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新课程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464026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一贯新课程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一贯新课程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一贯新课程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一贯新课程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一贯新课程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一贯新课程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一贯新课程文化学习与英语教学.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一貫新課程文化學習與英語教學以Piaget和Vygosky的語言文化心理學談起戴維揚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台灣處在新舊世紀交錯的時代、歐亞與泛太平洋兩大板塊的擠壓夾縫中、錯綜複雜多元且多變的後現代、後殖民的文化現象,英語文教學應該如何因應九年一貫新課程,是今後文化學習該矚目且必須關切的主要課題。民國八十七年公佈之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英語科的三個主要目標,其中之一規劃為增進學生對外國文化習俗的認識及對本國文化的表達。值此新世紀地球村國際觀的觀念漸趨成型的時代,國民教育階段十大基本能力的各個學習領域,均要求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所以本文就目前顯學文化研究( cultural stu

2、dies )的論述觀點,以及Piaget和Vygotsky兩位語言/文化心理學家的學習論述加以闡揚,並提供當前文化學習與英語教學可資參考的理論架構,以及開展四海一家的世界觀 ( Weltanschauung ) 和因應當前社會文化多樣學習的型態,積極主動、終身參與多元文化的學習策略。壹、研究背景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民87)在其總綱的五大項綱領均突顯文化的重要性。壹、基本理念開宗明義的第一項,就指明要尊重與欣賞他人及不同文化;具有鄉土情、愛國心、世界觀等 ( 涵蓋文化與生態 )。貳、課程目標也強調尊重多元化價值以及強調社會與文化的結合,進而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參、在十大基本能力中,再一

3、次重申各領域都要從事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尊重並學習不同族群文化,瞭解與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了解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肆、課程學習領域中要求課程應以個體發展、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等三個面向,提供所有學習領域中之重點考量。其中語文學習領域其主要內涵,就在文化與習俗等方面的學習;社會學習領域也強調歷史文化的學習。至於藝術與人文的學習領域中,文化素養的栽培與學習更是核心。成露茜 ( 民88 ) 在 特別強調藝術與文化,在不同的情境產生不同的文化。因而學習必須從小培養對於各式文化的理解。至於自然與科技學習領域也要經由自然科學的學習,如實驗及蒐證的過程中養成求真務實的

4、精神及客觀開放的持事態度。對於不同意見及不同文化能持以探討、理解的態度加以認識。伍、實施要點也不忘提醒教科書的內容,除了包含各學科知識與技能之外,必要能反應當前社會文化交相關注的主要議題,例如:資訊教育、環保教育、兩性教育、人權教育、宗教教育。總之,九年一貫新課程各領域中最引人聚焦的基本能力,就在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雖然在民國八十三年十月教育部修正發佈之國民中學英語課程標準之教學目標,已經注意到文化的學習的重要性,並且明確地指示英語教學應該增進對外國與本國社會文化的認知。然而,二十年來國內外的英語教學文獻,專家學者並未曾對文化一詞做過明確的界說,除了概略陳述語言與文化的重要性外,文化之內涵及教

5、學法罕有創新的發展。有些進口的教材每一單元包含文化膠囊( cultural capsule ),簡述美國人的衣、食、住、行的方式,並要求學生說出本國與美國在某一方面的文化差異。( 黃自來,民82a )。黃自來 ( 民82b )在另一篇文章相當嚴肅地批判:可惜,無論國內或國外,迄今尚無人在這一領域做過具有前贍性及挑戰性的探討與研究。雖然近年來國外學者有關文化學習或文化研究的書籍有如雨後春筍地出版,。貳、文獻探討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的文化( culture ) 一詞均源自拉丁文cultura,其動詞為colere,意涵耕耘、栽培、修習 ( 周慶華,民86;黃自來,民82a ) 其含意有如中文

6、的以文化之,就是將人類原本天生自然( nature ) 的動物野性,透過文化/教育的栽培、薰陶,並提昇到懂得運用語言文字的象徵符號系統,進而到遵奉宗教信仰、倫常倫理、體制規範、法律典章的文化人。西方對文化的論述可從1869年Matthew Arnold提出專書文化與無政府Culture and Anarchy,以兩希 ( 希伯來和希臘 Hebraism and Hellenism )文化的衝擊vs調和而匯成西洋甜美與光亮( sweetness and light ) 的主流文化。1872年Nietzsche撰寫並出版專書悲劇的誕生( The Birth of Tragedy ) 指出希臘文化的

7、二元對立 ( binary oppositions ):Apollonian vs Dionysian,其結果開展了對立的西方另類文化傳承。此後Karl Marx提出社會主義的工人階級所產生的普羅文化,他預計必將顛覆貴族的精英文化。Raymond Williams的Culture and Society:1780-1950。影響所及,使得西方文化重新詮釋文化的動向以及政治與教育的改革。二十世紀晚期的文化研究可說是以新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為主流,其中以1990在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舉行的Cultural Studies的研討會,以及以其為書集名稱的論文集,確為九

8、年代的文化研究創建了嶄新的里程碑。今後如何結合文化研究的學者開展、檢視英語文教學的文化觀點,正是國內各界學者建構新世紀、新典範、新方向、新文化的新標的。陳光興 ( 民88 ) 認為文化研究在全球很多的地區已成為一股無法抵擋的風潮,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運動,他也認為文化評論是八年代末至九年代初文化研究的重要場域。在中國大陸文化語言學也是九年代的顯學( 申小龍,1990;周慶華,1997 )。美中不足的是,國內當前有關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文化研究的論文相當稀少。而國外在文化研究與教育、教學的論文就相當可觀。Henry A. Giroux從八年代文化研究與教育政策、政治的enpowerment為主的著作就有

9、六本書 ( 戴維揚,民88d,民88e )。其他有關文化層面所含蓋繁雜眾廣的課題為數更為可觀。文化研究包括能成為系統的文化,如影響眾人的精英文化vs普羅文化、時代傳承的歷史文化vs未來文化;當前顯學的社會文化、政治文化、經濟文化,以及論述各種文化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對峙等。多元文化教育所關切的課題包括性別與平等教育、社會階層與學校教育、學校、家庭及社區的合作文化、全球文化Global Culture或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等課題 ( 江雪齡,民86;陳美如,民87 )。由於英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所以教科書文本大都從閱讀研究英美文學經典名著轉變為介紹通俗文化 ( pop

10、ular culture ) 的食、衣、住、行、或大眾文化 ( mass culture ) 的電影、電視、RAP、休閒、娛樂等生活習俗、地方風情、宗教信仰、思維與行為等的歐、美、加、紐、澳切身的文化課題。就英語教學的跨文化研究,首先以Robert Lado 早在其1957年所著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跨文化語言學) 的書中,闡釋語言與跨文化的緊密關連性。三十餘年的英語文教學經歷,讓他再寫了一本Teaching English Across Cultures ( 1988 ) (跨文化的英語教學),跨文化在英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九年代英語文教學界最受矚目

11、的論述,也大都從跨文化觀點來切入教學的主題。國人關切語言與文化的課題,首推許洪坤 ( 1980 ) Language and Culture:The American Way探討中美語言文化差異及文化誤讀的面面觀。次年Francis L. K. Hsu ( 1981 ) 出版的Americans and Chinese:Passage to Differences。施玉惠繼之在1986年以社會文化的觀點出版語言禮貌與外語教學Conversational Politenes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到九年代以何慧玲 ( 民87 ) 的Teaching Lis

12、tening with 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 ,和常紹如( 1996 ) 從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Adaptation ,觸及文化調適、文化距離 ( cultural distance )、跨文化論述 ( cross-cultural discourse )以及文化互動與交流等課題切入英語教與學。至於culture shock以及cultural awareness等課題也在多元文化的當前社會學者專家引起了相當的重視。國中小的英語文教學應注意青少年、孩童相關連的Comparative Yout

13、h Culture的次文化課題。到達高中、大學就要關懷青春期特殊的文化現象。尤其在此以學生為主體本位的教育觀,面臨文化傳承或文化再製,教師必須摒棄文化偏見而能深入瞭解學生個別的情意表達和學習方式,從事多元化語言/文化教學。面臨數位時代 ( digital era ) 當然要重視hypertext ( 超文本 ) 以及網路建構的科技文化 ( Cyber Culture ) 或虛擬文化 ( Virtual Culture ),今後的英語文教學必然透過網路建構型塑虛擬實境 ( virtural reality )的虛擬教室/遠距教學所開展的新興科技文化 ( New Age Technoculture

14、 )。1959年C. P. Snow的The Two Cultures兩種文化提出人文和自然科技有極化對立的現象 ( polarization ),今後應減少衝突與對峙,增強調適與融合。以下將Piaget和Vygotsky所強調的社會語言/文化互動的論述,運用到英語文教學,增強到能以簡單的英語介紹國內外風土民情、並樂於自己找機會接觸文化課題、能欣賞、接納不同之文化習俗以及能尊重不同文化之習俗,並具有國際觀、地球村的多元文化觀 ( multiculturalism )。參、闡發Piaget 和Vygotsky就文化與語言學習的論述文化研究的課題,可包羅人類文明的萬象。就文化與語言的互動關係的論述

15、,提供英語文教學相關的文化課題。從Piaget和Vygotsky文化語言的論述中,整理出一些他們的思維模式,並將其應用在英語文教學可資依據的基礎理論架構。Piaget 和Vygotsky同為1896年生,然而Piaget以生物學家的觀點從實驗、實地觀察學童的生理/心理的發展進程,探討兒童語言與思想的認知發展而開展了他一系列兒童心理發展的書籍,其中以早期發表的Le Language et La pensee chez Ienfant 1923兒童的語言與思考,第二本書Le Jugement et le raisonnement chez Ienfant 1924兒童的判斷與推理,這兩本書在193

16、2譯成俄文,引起當時的Vygotsky為他寫了一篇批評性的長序文介紹/評判Piaget的觀點。而Vygotsky俄文的原著在他38歲過世那年 ( 1934 )出版;Thought and Language ( 1962 ) 為其初版的英譯本。而Piaget的英譯本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早在1959年出版。之後,Piaget繼續發表兒童的世界概念、兒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1930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兒童的智力起源、兒童的建構現實( 1937 )、兒童時代的遊戲、夢與模仿( 1945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