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针灸头针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73247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针灸头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医药针灸头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医药针灸头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医药针灸头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医药针灸头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针灸头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针灸头针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头针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因针刺在头皮内 故又称头皮针 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素问 脉要精微论 指出 头者 精明之府 张介宾注说 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升于头 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 故称 头为诸阳之会 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 交颈中 旁约太阳之脉 下循鼻外 上耳前 过客主人 循发际 至额颅 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 手少阳三焦经 其支者 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 过客主人前 交颊 至目锐毗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锐眦 上抵头角 下耳后 循颈行手少阳之前 其文者 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 至目锐眦后 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

2、 头颈部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 上额 交巅 其支者 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 从巅入络脑 还出别下项 督脉 上至风府 入于脑 上巅 循额 至鼻柱 六阴经中则有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 尤其是足厥阴肝经在 循喉咙之后 上入颃颡 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 从目系下颊里 环唇内 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 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 因此 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 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 在气街学说中 脑为头气之街 列为首位 其原因也在于此 并因此而有 气出于脑 的阐述 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 针灸治疗非常重视头部腧穴的重要作用 一 头穴线的

3、定位与主治 1984年5月在东京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 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 经上选穴 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 一针透双穴或三穴 方法原则 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 包括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号 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要素 编号中的英文MS是 micro system 和 scalppoints 的缩写 用于定位头穴线的腧穴该方案用17个腧穴以定位头穴线 让我们先复习或了解这些腧穴的定位 神庭 前发际正中直上0 5寸 前顶 前发际正中直上3 5寸 前神聪 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 百会 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强间 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脑户 后发际正中直上2 5寸 头维 额角发际直上0

4、5寸 曲鬓 耳前发际后缘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颔厌 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 4与下3 4交点处 悬厘 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 4与下1 4交点处 率谷 耳尖直入发际1 5寸 头临泣 前发际上0 5寸 头正中线旁开2 25寸 即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 正营 前发际上2 5寸 头正中线旁开2 25寸 承灵 前发际上4寸 头正中线旁开2 25寸 即前神聪旁开2 25寸 眉冲 前发际上0 5寸 头正中线旁开0 75寸 通天 前发际上4寸 头正中线旁开1 5寸 即前神聪旁开1 5寸 玉枕 后发际上2 5寸 头正中线旁开1 3寸 即脑户旁开1 3寸 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MS1额中线 zh ngxi n定

5、位 在头前部 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 长1寸 主治 癫痫 精神失常 鼻病 操作 从神庭向前平刺1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2额旁1线 p ngxi n 胸腔区 定位 在头前部 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 长1寸 主治 心绞痛 哮喘 支气管炎 失眠等 操作 从眉冲穴向前平刺1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3额旁2线 p ngxi n 胃区 肝胆区 定位 在头前部 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 长1寸 主治 急 慢性胃炎 胃 十二指肠溃疡 肝胆疾病 操作 从头临泣穴向前平刺1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4额旁3线 p ngxi n 生殖区 肠区 定位 在头前部 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 75寸起向前引一直线 长1寸

6、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 阳痿 遗精 尿频 尿急 子宫脱垂等 操作 从此线上端进针 向前平刺1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5顶中线D ngzh ngxi n定位 在头顶部 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 腰腿痿痹 皮层性多尿 脱肛 遗尿 头痛 眩晕 操作 从百会穴进针 向前透刺至前顶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6顶颞前斜线D ngni Qi nxi xi n 运动区 定位 在头顶部 头侧部 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 主治 上1 5段 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 中2 5段 治疗对侧上肢瘫痪 下2 5段 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 运动性失语 流涎 发音障碍等 操作 由前神聪向悬厘分段接力平刺 行快

7、速捻转手法 MS7顶颞后斜线D ngni H uxi xi n 感觉区 定位 在头顶部 头侧部 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 与其平行的线 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 主治 上1 5段 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疼痛 麻木及感觉异常 中2 5段 治疗对侧上肢疼痛 麻木 感觉异常 下2 5段 治疗对侧头面麻木 疼痛及感觉异常 操作 从百会向曲鬓分段接力平刺 然后行快速捻转手法 MS8顶旁1线D ngp ngxi n 定位 在头顶部 督脉旁1 5寸 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 长1 5寸 主治 腰痛痿痹 操作 从通天穴向后平刺1 5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9顶旁2线D ngp ngxi n 定位 在头顶部

8、 督脉旁开2 25寸 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 长1 5寸至承灵穴 主治 肩臂手痿痹 操作 由正营穴向后透刺1 5寸至承灵穴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10颞前线Ni qi nxi n定位 在头的颞部 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 运动性失语 面瘫 口腔疾病 操作 由颔厌穴透刺至悬厘穴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11颞后线Ni h uxi n定位 在头的颞部 从胆经的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 耳鸣 耳聋 眩晕 操作 从率谷穴透刺至曲鬓穴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12枕上正中线Zh nsh ngZh ngzh ngxi n定位 在后头部 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一段 长1 5寸 主治

9、眼病 腰脊痛 操作 从强间穴透刺1 5寸至脑户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13枕上旁线Zh nsh ngP ngxi n 视区 定位 在后头部 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 5寸起 向上引一直线 长1 5寸 主治 皮层性视力障碍 白内障 近视等 操作 由此线的下端进针 向上平刺1 5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MS14枕下旁线Zh nxi P ngxi n 平衡区 定位 在后头部 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 长2寸 主治 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 后头痛 操作 由玉枕穴进针 向下平刺2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二 适应症 脑源性疾患 如中风 颅脑损伤 眩晕 皮层性多尿 视力障碍 小儿脑瘫 智能迟滞 震颤麻痹 癫痫 假

10、性球麻痹 舞蹈病等 神经精神疾病 如坐骨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神经性耳聋 截瘫 小儿麻痹后遗症 神经衰弱 各种神经痛 精神病等 痛证 如头痛 肩周炎 关节炎以及针刺麻醉 三 操作方法 1 准备 取坐位或卧位 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 单侧肢体疾病 选用对侧刺激区 双侧肢体疾病 选用双侧刺激区 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 局部常规消毒 一般选用28 30号1 5 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2 进针 进针时毫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 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 指下感到阻力减小 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 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 5 3寸 然后运针 3 行针 头针之行针只捻转不提插 为使针的

11、深度固定不变及捻针方便起见 一般以拇指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 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 使针身左右旋转 捻转速度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 进针后持续捻转2 3分钟 留针20 30分钟 期间每隔5 10分钟间歇行针1次 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 不能活动者可由家属给予被动运动 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 留针期间也可加电刺激以代替手法捻针 频率200 300次 分 亦可选用较高的频率 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而定 四 注意事项 1 针刺前注意严格消毒 以防感染 治疗时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 注意防止晕针 尤其取坐位时 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表情 2 中风患者 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有昏迷 发热 血压过高时 暂不宜用头针治疗 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再行针刺治疗 如因脑血栓形成引起的偏瘫者 宜及早采用头针及体针结合治疗 有高热 急性炎症及心力衰竭等症时 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婴儿颅骨骨化不完全 故不宜头针治疗 3 头皮血管丰富 容易出血 起针时要常规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 2分钟 如有出血及皮下血肿出现 延长按压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