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材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2159126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材课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迁移教学设计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

2、重、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三、教学方法: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播放录象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教学程序: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 一、内容要点1.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迁移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注意三点:a “一定距离”通常人们以是否跨越特定行政区域的界限来判断b 住所的变更 c 时间限度指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

3、化2.国际人口迁移的对比阶段时间流向及原因特点二战前15世纪末16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欧洲 美洲(获取土地、矿产等财富)非洲 美洲(被迫迁移)亚洲人向国外移民(人口压力增大)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一下给开发国家二战后20世纪中期至今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劳务输出成为主流(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有关)国际难民数量多、时间长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 欧洲拉丁美洲迁移流向发生变化:(如下)北美洲3.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阶段时间流向及原因原因及特点建国前西晋 永嘉之乱唐 安史之乱 北宋靖康之变由北方流向南方战争原因、规模较大、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占到中国的2/3

4、清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河北山东一带的人闯关东前往东北河南、陕西、山西的人走西口人口压力大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大多为务工和经商流动频繁、规模加大、多自发迁移4.导致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人口起的规模和范围。二、辨析:1.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错误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人口迁移的现象存在2

5、.美国人口大量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 错误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只是其中之一。主要是由于这里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旅游业,经济发展较快,同时也与东北部地区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有关3.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这属于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错误 经济特区的设立,加快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属于经济以苏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教学反思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