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复习 明清(二)教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4857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复习 明清(二)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复习 明清(二)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复习 明清(二)教案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复习 明清(二)教案 人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学内容:复习第六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而衰明清(二)二、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基本知识,从经济层面把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三、教学重难点: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变革;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的人口问题。四、主要教法:分析、提问五、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技术设计:投影仪关于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形式的分析两种经济形式是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和自然经济(一)资本主义萌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的出现,会促使封建社会逐渐瓦解。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带产生,但受到明清两代封建经济严重压抑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只能缓慢发展。 条件: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

2、空前繁荣 明朝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 清朝 发展:规模更大;分工更细;行业更多 特点:不占主导地位;发展缓慢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第一,封建的经济基础非常顽固。由于地主制经济的存在,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又由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对独立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起着限制作用。第二,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封建政府为巩固政治统治,必然要采取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措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设立关卡征收重税,限制手工工业的规模,残酷剥削农民等。第三,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旧的经

3、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二)封建经济处在渐趋衰退的历史状态中,但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清初统治者逐步调整统治政策,对农业、手工业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使封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原因:调整统治政策一条鞭法;鼓励垦荒,更名田;摊丁入亩特点: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农业结构变化显著;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逐渐停滞。我国赋役制度的变革比较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说明了什么?相同点:都征收银两,都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说明:明朝后期以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

4、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税制简单便捷。不同点:一条鞭法既量地又计丁,没有废除人头税。摊丁入亩把丁银摊入田赋,废除了人头税。说明: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逐渐削弱。中国古代的人口问题(一)人口对于自然经济下的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力是当时生产力的主体,是小农经济的支撑。人丁,是封建国家赋役制度的具体承担者。人口的多寡和国土的多少一样,是当时社会的治乱、国力盛衰的标志。但是,到了清朝,由于摊丁入亩、战乱减少等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人多地少,盲目垦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这一后果一直影响到现在。(二)中国史籍中保留了极为丰富的人口资料。先秦时约在一、二千万左右

5、;西汉平帝时约五千九百余万;东汉初两千七百余万;东汉中期约五千万;唐初一千万;开元时期五千万;明朝永乐时期四千五百万;清初三千万;清乾隆初年一亿四千万;道光时期四亿一千万。其发展趋势呈周期性变动,人口增长呈马鞍型,其频率和王朝盛衰、更替相同。(三)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因素有第一, 国家多人身控制的程度;第二,与疆域的增缩和统治范围的变化有关。第三,与封建统治的深化有关,统治稳固时,人口统计相对真实,隐匿人口现象减少。第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观念有关系。例题训练清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应如何认识这种“衰落”与“盛世”的关系?概括“衰落”的具体表现,分析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2专心 爱心 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