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习题.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21850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75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2011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2011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2011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2011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习题.doc(1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 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属于()。A.自发的浮动汇率制度B.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C.人为的浮动汇率制度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2. ()1月1日,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A.1989年B.1979年C.1999年D.1994年3. ()只能算成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A.外汇储备B.货币性黄金C.IMF的储备头寸D.特别提款权4.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A.美元B.黄金C.欧元D.英镑5.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行的汇率制度属于()。A.自发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B.人为的不可调整的

2、固定汇率制C.自发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6. 在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构是()。A.世界银行B.国际清算银行C.金融稳定委员会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多项选择题1. 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主要有()。A.经济开放程度B.经济规模C.相对的通货膨胀率D.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E.科技水平2. 2005年7月21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的指导下,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A.以市场供求为基础B.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C.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D.以黄金供求为基础E.固定汇率制度3.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

3、)。A.外汇储备B.货币性黄金C.IMF的储备头寸D.特别提款权E.外债4. 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具体包括()。A.储备货币种类的安排B.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C.储备总量管理D.外汇储备规模的确定E.外汇储备渠道的拓展5.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确定国际储备资产B.确定汇率制度C.确定国际金融机构职责D.确定经济政策协调方式E.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6. 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特征有()。A.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B.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C.可调整的固定汇率D.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E.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解决短期国际收支失衡7.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

4、源主要有()。A.银行股份B.转让债权C.业务净收益D.借款E.成员国缴纳的份额8. 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主要有()。A.贷款期限较长B.贷款实行浮动利率C.贷款是有政策条件的D.主要是帮助其解决国际收支问题E.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较长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属于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参见教材P1732答案:D解析: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参见教材P1733答案:B解析:货币性黄金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而持有的黄金。现在黄金只能算成是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参见教材P1734

5、答案:A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参见教材P177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参见教材P1786答案:D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参见教材P179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CD解析: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相对的通货膨胀率。参见教材P1732答案:ABC解析: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见教材P17

6、43答案:ABCD解析: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参见教材P1754答案:AB解析: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具体包括储备货币的比例安排和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参见教材P1765答案:ABE解析: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1)确定国际储备资产。(2)确定汇率制度。(3)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参见教材P1761776答案:ACE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有(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人为的固定汇率制度(3)国际收支的调节。参见教材P1777答案:ABCD解析:世界银

7、行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股份、借款、转让债权和业务净收益。参见教材P1808答案:ABE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贷款的特点:贷款期限较长;贷款要实行浮动利率;通常对其资助的项目只提供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外汇部分;贷款程序严密,审批时间较长。参见教材P180第二十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一、单项选择题1. ()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A.指标B.变量C.观察值D.统计数据2. 把人类的性别划分为男和女,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A.定比尺度B.定类尺度C.定序尺度D.定距尺度3. ()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A.定类尺度B.定距尺度C.定比尺度D.定序尺度4. 财政收入这一统计指标属于()。A.相

8、对指标B.时期指标C.时点指标D.平均指标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6. 在各种调查方式中,能从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是()。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7. 某学校对学习成绩好的几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这种调查属于()。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二、多项选择题1. 统计一词的含义是()。A.统计工作B.统计数据C.统计调查D.统计学E.统计监督2. 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科学尺度B.定类尺度C.定序尺度D.定距尺度E.定比尺度3. 统计数据计量尺度中能进行加、减运算的是()。A.定比尺度

9、B.定类尺度C.定序尺度D.定距尺度E.定性尺度4. 分类数据()。A.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B.表现为类别C.通常用文字表述D.不区分顺序E.区分顺序5.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统称为()。A.定量数据B.数量数据C.定性数据D.数值型数据E.品质数据6. 变量分为()。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C.数值型变量D.定性变量E.定量变量7. 下列变量中,通常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有()。A.商品销售额B.上班出行方式C.家庭收入D.居住地区E.年龄8. 按照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统计指标可以分为()。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比例指标D.平均指标E.变异指标9.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

10、.产品产量B.能源生产总量C.股票价格D.商品零售额E.年末人口数10. 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A.科学实验B.文献收集C.抽样调查D.普查E.统计报表11. 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的特点。A.适应面广B.经济性C.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D.时效性强E.周期性12. 代表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A.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B.有意虚报、瞒报C.抄录错误D.样本容量不足E.样本结构与总体存在差异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参见教材P183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定类尺度。参见教材P1833答案:B解析:定距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

11、距的测度。参见教材P1844答案:B解析: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时期指标可以累积,从而可以得到长时间内的总量。比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等。参见教材P1855答案:D解析: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或均值,它所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利润。参见教材P1856答案:C解析:抽样调查是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因此可以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参见教材P1867答案:C解析:“学习成绩好的班级”属于典型班级,故选C。参见教材P187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D解析: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统

12、计数据;统计学。参见教材P1832答案:BCDE解析: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参见教材P1833答案:AD解析:定距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定比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参见教材P1844答案:ABCD解析:分类数据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表现为类别,通常用文字表述,不区分顺序。参见教材P1845答案:CE解析: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所说明的都是事物的品质特征,可统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参见教材P1846答案:ABC解析: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型变量。参见教材P1857答案:ACE解析:如果一个变量由数值型数据来记录就称为数值型变量。例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额、零件尺寸、年龄、时间等。参见教材P1858答案:ABD解析: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平均数)三种。参见教材P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