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445531 上传时间:2020-05-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B. 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大限度时,反应速率也最大C.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 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和干冰升华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答案】C【解析】【详解】A. 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微粒,一定呈电中性,不可能是离子,故A错误;B. 一个从正反应开始的化学反应,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

2、增大,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大限度时,反应速率不最大,故B错误;C.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的断裂吸热,化学键的形成放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D. 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是化学变化要破坏化学键,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18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中子数为20的钾原子:2020KC. CO2的电子式是D. MgBr2的形成: 【答案】A【解析】【详解】A. 18O核外有8个电子,原

3、子结构示意图:,故A正确;B. 中子数为20的钾原子,质量数是39,可表示为,故B错误;C. CO2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电子式是,故C错误;D. MgBr2的形成:,故D错误。3.把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反应一开始就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该现象说明了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C. 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铁粉的总能量D. 硫化亚铁的键能高于铁粉和硫粉的键能【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一开始就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反应本身放热维持反应进行,故A错误;B该反应常温下不进行,需要加热才反应,故B正确;C因为是放热

4、反应,所以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故C错误;D该反应放热,说明硫化亚铁的总键能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键能,故D错误。4.已知Rn离子的核内有A-x+n个中子,质量数为A,则WgRn离子里含有电子的数目为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R原子质量数为A,Rn离子的核内有A-x+n个中子,则R原子的质子数是A(A-x+n)=x-n;Rn核外电子数是x-n+n=x;WgRn的物质的量是 ,WgRn离子里含有电子的数目为,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明确由原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中子数。

5、5.A、B、C和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C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A与B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等于A的质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B.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 C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A、B、C和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C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C是Na元素;A与B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是N元素、B是O元素;D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等于A的质子数,D是Cl元素。

6、【详解】A. 元素A是N,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HNO2为弱酸,故A错误;B. Cl-有3个电子层,N、O、Na的简单离子有2个电子层,故B错误; C. Na元素与O形成的化合物Na2O2中含离子键、非极性键,故C错误;D.O元素与Na元素形成化合物Na2O、Na2O2,O元素与N元素形成化合物NO、NO2等,O元素与Cl元素形成化合物Cl2O7、ClO2等,故D正确。6.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2X(g)+Y(g)2Z(g),已知反应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物质加入时不可能的数据是A. X为0.3molL-1B. Y为0.15

7、 molL-1C. X,Z均为0.25 molL-1D. Z为0.4 molL-1【答案】C【解析】【分析】可逆反应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建立平衡,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据此判断分析。【详解】若开始时只加入了X、Y,反应从正方向开始,Z完全由X、Y反应生成,可得X、Y的最大值是0.4molL-1、0.2molL-1;若开始时只加入了Z,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 X、Y完全由Z分解生成,可得Z的最大值是0.4molL-1,所以X可能为0.3molL-1、Y可能0.15 molL-1、Z可能为0.4 molL-1;X,Z分别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可能都比平衡时的浓度大,故不可

8、能X,Z均为0.25 molL-1,选C。7.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事 实推 测A12Mg与水反应缓慢,20Ca与水反应较快56Ba(A族)与水反应会更快B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A族的元素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C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D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第A族元素从上到下依次为Be、Mg、Ca、Sr、Ba、La,已知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

9、水反应较快,所以Ba与水反应会更快,A正确;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第A族元素从上到下依次为C、Si、Ge、Sn、Pb,其中C不导电(除了石墨),Si、Ge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上,都是半导体材料,但Sn、Pb都是金属,是电的良导体,推测不合理,B错误;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形成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也逐渐减弱,已知HCl在1500时才分解,而HI在230时即分解,由此推测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两者之间,C正确;D、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与H2化合越来越容易,Si、P、S是第三周期从左向右相邻的三种元素,已知Si与H2高温时

10、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因此P与H2要在高温时反应,推测合理,D正确。答案选B。8.下列化学反应中,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既有断裂又有形成的是 ( )A. 2Na2O2+2H2O=4NaOH+O2B. CaCO3+2HCl=CaCl2+H2O+CO2C. 2KOH+H2SO4=K2SO4+2H2OD. NH4Cl+NaOH=NaCl+NH3+H2O【答案】A【解析】【详解】A2Na2O2+2H2O=4NaOH+O2中有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离子键)、水中H-O(极性键)、过氧根离子中O-O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离子键)、氢氧化钠中H-O(极性键)、氧气中O=O键(非极

11、性键)的形成,故选A;B. CaCO3+2HCl=CaCl2+H2O+CO2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故不选B;C. 2KOH+H2SO4=K2SO4+2H2O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故不选C;D. NH4Cl+NaOH=NaCl+NH3+H2O中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故不选D;9.根据下列事实:X+Y2+ =X2+ +Y;Z2+氧化性比X2+弱;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 +2e- =W、Y-2e- =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ZYWB. ZWXYC. ZYXWD. ZXYW【答案】D【解析】【详解】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X

12、+Y2+ =X2+ +Y中X是还原剂、Y是还原产物,还原性XY;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其单质还原性越强,Z2+氧化性比X2+弱,还原性ZX;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 +2e- =W、Y-2e- =Y2+,Y发生氧化反应,Y是负极,还原性YW;综合以上分析,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W,故选D。【点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还原性的判断依据,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10.Fe和Mg与H2SO4反应的实验记录如下:实验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Fe表面产生少量气泡后迅速停止Mg表面迅

13、速产生大量气泡Fe表面有大量气泡,Mg表面有少量气泡关于上述实验说法不合理的是( )A. 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Fe2HFe2H2B. 取出中的铁棒放入CuSO4溶液立即析出亮红色固体C. 中现象说明Mg在浓H2SO4中没被钝化D. 中现象说明Mg的金属性比Fe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2,因此铁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合理,故错误;B、铁和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在铁的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阻碍反应的进行,因此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不会立即析出亮红色固体,不合理,故正确;C、根据实验现象,镁表面迅速产生大量的气泡,说明镁和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合理,故错误;D、根据原电池的

14、工作原理,正极上产生气泡,因此铁作正极,镁作负极,活泼金属作负极,即镁的金属性强于铁,合理,故错误。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的评价等知识。11.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0.8 mol D, 0.4 mol C。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x 1B. 2 min时,A的浓度为0.9molL-1C. 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D. B的转化率为60%【答案】D【解析】A. 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0.8 mol D和0.4 mol C,根据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1,A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3A(g)+B(g) C(g)+2D(g)起始量(mol) 3 1 0 0转化量(mol) 1.2 0.4 0.4 0.8平衡量(mol) 1.8 0.6 0.4 0.8则B. 2 min时,A的浓度为1.8mol2L0.9 molL-1,B正确;C. 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6mol/L2min0.3 molL-1min-1,C正确;D. B的转化率为0.4mol/1mol100%40%,D错误,答案选D。12.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