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9)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3228280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9)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9)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9)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9)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9)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彩虹文本分析本课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桥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当月亮为妈妈照着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6个问句巧妙串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开头就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随之而来的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都以亲切的称谓开始,即“爸爸、妈妈、哥哥”,再用反问句的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每一个反问句之后紧接着又是一个问句加强语气“你高兴吗?”这3

2、段文字想象奇特,富有童趣,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教学目标1.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那、着”等7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那、着”等7个字。2.正确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内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儿歌导入。(课件出示儿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拍手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彩虹的兴趣。 云散了,雨停了,太阳公公眯眯笑。小朋友,望天边,一道彩虹真美丽! 彩虹颜色有几种?认真看,仔细数:红橙黄绿青蓝紫,一二三四五六七。2.(课件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虹,再用词语、词组或句子描述彩虹。示例:彩虹 一道彩虹 一道美丽的彩虹 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彩虹),识记“虹”字。(1)正音。“虹”读“hn”,是后鼻音。(2)记形。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猜一猜:“虹”为什么是虫字旁?教师讲述“虹”的字理,帮助学

4、生记忆。“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提出初读要求。(1)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长长的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同桌可以互相读一读,看你们的读法是否相同。(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4.检查学习效果。(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注意:“座、洒”是平舌音,“

5、照”是翘舌音,“虹、镜、尖”是后鼻音,要重点指导。(2)识记字形的方法。辨一辨识记。A.区分“衤”和“礻”。认识新偏旁衣字旁(衤),注意区分衣字旁(衤)和示字旁(礻)。衣字旁的生字大多和衣服有关,“裙”是衣服,所以是衣字旁。B.区分“座”和“坐”。“座”用作名词或量词,“坐”是动词。归类识字。“浇”和“洒”的偏旁都是“氵”,与水有关;“提”和“挑”的偏旁都是“扌”,与手有关。这4个字都表示动作,且都能和“水”字组成词语。借助字的特点识记。如“拿”是会意字,合手为拿。做动作识记。“提、洒、挑、拿”是表示动作的词,可以通过做动作的方法来识记。比一比识记。如“兴”与“光”、“千”与“干”、“虹”与“

6、红”。5.指导书写生字。(1)(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观察字形、间架结构及笔画,教师讲解书写要点。左宽右窄。第一笔横折钩的折段在竖中线上;双耳旁写得自然有笔锋,横撇弯钩过横中线,竖为悬针竖。半包围结构。起笔的点和短撇在竖中线的左右两侧,第五笔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六笔长撇起笔于竖中线。 左宽右窄。第二笔撇折的折段贴着横中线,“土”末横改提,提尖过竖中线;立刀旁的竖钩顶部高于左部。上下结构。两个“口”要写得扁一些,横折钩的横段写得宽些。上下结构。“兴”的点分布要均匀,长横右上斜行,末两笔位于下半格的左右两侧,舒展平稳。独体字。第一笔是短撇,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独体字。第一笔横

7、略短,横折钩小而正,斜钩流畅有力,比左边的撇略长,点顿笔有力,起笔不能高于斜钩。(2)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同桌交换书写作品,相互评价。(4)学生自主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那个 那里 看着 笑着 来到 看到 高兴 高大 千万 成果 成长 成千上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边听边想:课文中哪句话是描写彩虹的?(1)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配图出示句子: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朗读,明白这“一座美丽的桥”就是彩虹,课文中把“彩虹”比作“一座美丽的桥”,生动地写出了彩虹的样子,有趣而形象。(2)学生齐读,注意读好轻声“

8、了”和“一”的变调。2.(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文中的小姑娘在干什么。过渡:小姑娘看到美丽的彩虹桥,小脑袋里冒出了许多奇妙的想法,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3.整体感知。文中的“我”有哪些奇妙的想法?(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我想提着爸爸的 到彩虹桥上帮他 ;我想拿着妈妈的 到彩虹桥上 ;我想把哥哥的 挂在彩虹桥上,坐着 荡来荡去,花裙子飘成 。4.指三名学生分别朗读第24自然段,指导学生把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教师小结。师:多么可爱、多么天真的小姑娘啊!看到彩虹,她把它想象成一座美丽的桥,她想提着爸爸的水壶去桥上帮爸爸浇田,她想拿着妈妈的镜子到桥上照着妈

9、妈梳头,她想把哥哥系在树上的秋千挂在彩虹桥上,坐在上面荡来荡去。读了课文,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彩虹桥,是不是也会有很多很多奇妙的想法呢?2.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说一说你的奇妙的想法。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2.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字比赛(将学生分成四组):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分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比一比哪一组用时最短,准确率最高。2.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幻灯片,配

10、乐描述:“雨过天晴白云飘,蓝天飞架彩虹桥,赤橙黄绿青蓝紫,数数颜色有七道。彩虹桥,谁来造?太阳公公点头笑!瞧,迎着太阳,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上了彩虹桥。”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习第1自然段。(1)引导学生用彩色笔画一条彩虹,并让同桌说说你画的彩虹是什么样的。(2)(课件出示数量词短语:一座桥)引导学生掌握“座”这一量词的用法。一座山 一座房子 一座水库 一座高楼 一座小城 一座花园注意:“座”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3)(课件出示彩虹、桥图)引导学生理解这座美丽的桥就是彩虹,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不出现“彩虹”一词同样可以把事物说清楚、说具体。(4)指导朗读:“了”读轻声,“美丽的

11、桥”词语连读。2.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这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特点?(句末都是问号。)(2)指导朗读长句子,读好问句。句1: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引读短语:“浇花用的水壶”“那把浇花用的水壶”“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这样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浇花用的水壶。指名读,注意读出问的语气。句2: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读一读,想一想,每一个分句写“我”在干什么?圈一圈“我”的动作。(提、走、洒。)同桌合作学习,一人读动词,一人读分句。如“提着”“我提着它”;“走到”“走到桥上”;“洒下”“把水洒

12、下来”。把三个分句连起来读,发现这是“我”的三个连续的动作,并做一做这些动作,感知动作的先后顺序。思考:“我”真的做了这一连串的动作吗?(没有。)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如果。)引导学生理解“如果”:“如果”表示一种假设,并不是真的在做,说明提着水壶到彩虹上洒水只是“我”的奇思妙想。指导对比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就是我在下雨。 “不就是我在下雨了吗”读出反问的语气,表现出“我”的大胆、天真。句3: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引读短语:“挑水”“浇田”“挑水去浇田”“不用挑水去浇田”“你就不用挑水去

13、浇田”。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人听,看是否把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再反馈交流,抽几对同桌一人读,一人评价。“你高兴吗?”用疑问的语气读,读出“我”对爸爸的关心。如果你是小女孩的爸爸,你高兴吗?指导用“高兴”造句。从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体贴懂事,关心家人。)(3)自由朗读,读通句子,读出分句间的停顿,读好3个问句。(4)指几名学生朗读,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点评。2.学生自学第3、4自然段。(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指导学生自学。关于朗读:按朗读第2自然段的方法读好短语,读通长句子,读好问句。关于内容理解:第3、4自然段分别写“我”想在彩虹桥上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2)

14、学生交流汇报第3自然段。指多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1句话。引导学生读好短语、长句子:“镜子”“那面镜子”“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师生反复对读第2句话。师: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生: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教师读时,学生认真听,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在对读的过程中,体会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学生齐读第3句话,想一想:问句里包含了“我”怎样的情感?(对妈妈的关心。)“我”的妈妈会高兴吗?(会。)为什么?(因为妈妈一定能感受到女儿对自己的关心与爱。)(3)学生交流汇报第4自然段。指多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好。第2句话中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来写“我”?指名说。A.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挂、坐、荡”。B.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词语,感受动作的连续性、承接性。C.读词语“荡来荡去、飘啊飘”,想象画面,仿说词语,感受词语的形象与节奏,再任选一个词语说话。飘啊飘 摇啊摇 走啊走 爬啊爬 飞啊飞 游啊游飘来飘去 摇来摇去 走来走去 爬来爬去 飞来飞去 游来游去生1:一群小鱼在水中游啊游,可快活啦!生2:一阵风吹来,一片片叶子在林中飘来飘去。男女生对读第3句话,男生问,女生答,再交换对读。讨论: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哥哥,你高兴吗?为什么?三、拓展延伸,作业设计1.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