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6.1望岳教案4 长春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181418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6.1望岳教案4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6.1望岳教案4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6.1望岳教案4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6.1望岳教案4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6.1望岳教案4 长春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 岳学习目标:、有感情朗诵课文,背诵诗篇。2、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背诵全诗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感悟诗人高瞻远瞩的气魄和远大的抱负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作者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

2、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 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三、写作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4、 检查预习岱宗dai 夫如何 fu 未了liao 生曾云ceng 绝眦zi5、 范读课文 感受诗意 听准字音6、 朗读课文.七、解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

3、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青:山色。 未了:不尽。句意:泰山是什么样的面貌?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雄姿,可谓意出高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还指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句意: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

4、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荡胸:心胸摇荡。决:裂开。眦:眼角。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句意: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 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应当。 凌:登上。小:渺小。句意: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

5、气概。8、 再读 思考1、文章叫做望岳,可是同学们看下全文有没有过一个望字啊?是不是就没有体现作者望泰山了呢?诗题叫望岳,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末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顸,一览众山小)。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3、 感悟作者情感诗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9、 小结这首诗歌以一“望”字统摄全诗,结构严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直接描写的自然景物,有诗人赋予的象征意义;描写、抒情、议论兼而有之;炼字炼句,正应其“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论。请同学们深入研读,精心赏析。10、 作业希望大家回去复习这首诗,掌握作者的情况以及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