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江苏睢宁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1412965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江苏睢宁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江苏睢宁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江苏睢宁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江苏睢宁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江苏睢宁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江苏睢宁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江苏睢宁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睢宁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 双元班语文试题(教师版)一、基础知识(共3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宿(s)命 坍圮(p) 恪(g)守 亘(gn)古不变B祷(do)告 猝(c)然 隽(jn)永 颓(tu)废C兜(du)圈子 苔藓(xn) 气吁吁(x) 咆(po)哮D掺(chn)假 数(sh)落 矮墩墩(dn) 一筹(chu)莫展1DA恪(k)B隽(jun)C藓(xin)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B一

2、件事情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效应”。C. 赵教授第一次和外国人打交道,一番话表达得得体精当,冠冕堂皇地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D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2 . 答案:C.【冠冕堂皇:形容表面庄严体面、光明正大的样子。此处用来表示言辞恰当之意并不恰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A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

3、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C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D2015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最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景区不堪重负,引发国人对假期安排的讨论。3.B (A句式杂糅,删去“作者之手”C搭配不当“节奏”不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D删掉“至”,或改为“了”)4.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六王毕,四海一。 C.辇来于秦。 D.日与其徒上高山。4 B (A “朝”“夜”应是名词做状语, C“辇”名词做状语 , D “日”名词做状语 ,B “一” 数词活用为动词)5. 下列

4、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纾:解除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悲:同情B敛赀财以送其行 敛:征收赋税 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闭、塞C将崇极天之峻 崇:推崇 情不胜其欲 胜:禁得住D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隙 披帷西向立 披:分开,掀开5 。B 6.从句式特征看,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句读之不知。C月出于东山之上。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C (A.判断句,B.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 D.定语后置)7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1)奈

5、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不同。B(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相同。7B8.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索科洛夫是德国作家肖洛霍夫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主人公,他忠厚朴实,在战争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B、梭罗的寂寞与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都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只是前者更多

6、是从感性的生存方式方面展示了一种自足的生存境界;而后者则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带有更多的理性思考。C、赤壁赋选自苏轼文集,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所作。“赋”是一种文体,“主客问答”是赋常用的一种形式。赤壁赋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散文的笔调与手法,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极具特色。D、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小说结尾很有特色,被人们称为“欧亨利式结尾”,代表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8A(一个人的遭遇的作者是苏联作家)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3分)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

7、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 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 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 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 A. B. C. D. 9A ( “山水画”及冒号提示:先写山,后写水。故应在之后。从“朦胧意境”和 “在平远中”分析,应是先清晰后朦胧、先近后远的顺序。) 10.下列诗句与“薄酒懒招客”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3分)A好书愁借人 B新诗束楼阁C金凤铸诗魂 D花好难藏春10.A(从平仄上去掉B,从词的结构上去掉D,从语境风格上去掉C)1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A“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

8、子上,就有二三十个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B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C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11.【答案】A【解析】A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2. 下列有关各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中秋节对联: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B. 教师节对联:旭日灿星照

9、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C. 国庆节对联: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D. 重阳节对联: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12【答案】A【解析】“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为元宵节对联。13. 下列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 】(3分)A. 我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想要向您垂询,还望不吝赐教。B. 父亲为了和儿子商量事情,留条说:“此事望你钧裁。”C. 这种陈词滥调的讲座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D. 编辑对作者说:“你的小说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答案】C13.【解析】A“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B项“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裁决的敬辞。D项“斧正”应为敬辞,请别人

10、修改文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5题。(13分)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11、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苏轼方山子 传)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B.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阀:封建时代有权势有地位的家庭或家族C.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像:法式 D. 余闻光、黄

12、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阳:同“佯”,假装 14.答案:B(功勋)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答案:(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给分点:“环堵”“萧然”“妻子”“自得”)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3分)(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采分点:“穷”、“然”、反问语气各1分。)(3)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4分)答案:(这五个人)从来没受过诗

13、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3分)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

14、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 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世代有功勋,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