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传统--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探索吴林培训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2479123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传统--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探索吴林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再传统--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探索吴林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再传统--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探索吴林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再传统--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探索吴林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再传统--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探索吴林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传统--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探索吴林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传统--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探索吴林培训教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传统-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探索 吴林吴林,山东省菏泽市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种子的力量”全国校外美术课题研究学术主持人,侃点儿童美术教育论坛创始人,校外美术主编。出版著作儿童水墨画教程、墨斗、墨韵水痕,主编侃点儿童美术集萃、“侃点儿童美术教育丛书”,国家高等院校小学教师培养本科教材特邀编委,课程方案编入儿童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辅导。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感谢贾主编的的邀请。今晚分享我的儿童水墨教学研究的思考,敬请各位指导,并多提宝贵意见,讲课中有什么问题敬请各位尽管打破砂锅问到底。我的水墨教学之路已经进行了十年,水墨教研之路却起步于2015年,这里我提到“教学”和“教研”,一字之差,差

2、之千里。教学是完成教与学的过程,重在课堂实践。教研更重要的是,梳理和总结,形成教育理念,指导我们完成最佳的教学效果,重在思考。在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只有教学极少教研的阶段,教学成果只是体现在最终的作品上,连教学的过程都鲜有只字片语的记录。没有形成一个教学理念的梳理和思考,也就形成不了教学思想。做为一个教师只管教,不会研,这样的结果,就会让很多好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丢失,很多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发的思考也会因为没有去深入的研究而付之东流。这是我在进行教研之前的切身体会。在2015年种子的力量校外美术课题研究团队成立之后,我们校外美术教育者才真正进入了教研的状态。2015年之后的教研之路让我感同

3、身受教研的重要性。虽然还是和以前一样上课、辅导,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但在有了教研意识之后,总结形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着把教学任务完成的更好,我们平常的教学就有了一个成果性的体现,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深入的教学探究。短短的两年之内,教研的成果,异常凸显出来。2015年我的研究课题是关于牡丹的课题研究,完成了一份非常完备的教案,这份教案发表在2016年第6期中国中小学美术杂志上。由此引发了我进一步关于儿童水墨教学的深入探究。积累每一堂课的总结思考,明确研究的方向,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也就自然促成了2017年我的新书墨韵水痕的出版。这是一本关于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研究的书。这两份成

4、果,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个人理解,只有教学没有教研,等于你在付出了百分之八十的努力之后,只形成了百分之二十的成果。而教学加上教研,就等于是在付出了百分之八十的努力之后完成了百分之百的教学成果。那么由此又延伸出未来课程发展的构思与设计。我的五年教研计划现已经形成:2016年完成了儿童花鸟画教学体系的创建。2017年至2020年我也会依次完成-关于儿童水墨山水画、儿童水墨动物画、儿童水墨人物画、儿童水墨静物画的教学体系的梳理、总结,并逐渐写成教案、论文与著作。这种成就感和获得感是在没有进行教研之前所感受不到的。教研所带来的能量以及成果是不可估量的。今晚我和大家探讨的就是我在20

5、16至2017年间进行的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体系的研究,形成的教学思考和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这里面的内容非常的丰富。这个过程形成的教学理念,已经不是教孩子学画画那么简单浅表的层面了。我的研究之路是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来的。在研究如何教孩子画“不俗”的牡丹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前面琦琦和我的分享,以及今晚吴林老师的分享都是我们2015年开始教研的一些内容,感恩这个团队带领我们都走进教研,深入教研,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心力。这是2015年关于牡丹的水墨作品。吴林老师在山东菏泽,牡丹之乡,当初大家确定课题研究时,好些老师选择了地域文化。这是一个起点,由此引出了花鸟画教学的体系创建和深

6、入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了思考,随就有了论点,也就有了我在水墨花鸟画教学体系与方法上的深入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孩子给了我了极大的惊喜,花鸟画传承与创新的扯不清的难题,到了孩子这里都解决了,变的简单了,孩子笔下的童趣与纯真的表现,让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新的路径。孩子的作品给我们的启发不只限于儿童绘画教学范畴,对我们成人画家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说,孩子笔下的花鸟为我们传统水墨花鸟画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研究,一课接着一课的探索,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孩子,做不同的实验,有失败也有成功,最终精华出了一套完整的儿童花鸟画教学体系。今晚讲述的主题:再传统

7、-儿童水墨花鸟画教学探索。传统中国画里的文化思想和艺术精神,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一直在指导着当下的中国画教学,在经历了千年的沉淀之后,它并没有丧失生命力,当今之所以出现低俗陈旧的概念化教学状况,是因为我们后人在传承上出了问题。儒家、道家、老庄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物我共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澄怀味象,及物抒情”等经典画论,促成了中国画的人文气质,这些核心的文化精神才是我们后人要传承和发展的优秀传统,也是体现中国画艺术的根基和命脉。我要表述的再传统,是指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再认识,突破的是模式化概念化表面化的程式技法,通过儿童的天性纯真的表达,感应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创新传统中国画的陈

8、旧面貌,通过一线的教学实践研究,寻找突破的路径和方法。当今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如何教授儿童学习水墨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大课题。传统水墨是什么?是程式化的传统技法,还是中国文化之水墨精神?怎么把传统水墨转化为儿童可学的课程?如何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保持住儿童的天性;如何在水墨精神与儿童本真之间找到融合点?传统水墨里的哪些东西需要在教学中突破?中国画讲究写意精神,倪瓒曰:“胸中逸气,不求形似”,梁楷的写意人物画呈现的心境与禅意,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呈现的抽象表现主义,八大山人的极简主义风格,石涛的“一画论”。这些传统名家大师的卓越贡献,充分的说明传统水墨画不仅仅是一种笔墨技法的模式,它讲究书写、

9、意象、抒情达意,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磨砺,逐渐形成了一套高度概括精练的笔墨形态。寻找适合孩子的点切入,真正为孩子着想,并把传承融入创新,让孩子学习水墨不枯燥不乏味。这是孩子学八大的鸟,延伸出来一只萌鸡。哲学思想与艺术精神在中国水墨中渗透的是一种内在的境界。只有技巧没有精神的模式化复制不是传统,是“伪传统”。 当代大家徐悲鸿、林风眠等大师发展改良了传统中国画模式化的单一面貌,引入了西画的创作形式、方法及其观念,但追求的还是传统中国画的文人意境。齐白石大师坚持传统,“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 赋予了传统文人画以新的形式。走向世界的赵无极先生,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语言,表达的

10、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蕴。儿童观察物象没有透视结构等理性的理解,全凭感性,很稚拙,很有趣,也很真实,儿童水墨表达的就是这种天然的不加雕饰的纯真状态。教师在是指导儿童学习水墨要留住“稚趣”,传统的经验和技法不能替代孩子的本真感受,方法只为更丰富的表达童真,不设标准,将错就错。寻找儿童天性与水墨精神的结合点是我的水墨教学研究方向,将传统审美和当代观念转化为儿童乐于接受和敢于表达的形式和方法是我的研究内容。自我而自由的画画,轻松的表达才能发现童趣,童趣来自稚拙,儿童的语言发自纯真,呈现自然生发的天然意趣。艺术就是一个轮回:从纯真走向经验,又从经验走向无为;从无法走向有法,又从有法走向无法。最终,儿童与

11、大师走到了一起,应该说是大师走近了儿童。我试图通过孩子本我的童趣表达对传统水墨画进行一次重新解读,更深入的认识传统。如果按照一种标准的传统画法去教学,就会千篇一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被这种概念化和浅表的认识给掩盖了。寻找一个路径,运用孩子的自我感受去创新传统水墨画的样式,改变大众对传统水墨片面化的认知。把传统文化精神介入到儿童水墨课程里,让孩子的作品带有浓浓的中国味道。这种味道还不是西方毕加索的那种抽象变形,这个中国味,来自于毛笔,宣纸,墨但最重要的是中国东方审美语境的气息的注入。这是因为孩子的本我趣味给我带来的如何学习传统,如何创新传统的思路,这是我进行突破传统儿童水墨画研究的意义。传统

12、笔墨程式如果束缚了感受,那必定没有创新,新奇的材料与技法如果丢掉了本味,也必然称不上创新。传统笔墨关系是基础,东方审美语境是品位,这两点,不容动摇,是根基。再花哨的材料技法也替代不了根基。根基没了,内核就空了,精神就没了。水墨画的创新教学不能丢掉它本来的样子。孩童因为年龄关系,是不可能达到娴熟的技巧的,也没必要做到,做不到并不是胡乱涂鸦,呈现的是传统笔墨规律下的半生不熟,这个状态才是孩子的,韵味没丢,童趣自在。在半生不熟的状态里,会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方向是不伦不类,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有了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不伦不类,所以,不要设标准,拒绝概念化。传统文人画的内涵审美在抽象的图式结合

13、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提取儿童趣味的语言,表现一种具备艺术品质和传统文化内涵,展现儿童稚拙趣味的水墨画作品,打开了这个通道,就解决了儿童学习水墨画复印机式的艳俗,打破了老气横秋的传统样式,做到传统、当代与童趣的和谐融合,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童画意境,就会异常鲜活的呈现出来。儿童水墨画之教法,毛笔蘸墨划入宣纸的痕迹,会有怎样的妙不可言呢?初涉水墨的孩子会很好奇,进而产生探究的兴趣,抓住这一兴趣点。但如何保持这个兴趣进而完成美妙的水墨画作品,针对七、八岁的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运用简单易学的方法让孩子感受笔墨,体验感知它的趣味,似乎并不困难,但仅仅教授简单的技法,孩子就容易跟着模仿几笔概

14、念的东西,几节课之后,兴趣也会随着反复貌似刻苦的训练而丧失殆尽,因为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孩子。因此,技法不是重点,感受笔墨,表达趣味,只是儿童学习水墨画的起步,关键是随着课程递进的深入和课程内容的丰富,这种趣味能不能始终保持?这种感受能不能深入到内心并养成自觉。就让我们一步步探索吧,先解决感受的问题,再研究创作的方法。1. 感受笔墨:感受笔墨,我们先从线条开始,方法要简单。书法用笔是传统中国画教学非常看重的,甚至提升到很高的地位,而我在这里强调的书法用笔,是提取笔意,感受节奏,而非训练力透纸背的功力。书法用笔提倡起承转合,强调起笔行笔收笔的书写过程,这也充分展现出了毛笔的独特魅力,运用书法用笔的要

15、求来表现线条,确实能感受到笔锋的变化,而感知到变化才能找到感觉,一切感觉的形成需要一种有效的体验才能达成。比如:我们要求起笔画线的时候要停顿一下,这个停顿,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和状态调整,稳稳的拿住毛笔,稳稳的走线,慢慢的体验,提、按、顿、走、回,这样的节奏感有了,线条的质感就有了,这就是笔法的变化。不同的线的特色,创作出不同的风格。每一种风格的线条,都体现出不同的气质,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在充分体验到千变万化不同气质的线条美的同时,更深入的是感受到生活气息和自然之势,让笔情墨趣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笔法结合了墨法,才有了笔墨。水与墨的调和会产生枯、湿、浓、淡,笔法的线条融入墨法才更有韵味,简单的方

16、法就是:蘸水调淡墨,笔尖蘸浓墨,由湿画到干,由浓画到淡。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却能体会出很丰富的审美感受,只是我们的侧重点是在感受上,而非技法上,其实感受获得了,技法也就能达到最好的表现力,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之前我们往往很容易偏差到为技法而技法的漩涡里,重视技法的成熟而忽略艺术感受,这也是个一直有争议的话题,吴冠中先生说的“笔墨等于零”就是在这样的现象中产生的观点。儿童时期的笔墨技法训练更要服从于艺术感觉与表现力的培养。所以说,不要技法不能更好的艺术表现,只要技法就会概念,只有技术的躯壳而缺失灵魂。传统中国画把黑白奉为极致,研究出墨分五彩的精妙,这确实是非常值得继承的传统经典,那么,墨法还有多种可能,并且没有固定的方式,也就是说,想怎样就可以怎样,并且含有未知的偶然性,这恰恰让孩子们觉得好玩,他们充满好奇的观察墨彩干湿的神奇变幻:浓破淡,淡破浓,湿破干,干破湿,层层叠加的边痕水渍,呈现出流动的虚幻之美。笔墨之趣,重在表达感受,是学习水墨画的起步,起步阶段重视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