下 ABCD G F 上行 E H B 站示意图如下 4 A B 站 C 到发场 调车场 第一牵出线 第二牵出线 B 站编组计划 B 站上行方向编组计划 到站 编组内容 列车种类 D 1 D 及其以远 在机车次位 2 空敞车 直通 C C 及其以远 不含 D 及其以远 区段 C 1 B C 2 C 及其以远 不含 D 及其以远 摘挂 调车场线路使用方案 6 道 集结空敞车 7 道 集结 D 及其以远 8 道 集结 C 及其以远

7、 9 道 集结 B C 10 道 集结到达的本站车及守车 如果由 A 方向到达的解体列车 41002 次接入到发场 3 道 其编组内容如下 S 1 F 2 B C 2 C 2 C G 3 空敞 4 C D 3 B C 2 H 1 C 2 B 1 G 1 D 3 E 2 41002 次列车如在第二牵出线上整列解体 解体后 在第二牵出线上又编组 D 到达站的 22004 次列车 编成车数 m 40 车 如 41002 次解体前 调车场 6 道已有空敞车 30 辆 7 道 已有重车 3 辆 并定于到发场 4 道发车 要求 1 编制 41002 次列车解体作业计划 2 编制 22004 次列车编组作业

8、计划 3 如在第一牵出线上作业 其调车作业计划又是怎样 2 5 编制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 下列各题所有车列都按站顺 1 2 3 编组 调车 机车在右方作业 待编车列中 未注明车数者 各组均按一车计算 编成后转往到发线 线路数需限制由教师指定 1 1 5 4 8 2 3 10 1 6 9 5 7 2 4 5 7 1 8 9 1 6 3 2 1 8 2 6 7 5 5 3 6 2 4 1 2 5 7 2 3 2 5 5 1 3 2 1 6 2 4 3 8 1 7 1 4 3 3 2 1 4 2 6 1 3 1 1 4 2 1 5 2 6 3 3 1 2 2 5 1 5 6 5 5 1 2 3 4

9、4 1 2 3 1 4 1 7 1 1 2 2 2 6 6 1 1 1 3 2 2 1 7 2 6 1 3 1 4 2 1 1 5 2 4 1 8 1 3 2 4 2 5 1 7 1 3 1 1 2 7 7 4 6 2 8 1 2 1 8 3 4 1 2 2 5 1 3 1 1 3 3 1 8 1 8 选编成组 用三条线路 a c d f a b f g c b a e a c d 2 6 设 A B 区段各中间站分布如下图 A a B bcdefg 西 A 站调车场 6 道从东到西有待编车列为 S 守 守 d b c d g b e c a b e a d f c 编组后顺序要求 S g f

10、 d d c b a 本务机 若调机在东端作业 要求 1 将车组编号 2 画调车表 并编制调车作业计划 可 用 6 7 8 9 道编组 车辆与本务机隔离 4 辆及以上 要求在中间站不捣隔离 编后转 到到发场 3 道 2 7 编制摘挂列车编组作业计划 资料 1 N M 区段有摘挂作业 的中间站分布如下图所示 N a M bcdefg N 站按站顺要求编组后的列车为 守车 M及其以远 g f e d c b a 本务机 2 N 站第一调车区的线路布置如下图 b b 6 调车场 9 8 7 6 5 4 3 II 到发场 3 到达 M 站及其以远的车辆在调车场 8 道集结 到达 N M 各中间站的车辆

11、在调车 场 9 道集结 未编组前各股道内的现在车如下图所示 8 道 M M M M 守车 M M M M M 9 道 c d a f g c e f b 4 各股道内现在车的简要记载见所附车辆卡片 其编号是与现车位置的编号 上图 每一小格上面圆圈内的数字 一致的 5 可利用调车场的股道编组 最后转入到发场 4 道 要求 1 编制 40002 次列车调车作业计划 2 编制列车编组顺序表 2 8 计算上题编组摘挂列车所用的调车作业时间 若车站调车作业各单项时间标准为 解体 注 空程与牵出 每钩钩分 8 0 分 摘车 推送 钩分 5 0 分 摘车 溜放 钩分 1 0 分 编组 挂车 每钩钩分 7 0

12、 分 摘车 推送钩分 4 0 分 摘车 溜放钩放 1 0 分 转线 含空程 每钩钩分 7 0 分 注 为编组摘挂列车而进行分解车列的作业时间 7 车辆卡片车辆卡片 2 7 题附题附 8 道 9 道 50P3010182 到站 M 自重 21 0 品名 整零 标重 50 吨数 32 换长 1 3 50N5005102 到站 M 自重 20 品名 木板 标重 50 吨数 50 换长 1 2 50P3010094 到站 M 自重 21 0 品名 整零 标重 50 吨数 28 换长 1 3 50P3010213 到站 M 自重 21 0 品名 整零 标重 50 吨数 32 换长 1 3 50P3010

13、165 到站 M 自重 21 0 品名 整零 标重 50 吨数 34 换长 1 3 S9019293 自重 17 0 换长 0 8 50N5002103 到站 M 自重 20 0 品名 木板 标重 50 吨数 50 换长 1 3 50C4032536 到站 M 自重 20 0 品名 方木 标重 50 吨数 50 换长 1 3 50P3010418 到站 M 自重 21 0 品名 整零 标重 50 吨数 25 换长 1 3 50P3010347 到站 M 自重 21 0 品名 玉米 标重 50 吨数 45 换长 1 3 50C4015231 到站 C 自重 20 0 品名 农机 标重 50 吨数

14、 30 换长 1 3 50C4072152 到站 C 自重 20 0 品名 肥料 标重 50 吨数 45 换长 1 3 50C4015112 到站 d 自重 20 0 品名 砖 标重 50 吨数 50 换长 1 3 50P3010386 到站 n 自重 21 0 品名 整零 标重 50 吨数 35 换长 1 3 50N5023180 到站 f 自重 20 0 品名 汽车 标重 50 吨数 12 换长 1 3 50C4069325 到站 g 自重 20 0 品名 杂木 标重 50 吨数 40 换长 1 3 50P3010381 到站 e 自重 21 0 品名 整零 标重 50 吨数 30 换长

15、1 3 50C4043872 到站 f 自重 20 0 品名 农机 标重 50 吨数 40 换长 1 3 50C4052138 到站 b 自重 20 0 品名 木板 标重 50 吨数 42 换长 1 3 8 2 9 设 1 2 15 为下落列号 分解后有如下形式 1 12 5 14 10 7 3 15 13 11 9 8 6 4 2 如按 1 2 15 顺序编成 试在上图中描述有最少挂车钩数的下落列号的移动过程 即每重复分解 一次 将有关下落列号移动情况填写在上图相应股道内 并编制调车流线图 2 10 某站货场 10 月中旬货位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该货场共有货位 140 个 货位有效利用 系数

16、为 75 每昼夜直装直卸不占用货位的平均车数为 15 车 要求 1 计算 10 月中旬该货场货位平均周转时间 2 确定该货场的货位能力 3 制定 a 站零担货物配装计划 并填写货物装载清单 棚车有关参考数如下 标记载重 50 吨 容积 100 米 2 标记载重 60 吨 容积 120 米 2 项目 日期 重货位数 装车数 出货车数 早 6 点 晚 18 点 10 月 11 日 104 100 38 32 10 月 12 日 122 98 33 38 10 月 13 日 116 106 28 40 10 月 14 日 116 102 30 34 10 月 15 日 120 96 26 32 10 月 16 日 110 94 24 32 10 月 17 日 102 94 30 36 10 月 18 日 126 102 32 42 10 月 19 日 112 90 32 40 10 月 20 日 118 100 32 34 9 2 11 G 站中转站相邻区段线路配置图如下 A B C D E GI M J K N LF P Q R H O 要求 根据向 G 站中转站台一次配送零担车 8 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