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神经病变专家共识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81248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发性骨髓瘤神经病变专家共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多发性骨髓瘤神经病变专家共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多发性骨髓瘤神经病变专家共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多发性骨髓瘤神经病变专家共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多发性骨髓瘤神经病变专家共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发性骨髓瘤神经病变专家共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发性骨髓瘤神经病变专家共识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5年 周围神经病变 PN 在多发性骨髓瘤 MM 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随着对MM诊疗水平的提高 MM原发病及治疗相关PN发生率也逐渐增高 然而对于出现PN的患者如何更好地诊治 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 MMPN 的诊疗指南可供参考 因此 在广泛征求国内有关专家的基础上 结合国际最新进展 达成以下共识 定义 MMPN是指MM在MM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形式的PN 如损伤 炎症或变性 临床出现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受损的症状或体征 分类 MMPN按照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 1 骨髓瘤疾病本身相关PN 包括

2、M蛋白及继发性代谢异常 以及肿瘤压迫 浸润所致PN 2 药物治疗相关PN 包括硼替佐米治疗相关PN BiPN 沙利多胺治疗相关PN TiPN 长春新碱 顺铂等药物所致PN 流行病学 初诊骨髓瘤患者PN的发生率为1 20 然而药物治疗相关PN的发生率较高 如TiPN的发生率为25 75 BiPN的发生率为40 60 长春新碱相关2级以上PN发生率为10 24 MMPN发生的影响因素 MM患者本身发病时肿瘤压迫 M蛋白及相关代谢性异常的复杂情况是导致PN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药物治疗相关PN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药物治疗相关PN的发生主要随药物剂量累积而增加 既往研究报告显示 基线存在PN是导致BiPN发

3、生的唯一危险因素 BiPN一般在患者接受硼替佐米累积剂量为16 3 26mg m2时出现 剂量累积到42 45mg m2时 BiPN的发生率将达到平台期 但个别患者例外 硼替佐米再治疗的PN发生率为16 40 其中3级PN为5 9 多数BiPN在停药后具有可逆性 VISTA研究结果显示 79 BiPN在降低剂量或停药后中位时间1 9个月时至少改善1个等级 60 BiPN在降低剂量或停药后中位时间5 7个月时症状完全消失或缓解至基线水平 MMPN发生的影响因素 TiPN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 TiPN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呈剂量效应 TiPN通常在沙粒多胺用药几个月后出现 沙利多胺维持治疗时间超过1年以

4、上时TiPN的发生率为75 TiPN是否可逆缺乏充分的证据 MMPN发生的影响因素 MM好发于老年群体 患者在患病时的基线情况 尤其是基线就有神经病变者发生BiPN的几率增加 另外高龄 糖尿病病史 血管病史 疾病分期较晚 肥胖及肌酐清除率降低等 均为导致MMPN发生的促进因素和危险因素 MMPN发生的发病机制 P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由骨髓瘤疾病本身所致的PN 除肿瘤直接压迫神经根外 还涉及淀粉样蛋白沉积 M蛋白 主要是原发IgM 作用于髓鞘相关糖蛋白导致免疫介导的神经病变 施万细胞 Schwanncell 和轴突相互作用形成缀合物 细胞因子介导的损伤 神经病学并发症等等多个方面 MM

5、PN发生的发病机制 对BiPN发生的认识基于小鼠模型的研究结果 硼替佐米累积在背根神经节细胞质中 诱导线粒体和内质网损伤 并可能损伤卫星细胞而继发神经功能障碍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因短时间内大量的信号通路阻断而造成退行性病变 进而蛋白酶异常活化导致交感神经与疼痛纤维的异常连接 也可导致PN发生 除此之外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及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变化可能与BiPN的发生相关 MMPN发生的发病机制 TiPN的发生可能与沙利多胺抗血管新生作用相关 致使神经纤维缺血 TNFa表达下调 NF B通路阻断 进而诱发神经纤维的损伤 促发神经细胞死亡等 其他药物 包括长春新碱相关PN的发生可能与药物阻滞

6、微管蛋白的聚合有关 而顺铂引起PN可能是直接损伤背根神经节的结果 也可能涉及周围和中枢感觉神经元的退化 MMPN的诊断 除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症状与体征评估外 应按条件开展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一 病史 对骨髓瘤的发病情况 病程 是否存在MM本身所致的PN以及伴随其它疾病如糖尿病等情况均应进行详细询问 着重询问PN的发生与骨髓瘤发病 进展 用药史 类别 剂量 用药频度 以及伴随疾病 如糖尿病 等情况的时间逻辑关系 二 症状体征 MMPN包括感觉神经病变 运动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 需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事件标准 NationalCancerInstitute scommonte

7、rminologycriteriaforadverseevents NCI CTCAE 4 0版本对PN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NCI CTCAE4 0版本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级 1 感觉神经病变 MM疾病相关PN主要为远端对称性感觉神经病变 表现为四肢末端感觉异常 麻木 烧灼感等 症状通常较温和 但少数情况下可致残 神经根受压时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根性疼痛 药物治疗相关PN中 病变多在四肢远端 脚部症状最早出现 从远端向近端扩散 呈手套和长袜样分布 长春新碱 沙利多胺和硼替佐米治疗期间 脚趾和手指的感觉减退 包括浅感觉的痛觉 温度觉及触觉 和 或深感觉的震动觉 运动觉及位置觉 感觉异常 麻木 冷热感

8、针刺感 蚁走感 和痛觉过敏是最常见的症状 其中神经源性疼痛可能是锐痛 也可能是烧灼样疼痛 多位于脚趾和脚跟 但也会累及指尖和手掌 2 运动神经病变 MM治疗药物较少单纯引起运动障碍 运动神经受累往往发生于已有重度周围感觉神经病变的情况下 可表现为肌肉痉挛 震颤或远端肌肉无力 3 自主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也称为植物神经 交感 副交感神经 分布在全身各器官 自主神经病变表现包括 体温调节和出汗异常 便秘 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症状 排尿障碍 尿潴留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直立性低血压 晕厥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三 神经系统检查 1 筛查 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检查 对肢体的痛觉 温觉 触觉 震动觉和踝反射的情况进行筛查

9、 2 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 NCV 检查 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测定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测定 对于初筛后高度怀疑PN的患者 建议评估有髓鞘粗纤维神经传导电信号的能力 通常检测正中神经 尺神经 腓总神经 胫神经及腓肠神经的 若NCV有1项或1项以上异常则为阳性 3 其他评估方法 包括神经功能评分法及定量感觉检查 quantitativesensorytesting QST 等 四 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3条标准1 明确的MM病史 2 诊断骨髓瘤疾病时或药物治疗中及之后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 3 以下神经系统检查的4个方面中任何1或1项以上异常 感觉神经检查 痛觉 温觉 触觉

10、振动觉等 2 运动神经检査 肌力 踝反射 桡反射等 3 自主神经相关检查 发汗试验 心眼试验 皮肤划痕试验等 4 神经电生理检査中NCV符1项或1项以上减慢 如在病程中出观低血压 麻痹性肠梗阻 尿潴留等 应高度警惕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 建议行主神经相关检查 对于使用脂质体阿霉素等药物的患者 出现手足麻木 疼痛以及感觉迟钝症状时 还需与不典型手足综合征相鉴別 手足综合征 HFS 又称掌跖感觉丧失性红斑 PPES HFS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皮肤病变 手部较足部更易受累 首发症状为手掌和足底皮肤瘙痒 手掌 指尖和足底充血 继而出现指 趾末端疼痛感 手 足皮肤红斑 紧张感 感觉迟钝 麻木 皮

11、肤粗糙 皲裂 少数患者可有手指切指样皮肤破损 出现水泡 脱屑 脱皮 渗出 甚至溃烂 并可继发感染 在长期反复接受5 氟尿嘧啶 5 FU 或脂质体多柔比星化疗的患者中有25 发生 实际上 多种化疗药物均可引起HFS 如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多西他赛 长春瑞滨等 HFS的发生不但影响疗效 而且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MMPN的管理 目前尚无大宗病例及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MMPN的管理提供借鉴 因此 本共识提出针对MM疾病本身相关和治疗相关PN的基线评估 定期监测 预防及治疗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 问卷调查和神经功能评估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MMPN的评估的工具 NCI CTC的PN评估常结合特异性神经病变调

12、查问卷 包括常用的FACT GOG NTX EORTCQLQ CIPN20及CI PERINOMS 所有患者应在诊断时 诱导巩固治疗每疗程后 维持治疗时每间隔3个月进行1次PN评估 一旦明确诊断 应根据患者PN的分级情况进行积极防治 二 预防 由于药物治疗相关PN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 预防仍是最有效的措施 1 预防措施包括 调整药物剂量 给药时间及方式 是目前降低药物治疗相关PN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最好方法 硼替佐米剂量 给药时间及给药方式的调整 BiPN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多数可逆的特征 因此可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调整方案 包括改变剂量或频率 有研究显示 在总剂量相近的情况下 每周2次与

13、每周1次给药组间缓解率无显著差异 而每周1次给药可使PN发生率显著下降 另外 给药方式由静脉改为皮下注射 可显著降低PN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 沙利多胺剂量调整建议 TiPN若不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会使症状加重且不可逆 当出现1级PN不伴有神经性疼痛时无需调整剂量 出现1级PN伴神经性疼痛或2级PN时 应减少50 沙利多胺剂量或暂停使用 直至PN恢复到1级或消失 若再使用 剂量应减至原来的50 对于2级PN伴神经性疼痛或3级PN时 需停止沙利多胺的使用 直至PN恢复到1级或消失 再治疗时沙利多胺剂量调整至原来的50 4级PN需终身停止沙利多胺的治疗 2 补充维生素 B1 B6 B12 叶酸 维生

14、素E等复合物 镁钾 营养补充剂 鱼油 3脂肪酸 月见草油 亚麻种子油 应用阿米福汀 氨磷汀 加强手足及四肢护理等 这些方法在MM患者接受化疗时就可开始使用 若无PN出现 在化疗疗程结束后可暂停使用 若治疗过程出现PN 这些措施可一直使用直至PN症状缓解 三 治疗 1 原发病治疗 对于MM导致的PN 关键在于对原发病的控制 2 对症治疗 及时使用神经保护剂尽可能修复神经的病理变化 减轻PN损伤程度 供选择药物包括 B族维生素 B1 B6 B12 甲钴胺 腺苷钴胺 叶酸 神经妥乐平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节苷脂等促进神经修复的药物 以及谷胱甘肽抗氧化剂 硫辛酸 等 以上不同种类的药物可单用或联合使用

15、对于神经性疼痛的处理 在神经保护剂治疗的基础上 建议采用以下顺序治疗 1 一线用药 抗惊厥药卡马西平或普瑞巴林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或丙米嗪等也可选用 2 二线用药 盐酸曲马多或阿片类止痛药物 对于急性重度疼痛也可作为一线用药 3 三线用药 抗癫痫药或氯氨酮 特殊情况下也可作为二线用药 除此之外 患者可着宽松衣服和鞋袜 温水足浴 采用针灸等辅助治疗 MM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给予胃肠减压 保持灌肠等对症处理 如出现尿潴留也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给予局部热敷 针灸 按摩 导尿等对症处理 五 小结 MMPN的管理是患者 血液肿瘤医师 神经科医生及护士等多方均关注的问题 针对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PN诊疗标准 该共识是对该领域的阶段性认识 希望本共识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和指导 使患者更多获益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