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阅读下面的文章危机干预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2186601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机管理)阅读下面的文章危机干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危机管理)阅读下面的文章危机干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危机管理)阅读下面的文章危机干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危机管理)阅读下面的文章危机干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危机管理)阅读下面的文章危机干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机管理)阅读下面的文章危机干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机管理)阅读下面的文章危机干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1 阅读下面的文章:危机干预2 写一篇报告:我对心理健康的看法以及对“非典”危机的应对要求:不限字数 五一过后开课前提交 可以把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是理论论述提交办法:危机干预1危机的定义和特征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它是一些个人的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这时,个体知道自己无法对某种境遇作出有效反应,而出现一段时间内的解体和混乱。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它具有以下特征:(1)事件的发生是预料之外的;(2)具有无法控制感;(3)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4)日常生活、事物的混乱和瓦解。危机既可能发生在个人身上如

2、失业,也可能出现在家庭之中如丧失亲人,还可能发生在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如遭遇自然灾害等。危机包括事件性危机和非事件性危机。事件性危机一般是指某一重大的应激事件,非事件性危机则是一种长期的压力情境。相同的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还有赖与个体的特征和环境。容易陷入危机状态的个体的人格特征是:(1)注意力明显缺乏,容易出现应付和处理问题不当。(2)过分内省的人格倾向,遇到危机情境,总是联想到不良后果。(3)情绪、情感的不稳定性,独立处理问题差。(4)解决问题时缺少尝试性,行为冲动,常出现无效的反应行为。另外,危机的产生还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根据卡普兰的理论,个人危机的产生与否取决于个体是否具有足够的应付

3、危机的资源。包括个体是否拥有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即衣食住行的条件;心理必需品,如安全感、美、爱等;文化必需品,如家庭、群体交往等。当这些必需品或干扰资源的过多或严重不足,或出现过多或过少的变化,都可能使个体陷入紧张和恐惧。布拉默按照危机的内容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即个体由于遭受特殊的应激事件所产生的危机,如交通意外、自然灾害、以及亲人丧失等;(2)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即个体正常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件,如升学失败、毕业、择业失败、结婚、或离婚等;(3)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

4、is),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而出现的冲突和焦虑,如职业要求与个人信念之间的冲突和焦虑、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环境要求之间的冲突等。不同的社会群体所遭遇的危机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大学生群体经常会遇到学业上的问题,而社会人士遇到危机多与事业、家庭有关。大学生群体常见的危机事件主要包括两大类。首先是有关社会生活中的危机事件,如离家(校)出走,情感危机,学习障碍,抑郁状态,冲动行为,遭受暴力或意外伤害,生活中的重大丧失,酗酒,吸毒以及自伤、自杀等。第二类是涉及精神医学临床的危机事件,如精神紊乱、意识障碍导致的各种行为危机以及急性药物中毒等。值得指出的是,危机的出现并非只有消极的影响,当人们成功地解决了危

5、机之后,从中所获得的应付能力的提高将会受益终身。Gillilland和James总结了危机的如下六个特征,对于了解危机的全面含义是有帮助的。这六个特征是:(1)危险与机遇并存,即危机既是危险的,而它带来的痛苦会促使当事人去寻求帮助,也意味着机遇;(2)症状复杂,即处于危机中的人会与社会环境、个人特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出现的症状和问题也不是单纯某一方面的,需要进行综合的干预;(3)成长和变化的机缘,即面临危机时出现的焦虑和不安会成为个体寻求变化的动力;(4)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办法,危机干预的任何措施都不是万能的,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5)选择的必要性,处于危机之中往往意味着必须做出

6、新的选择,或遇到了选择的困难,危机干预的过程就是一个设定目标、形成计划并努力去解决问题的过程;(6)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对同一事件的反应又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任何人在面对严重的危机时,即使他经历过心理创伤的经验,也可能会出现解体、失衡、迷惑以及应付机能的破坏。2. 危机干预的概念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是一个短期的帮助过程,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支持,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方法。危机干预技术是从短期心理治疗(brief psychotherapy)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并不涉及当事人的人格矫正。危机干预需要治疗

7、者倾听来访者的陈述,故又称倾听治疗(listening -therapy)。危机干预虽然是在心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与心理治疗在实施原则和目的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同,明确这一点,对危机干预者形成内在的心理图式和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危机干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别与心理治疗:(1)诊断评估。与心理治疗前完整、详细的诊断评估相比,危机干预前的诊断更强调迅速地对危机以及个体对危机的反应作出判断。(2)治疗方法。心理治疗通常采用多种技术以取得长期的治疗效果;而危机干预由于受时间限制,必须采用简便的技术来立即控制和消除危机创伤。(3)治疗目的。危机干预的目的是使求助者的行为表现恢复到危机

8、前的心理平衡水平;而心理治疗更重视求助者情感、思维和行动等总的功能状态。(4)预防问题。危机干预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在实施干预的各阶段都要尽可能使用预防措施,以保证求助者的安全。危机干预可对高危人群进行介入,预防或减少严重疾病的发生。危机干预作为一种短期心理治疗,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由于其具有有效、简单和经济实用等特点,近10多年来已成为西方心理学家的一种主要治疗技术。危机干预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有关社会生活中的危机干预,包括离家出走,抑郁状态和冲动行为,妇女遭受暴力,吸毒,酗酒以及自伤自杀等;二是涉及精神医学临床的危机干预,包括必须紧急处置的精神科急

9、症,如精神紊乱、意识障碍导致的各种行为危机和急性药物中毒等。危机是有时间限制的,通常会持续6-8周。危机干预的预后与危机事件后立即发生的事情,以及危机干预的即时性和有效性有关,这些因素决定了危机是否会成为一种慢性状态或某种疾病倾向。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危机干预的效果比较好:(1)当事人人格稳定,并且所面临的是暂时性困难;(2)当前心理失衡与个体的某一生活事件密切相关;(3)个体近期无力自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求助动机明确并具备解决问题的潜能;(5)个体尚未从适应不良性的应付方式中得到利益;(6)有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同事、邻居、以及其他经常与当事人发生沟通的人。3 危机干预理论

10、和模式科学的或专业性危机干预服务的历史尚不足200年,它具有多方面基础,涉及到许多先行者在这一领域的贡献。危机干预理论涉及许多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公共卫生等。不同的危机理论对危机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干预的着重点也有所不同。亚诺希克将危机干预理论概括为三个水平,包括基本危机理论,扩展危机理论和应用危机理论。基本危机理论强调人们在创伤性事件中所表现的普遍反应是正常的、暂时的,并可以通过短暂的危机干预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帮助危机者认识和矫正创伤性事件引发的暂时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扭曲。林德曼最早在对丧失亲人所导致的悲哀性危机研究中提出这一理论,认为悲哀的行为是正常的,应关注的是悲

11、哀反应的即时解决。卡普兰(Caplan)将其扩展到整个创伤性事件,认为危机是一种状态,其原因是生活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而采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解决。在进行干预时采用平衡/失衡模式,林德曼将这一模式分为四期:(1)紊乱的平衡;(2)短期治疗或悲哀反应起作用;(3)求助者试图解决问题或悲哀反应;(3)恢复平衡状态。扩展危机理论不太关注处于危机中的个体的内部反应,而更加强调一个事件成为危机的社会环境和情境因素。扩展危机理论包含四个主要理论成分:(1)心理分析理论。它基于这样一个观点,通过分析进入个体无意识思想和过去情绪经历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事件能够发展成为危机以及危机时所出现的不平衡状态;(2)

12、系统理论。主要基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认为个体的情绪系统、沟通系统和需要满足系统是相互关联的,任何关联水平上的变化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变化并对个体产生作用。因此从社会和环境的范畴,而不是仅仅从个体与危机的线性关系来理解危机更有意义。(3)适应理论。该理论认为,适应不良行为、消极的思维方式和不健康的防御机制对个体的危机起维持作用。危机干预就是要将适应不良行为改变为适应性行为,危机就会消除。(4)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以科米尔的增强自尊的诸多维度为基础,如开放、诚信、共享、无条件积极关注等。认为如果人们相信自己,相信别人,并且具有自我实现和战胜危机的信心,那么个体的危机就不

13、会很长时间持续。应用危机理论认为实施危机干预需要一个灵活的态度,由于每一个个体和每一次危机都是不同的,所以危机干预者应该将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个危机事件都看作是独特的。布来默提出的应用危机理论包括三个方面:(1)正常发展性危机;(2)境遇性危机;(3)存在性危机。危机干预理论为危机干预实践提供了依据,危机理论与心理治疗联系起来便形成了危机干预模式,它为危机干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基础。贝尔金提出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平衡模式(equilibrium model)是指危机中的个体处于一种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而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最适

14、用于早期干预,着重点是帮助当事人尽快恢复心理和情绪的平衡,因为这是客观地看待和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则认为,危机的产生不是由于事件本身,而是由于对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的错误认知引起的。因此,这一模式强调的是改变当事人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针对事件的认识中的非理性的成分和对自己的片面甚至歪曲的看法。通过改变认知方式,人们能够获得对危机的控制。心理社会转变模式(psychosocial transition model)的观点是,危机与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困难(即即心理的、社会的和环境的)有关,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会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

15、按照这一模式,危机干预的目的,就是协助当事人找出与危机有关的内部或外部困难是什么,他们对此的反应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恰当的、替代不良反应的方式。因此要么是社会环境系统发生改变,要么是个体适应危机。该模式最适用于已经稳定下来的求助者。4.危机干预的原则当我们面对求助者进行干预时会发现,每一个个体是不同的,每一次危机也是不一样的,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可以解除危机,同样也有许多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对于一个危机干预者来说,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图式,包括(1)了解危机的心理。由于求助者不会对自己的境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所以你需要了解危机是怎样形成的,求助者在寻求和接受帮助时是怎样一种心态,以及危机的发

16、展趋势如何;(2)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应该清楚应怎样帮助求助者,才能调动求助者的个人积极性,因为干预能否有效,取决于求助者的是否行动。(3)具有很深的同情。这一点似乎每一个愿意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都做得到的,但实际上同情和怜悯并不是一回事。同情是想他人所想的能力,是通过他人的视角来了解现实世界。对求助者达至一种很深的同情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头脑中超越“社会工作者”和“求助者”的符号,与求助者形成一种认同感。为了帮助求助者尽快从危机中解脱出来,以下原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导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及时、有效地接受帮助。危机干预者通过采用问题解决的技巧和其它技术激发求助者的能力,把注意力放在求助者人际关系冲突和角色功能失调等核心的方面,并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核心的问题加以关注。其次,帮助危机者有所作为地对待危机事件。帮助当事人对事件的发展进行预测,了解自身的资源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