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1914142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知识点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象郡、“直道”、灵渠、小篆A.B.C.D.3、中国古代自西

2、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

3、律进行时空思辨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5、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这说明( )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秦汉

4、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B.C.D.6、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7、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8、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

5、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9、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6、.延续了唐朝的统治10、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建立世官制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D.实行察举制11、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治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1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

7、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13、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14、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

8、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15、“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16、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

9、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17、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A建立通政司 B建立密折制 C设立枢密院 D设立军机处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10、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故答案选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D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调用所学知识可知,“微子受封”是西周时,“妇功”出现于周代,“市井”和“司南”出现在战国时期,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故与周代相符;唐朝设立政事堂,越窑是唐代青瓷名窑,唐代夜市比较繁荣,“士大夫画”也叫文人画,唐朝诗人王维以诗人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故与唐代相符;“腹里”是元朝对大都周围地

11、区的称呼,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北曲指元杂剧,“赵体”指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字体,故与元代相符;象郡是秦朝统一岭南地区后设立的,“直道”和灵渠是秦开辟的,小篆是秦朝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文字, 故与秦朝相符。按照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故本题答案为B项。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等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项。“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表述是错误的,故排除B项。由材料信息“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等可知,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4答案及解

12、析:答案:A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汉承秦制”。解读题干材料并回忆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朝初年分封诸侯王,从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又实行郡国并存,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故而“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故A项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十三州部, 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这与“汉承秦制”不符,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建立“中朝”决策机制,限制相权,加强了皇权,与“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不符,故C项错误;汉代设立的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监察官,这是汉武帝的创新,与“汉承秦制”不符,故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

13、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题干材料显示,唐代时宰相的行政级别有所降低,行政权力有所下降,这意味着皇权进一步打压了相权,说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所述变化并不会极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中书省、门下省地位提高并不代表决策权扩大,故D项

14、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B选项符合题意。A,世官制属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A选项排除。C.外朝是以丞相为首的执行机构,强化外朝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D.察举制属于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D选项排除。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