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普通用卷A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31303002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普通用卷A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普通用卷A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普通用卷A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普通用卷A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普通用卷A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普通用卷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普通用卷A(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春季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姓名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19分)总分50分1.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C. 巡游享乐D. 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2.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A. 永济渠B. 通惠河C. 通济渠D. 广通渠3.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 4.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与之含义最接近的选项是()A.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B

2、. 勤于政事,戒奢从简C.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D. 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规模5. 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北宋,在都城汴京(今开封),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 市民听说书人讲岳飞郾城大捷的故事B. 寇准在朝廷上力主抗辽C. 商人交税以充“岁币”D. 中进士的读书人进入“士”阶层6.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 宋辽对抗B. 南宋与金对峙C. 宋夏和议D. 北宋与金对峙7. 北宋、辽、西夏、金四个政权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A. 北宋辽金西夏B. 辽北宋西夏金C. 辽金北宋西夏D. 北宋辽西夏金8.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

3、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A. 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 抑制商业、实行海禁C. 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 征收重税、限制商贸9. 现在在世界上一些国家有“唐人街”,不少外国人也喜欢把中国人称为“唐人”,你认为其原因应该是( )A.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B.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C. 唐朝时中国对外交往活跃D. 唐朝时中国经济发达10. 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统

4、治B. 压制文人C. 打击汉人D. 钳制思想11. 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北宋辽金西夏元朝。A. B. C. D. 12.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 唐朝时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B. 玄奘西游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 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3. 红星中学举办展览,展出如下三副图,给它确定一个展出主题,最合适的是 A. 发达的佛教文化B. 盛唐特色浓烈的日本建筑和经济C. 相互学习和影响的中日文化D. 日本特色浓烈的大唐文化14.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5、()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B. C. D. 15.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A. 宋岳飞抗击金军B.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 唐玄宗倡导节俭D. 唐朝杜甫三吏三别春望16. 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够有力证明的史实有:张骞通西域唐蕃和亲,和同为一家元朝设宣政清朝设驻藏大臣清朝设伊犁将军A. B. C. D. 17. 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对清政府实行这一

6、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A. 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B. 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C. 它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D.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8.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A. 洛阳开封B. 开封杭州C. 开封长安D. 洛阳杭州19.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朝设立了直接管辖台湾的机构是()A. 中书省B. 行中书省C. 澎湖巡检司D. 宣政院二、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20.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很多人对宋朝一往情

7、深,成了“宋粉”。为了使学生能全面地了解宋朝,老师特开设了历史探究活动课,给每个小组发放了一些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第1组同学拿到的是一幅图片:(1)图中政权的建立者是谁?观察图片,两宋到元这一历史时期在政治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分)第2组同学拿到的是两则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2)这两则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第3组同学拿到的是一首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

8、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3)这首词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岳飞的事迹广为传颂,岳飞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2分三、信息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21. 构建历史学科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3分)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清清朝的疆域A、_;B、_;C、。22. 判断分析题。(3分)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正式

9、建立科举制 B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C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台湾正式成为中央王朝管辖区域 (1) 史实与结论不符的一项是: _(1分)(2) 请分析所选之项的原因(2分)_2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依据表格,完成相关内容。(7分) 状况 时期 主要表现 加强地方管辖 调整中央机构 确立 秦朝 建立郡县制 隋 唐 设“内朝” 宋 设三衙 元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 强化 明 地方设三司 清 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台湾府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字母填入到表格中相对应的位置(6分)A建行

10、省B确立三省六部制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D设丞相E设军机处F建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2)综合上述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特征或趋势。(1分)24.思维导图填充题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3分) E _F_G_(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25.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制度篇】(3分)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

11、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说出材料一、二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26.【外交篇】(3分)材料五:(3)根据材料五,说出A、B、C的内容。(3分)A_B_C_答案和解析1-5.BCCCA6-10BBBAA11-15CBDBB16-19CDBC20. (1)赵构。从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相对安定

12、;北方民众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等。(3)女真族。因为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4)不正确。评价一个朝代既要看到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又要看到该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不足。总之,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个朝代。21. A、台湾府。 B、驻藏大臣。C、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疆)。22. (1)A史实结论不符。 (2)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考试正式开始。23. (1)D;B;F;A;C;E。(2)特征或趋势: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逐渐被中央控制;相权日益削弱直至消亡,皇权日益强化。24. E.议政王大臣会议;F.康熙时期;G.军机处。25.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描述的科举制、是隋炀帝(杨广)时期创立的;材料二“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描述的是行省制度,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创立的;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2)据材料四“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南方战乱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