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极地地区(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356481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极地地区(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极地地区(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极地地区(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极地地区(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极地地区(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极地地区(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极地地区(含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极地地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998年12月15日,我国科考队员从中山站出发,开始了对南极格罗夫山的第一次考察,发现了查尔斯 王于山脉格罗夫山陨石富集区,这是继日本发现大和山脉陨石富集区、美国发现横贯南极山脉陨石富集区 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图1示意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南极三大陨石富集区的共同成因有大气层薄,陨石降落几率大 流水和风力堆积作用显著冰川搬运和山地阻挡 干燥低温,外力侵蚀作用弱A. B. C. D.2.在南极野外考察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是A.冻伤和缺水 B.强日照和冰裂隙 C.狂风和暴雪 D

2、.白熊袭击3.南极科考站目前多采用“风能+太阳能+柴油发电机+蓄能电池”组合的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采用这种供电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检验设施,商用开发南极新能源 B.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提升科考站级别C.多种能源供应,满足商业用电 D.节约燃油消耗,稳定能源供应【答案】1. C 2. B 3. D 【解析】1. 南极大气层薄,陨石会在各地分布,而不会在某地集中,从图上找到三大陨石富集区,可以看出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区域,除三大富集区外而其它地方很少分布,所以大气层薄,并不是陨石在富集区存在的共同成因,不对;南极地区虽淡水资源丰富,但它是以固态水形式存在,流水作用不明显,不对,ABD不正确;图中给了

3、冰盖流动方向,结合南极地区地理特征,可以推测出出南极地区因干燥低温外力侵蚀作用弱,为陨石长期保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所以陨石落在南极冰盖能得以长久保留,一部分南极冰盖直接流向海洋,其中的陨石也随之沉入海底,而部分地区因受到潜伏地形如山地的阻挡,冰盖在移动过程中受阻,冰在由高处向低处产生的下降风的作用下快速消融,陨石在此堆积,从而使陨石“搁浅”而富集,故而形成了三大富集区,正确,故C对。2. 南极气温低,野外考察因为保护不当可能会出现冻伤,但不缺固态水,所以不缺水,A不对; 南极称之为风库,有狂风现象,但几乎没有暴雪,因为南极地区降水少,冰雪存在是因为气温低蒸发弱,少许的降水能够得以保留下来,日久

4、累积而成,虽狂风能吹起雪雾(风吹起的地面雪形成),但不属于暴雪,C不对;白熊应属于北极熊类,应在北极,南极地区有企鹅,所以不用防白熊袭击,D不对;南极为冰层覆盖,冰雪面对太阳的反射率大,且这里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所以要防强日照,由于冰层较多,能在野外考察的季节属于暖季,可能会有冰裂隙存在,B正确。3. 可以看到这种供电系统采用多种方式发电并进行蓄电,风能太阳能发电不稳定,柴油发电燃油消耗量大,多种方式组合可以节约燃油消耗,稳定能源供应,D对; 南极虽然可以使用新能源,但南极地区气候恶劣,远离市场,再加上南极条约规定不允许科学考察以外开发,所以不适合商用开发新能源,AC不对; 南极地区无长住人口

5、,更不允许发展其它产业,再者科考站级别应以科考的任务来划分,而不应以供电系统来划分,B错。 地球表面的陨石易风化和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南极大陆却因环境特殊保存了大量陨石,被称为“陨石宝库”。下图为南极冰流域和陨石富集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陨石富集于图示地区的原因是A. 小天体闯入地球,受地磁引力大量落入该地B. 因洋流、海浪搬运作用富集该区域山脉附近C. 落到南极的陨石随冰川移动,在低处富集D. 因板块运动,落入海洋的陨石不断汇入该地5相对于其它地区,南极陨石科考价值较高的原因是A. 气候湿润,陨石不易风化 B. 冰雪覆盖,保存年代久远C. 环境洁净,对陨石污染小 D. 臭氧层薄,坠落

6、的陨石多6全球变暖对南极陨石富集区的影响可能是A. 陨石类型减少 B. 陨石风化减弱C. 出露数量增加 D. 陨石埋藏加深【答案】4.C 5. B 6.C 【解析】4. 因为地球引力,闯入地球形成的陨石应该是均匀的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不是相对富集在地球某一个区域,且南北极地磁主要对带电微粒有影响,A错,B.图示富集区主要分布在山脉周围陆地较高处,洋流海浪很难将海底陨石搬运至此,且陨石经过流水的作用,最后沉积下来的陨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南极洲气温很低,流水作用很弱,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为主,B错;C. 冰川作用能够把地球历史上若干亿万年形成的陨石很好地保存下来,陨石在冰雪覆盖下

7、,风化的速度很慢,其化学成分变化很小,因此南极大陆因冰雪环境保存了大量陨石,冰川季节及日冻结与融化,内部陨石不断出露,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图示冰盖运动方向移动,遇地形阻挡在低处富集。C对;D. 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而陨石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落入海底的陨石重新参与沉积、固结成岩等圈物质循环过程,很难聚集南极洲板块内部。错。5. 气候湿润,陨石更易风化,A错;B. 冰雪覆盖,外部有良好的保护层,且气温低,各种外力作用都较弱,使陨石保存年代久远,B对;C. 陨石科考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陨石自身保存完好程度,环境洁净程度的高低对其影响很小,C错;D. 不是因为南极的臭氧层薄,而主要是南极的大气层较薄,陨

8、石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更少,坠落到地面的陨石较多,D错。故B。6. 全球变暖使南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南极陨石失去了冰雪的保护,陨石数量会减少,而不是种类减少,A错;全球变暖,使陨石风化增强而不是减弱,B错;冰雪减少,出露数量会增加,C对;冰雪减少,陨石埋藏变浅而不是加深,D错。故选C。搭载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北京时间2018年1 1月1日16时离开澳大利亚霍巴特,开始穿越“西风带”,4天后到达南极浮冰区。12月3抵达南极中山站(南纬6922、东经7622)附近并进行卸货作业。图3示意霍巴特到中山站“雪龙”号航线及霍巴特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9题。7霍巴特的地理

9、位置最接A. 42S, 146E B.43S, 147 C. 44S, 148E D. 43S, 1478霍巴特是塔斯马尼亚降水较少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最可能A地形阻挡,处背风坡 B副高控制,气流下C寒流经过干旱加剧 D植被稀疏,蒸腾很9雪龙船到达南极中山站进行卸货时看到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此时北京约A3时 B9时 C15时 D.21时【答案】7. B 8. A 9.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定位、影响降水的因素、时间的计算等知识,总体难度不大。 7. 读图可知,霍巴特位于南纬43附近,(自北向南度数增加为南纬),东经147(自西向东度数增加的为东经),故选B。 8. 霍巴特位于塔斯马

10、尼亚岛上,该地位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内,降水少,是由于受地形阻挡,处于背风坡所致,A对。该地不受副高控制,B错。霍巴特附近的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C错。植被稀疏,温度高,蒸腾作用强,D错。故选A。 9. 由材料可知,雪龙号抵达中山站时为12月3日,此时中山站地区以及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上时,应为当地地方时0点,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中山站位于东五区,北京时间比该地早3小时,所以当雪龙号抵达时,应为北京时间3点,故选A。下图为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2次往返的路线图,航行途中危险系数高,航线选择十分关键。2018年11月我国展开第35次南极科考工作,计划在中山站附近建

11、立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此前,考察队员在中山站附近发现一处“蓝冰”(“篮冰”是指由积雪压实形成的冰川冰,最初呈白色,经过漫长岁月,气泡逐渐减少,冰体晶莹透彻),适合机场建设。据此完成1012题。10. “雪龙”号科考船在穿越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域途中,航线常需及时调整,其最主要依据是A. 海水温度 B. 洋流流向 C. 海洋生物 D. 气象资料11. “蓝冰”区成为永久机场选址地点的主要优势是A. 风力较小 B. 降雪较少 C. 冰川牢固稳定 D. 积雪厚度较薄12. 南极永久机场投入使用后,可以扩大科考范围 完善保障体系 缩短医疗救助时间 调整极地科考时间A. B. C. D. 【答案】

12、10. D 11. C 12. A【解析】10. 根据材料可知,“雪龙”号科考船在穿越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域途中,需要穿越“咆哮的西风带”,西风导致风大浪高,气旋活动变幻莫测,因此需要根据气象资料对航线及时调整,选D。海水温度、洋流流向都相对稳定,这里的海洋生物较少且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避开,即使遇上也不会是经常性地现象,满载先进设施的“雪龙”号也会做出一定的应对,不会因此经常性调整航线。据此分析选D对。11. 永久机场选址地点的地面必然具有一定的固定、稳定性,根据材料,“篮冰”是由积雪压实的冰川冰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稳定冰层,由于冰层中的气泡被挤压减少,冰层相对于其他地方更为坚固

13、,适合机场建设;“蓝冰”区位于南极外围,风力较大;这里位于海陆过渡带,降雪较多且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积雪厚度大。据此分析选C。12. 南极永久机场投入使用后,由于出行、生活更为方便,可以扩大科考范围;永久性的机场可以增加一些补给,使得这里的保障体系得以完善;可以存储物资,或快速补给物资,从而缩短医疗救助时间;极地科考时间是南极的暖季,不会因建设机场而改变,据此分析正确,选A。【点睛】南半球的40S以南地区至南极洲的海域,由于海域面积辽阔,西风非常强大,海上风大浪高,形成著名的“咆哮的西风带”,航行非常危险,常需依据天气实况调整航线。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图2示

14、意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第13题。13. 图示月份,多见狂风暴雪天气的海域是A. 德雷克海峡 B. 威德尔海 C. 罗斯海 D. 别林斯高晋海【答案】13. C【解析】图中罗斯海与M气压中心间,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多见狂风暴雪天气的海域是罗斯海,C对。德雷克海峡、 威德尔海、别林斯高晋海距高压中心较远,且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小,A、B、D错。二、综合题。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菲尔德斯半岛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作为乔治王岛上最大的无冰区,是进行南极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半岛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天,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生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下图为我国某次南极科考土壤样品采样点简图,下表为长城站的气候资料。(1)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洲最湿润的地区,试分析原因。(2)各采样点的地表均有一层棱角状砾石平铺在土壤的表面,称之为“漠境砾冥”。请推测漠境砾冥的形成过程。(3)菲尔德斯半岛上几乎见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