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唐诗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文档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114754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初唐诗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初唐诗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初唐诗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初唐诗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初唐诗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初唐诗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初唐诗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初唐诗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作者:刘海坡1 初唐诗及其特点唐代的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鼎盛的时期。唐代已经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标志,唐代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唐代的诗歌,已深深地植入了每个人的心中。人们常说的“唐诗、宋词、晋文章”已表明了诗歌在唐代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唐诗发展与唐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的盛衰相平衡,唐诗作为展现唐代诗人心灵和唐代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发展又与唐代社会经济政治的盛衰有着不相一致的地方,所以我们习惯上将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初唐时期的诗歌。1.1 初唐诗初唐时期大致上指唐代开国(公元 618

2、 年)至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 712 年)之间。初唐诗又有两个不同的创作取向:宫廷诗歌的戏乐取向和“初唐四杰” 、陈子昂等人的儒家的诗言志的创作取向。他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一类人围绕在宫廷政治的的周围,而另一类离朝廷较远,甚至有的干脆隐居在山野之中。初唐诗人主要有上官仪、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陈子昂等人,其中王、杨、卢、骆则被称为“初唐四杰” 。宫廷诗在内容上主要是歌功颂德,应酬之作,形式上讲究声律对偶。其代表是“上官体” ,代表诗人是上官仪。这类诗多描绘丽景艳情,抒写敏感细腻的心理。这类诗体对近代诗的定型做出出了重要的的贡献,但在思想内容、诗歌风格上都存在着缺陷,这为“初唐四杰”和陈子昂

3、等诗人留下了开创改进的空间。“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在唐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他们的诗歌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对前代诗歌及宫廷诗有所改革创新,他们的诗文就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进了绮靡的诗坛。 “宫体诗创作的泛滥,违背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对艺术的真正需求,它遭到一批有识之士的批判,并将其作为淘汰对象已成为一种时代的必然现象。 ” 他们将自己的才学都包含到了诗歌之中。王勃的滕王阁赋 ;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歌声。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卢照邻的雨雪曲:“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

4、,长城玉作城。节旄雪落尽,天子不知名” ;骆宾王的晚度天山有怀京邑:“忽上天山路,依然相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交河浮绝塞,若水侵流沙。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陈子昂的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挫落,芳意竟向成” 。他们的诗中都流露着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却同样流露着辛酸和不幸。他们都才高气盛,心存大志却怀才不遇,忠心爱国却仕途坎坷。1.2 初唐诗的特点初唐诗是唐诗的开始及过渡时期。初唐前期,文风浮华多戏乐之作,但也有较务实的,所以是浮华与通俗朴实并存。在声律上成为宫廷中

5、应制,应诏诗的优劣衡定德标准,和为以后以诗取士的评定标准,定了一个具体的尺度。初唐后期诗歌题材更加广泛,创作范围扩大,又描写市井,江山和塞漠之作。初唐后期的代表诗人们反对浮华婉媚的诗风,主张诗歌应有骨气,倡导“汉魏风骨” ;内容上主张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五言八句的律诗开始初步定型,古体和歌行体已趋向完备化。后期诗人注意到了南北文风的取长补短,立志想开创一片新诗风。2 楚辞的形成及其独特的魅力2.1 楚辞的形成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楚辞又称“楚词” 。楚辞作品主要运用楚地(今两湖地区)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山川人物、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正如宋人黄伯思东

6、观余论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楚辞,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的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楚地的经济条件较北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汉书地理志记载:“楚地有江川泽山林之绕,江南地广,或火耕耨,民食鱼蹈,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蔬赢蛤,食物常足” 。由于谋生较容易,途径多,就不需要组成强大的集体力量以克服自然,所以楚国也没有形成传统的宗法政治制度。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个人对集体

7、的依赖性较小,当然集体对个人的管制也较小,从而个体意识相应就较强烈。因此养成了楚人桀骜不驯的性格,内心中自我意识较强烈。楚地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至今仍能从楚辞等书中看到的许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九辩 、 九歌 、 阳春 、 白雪等,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了祭神的组诗-九歌 ,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 ,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8、神奇绚烂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渊源。楚歌为楚辞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楚辞一名最早出于史记 。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创造。 文心雕龙辨骚说的不无道理,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楚辞既是楚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又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等都呈现于楚辞中。2.2 楚辞的独特魅力楚辞中的离骚 、 九歌 、 九章 、 天问 、 招魂等共 23 篇是屈原的作品,而且绝大部分是楚词体的诗歌。屈原的作品主要是以楚国的民间文学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从政的遭遇而写

9、出的。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的统一在一起。描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晰幽眇的境界。 离骚含有激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纯洁的品质、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对国家的无比热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全诗大量运用比兴的手法,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形成了我国文学中的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全诗结构鲜明,全诗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的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 离骚是诗人在遭遇第二次流放中,满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用辛酸和愤怒书写而成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为人民而战斗不息, “九死而不悔”的精神。3 初唐诗对楚

10、辞的继承楚辞和诗经同样都是古代诗歌的发源,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必然会有所影响。作为诗歌的发源地之一的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或直接、或间接;或单方面、或多方面。初唐诗歌对楚辞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以及作品的现实性与人民性上。初唐诗在诗风、语言艺术、体裁以及创作方法上受到楚辞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以初唐时期几位诗人为代表,从以上几方面着手来进行讨论。3.1 初唐诗从诗风和语言上受到楚辞的影响3.1.1 从诗风上的影响楚辞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其语义委婉、多比兴寄托,再是语言绚丽、文采斐然。 楚辞中有许多记载生动的楚国宫廷,民间载歌载舞的祭祀表演的壮观热闹的情景。近人徐嘉瑞 “六朝文人的骈体是

11、远接楚辞一派,由汉赋蜕变下来的。 ” 六朝时期,诗人追求绮艳的诗风,重视华丽的词藻,声色与骈偶受到楚辞的影响,而初唐又受六朝的诗风影响较大,最明显的是初唐前期以“上官体”为代表的“宫体诗” 。 “进入初唐,骚体文学一方面沿袭六朝余绪,讲究骈俪与词藻,或写景抒情,或互相唱酬,即使有所感慨,亦不出六朝范畴。” 虽然后期“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等诗人厌恶“宫体诗” ,对其进行批判和革新,但是他们的身上仍然留着六朝诗风的痕迹。他们才华横溢,在创作骚体诗时,内心厌恶,但受时代的影响,并且骚体诗本身的特点,作品里面仍然运用大量典籍,并出现非常多的骈体句。但与“宫体诗”不同的是,他们的作品更言之有物,具有昂扬

12、向上的追求精神与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3.1.2 从语言上的影响读楚辞我们会发现,文章出现大量的用典和对偶句以及“兮”字为中心的句式,这些是楚辞语言的特点。初唐诗歌中也大量运用典故,其中比较明显的是陈子昂的诗歌,他现存的 128 首作品中,共计用了约 300 个典故,如卧病家园:“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 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初唐诗歌运用对偶句也非常多,在此不再引用;楚辞最明显的就是“兮”字句式,如: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九歌的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生相知

13、”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离骚的句式是“兮,” 。 九歌的句式是“兮,兮” 。由此可以看出“兮”字句已是骚体诗的代表,如下面初唐诗人写的骚体诗,宋之问的下山歌:“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王勃的采莲赋:“餐素实兮吸绛芳,荷为衣兮芰为裳。永洁已于丘壑,长寄心于君王。目为歌曰:荣华息,功名侧,奇秀兮异植,红光兮碧色。何当婀娜花实移,为君含香澡凤池。 ”可见是否带“兮”字句是判断是否为骚体的标准之一,并且后人所作的骚体诗也大都按着这个标准。3.2 初唐诗从体裁和创作方法上受到楚辞的影响3.2.1 从体裁上的影响楚辞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的民歌基础上

14、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垮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这种新的诗体-骚体,已经作为一种诗体流传了下来,在各个朝代都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在初唐得到了许多人模仿,成为了初唐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初唐文学更加丰富多彩。楚辞,词藻华丽,表现手法多样,成为唐代文人学习、继承、发扬的典范。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内容浪漫而语言绮丽,给人一种唯美的享受,并且诗歌中蕴含忠于国家,热爱人民的思想,这些都得到了唐代诗人的追捧和模仿。初唐诗人创作了大量的

15、骚体诗歌,如:宋之问的下山歌 、徐彦伯的淮亭吟 、卢照邻的释疾文等等。3.2.2 从创作方法上的影响楚辞的重要手法就是“香草美人”式的比兴象征。王逸在离骚经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在离骚中,屈原用“芰荷”和“芙蓉”制作衣服,把自己比作“美人” ,作者使用“香草美人”来表现自己的高洁与忠贞。 “屈原辞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是合二为一,具有系统性和象征性的性质,形成了屈原独特的香草美人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 ” 初唐诗人也都竞相模仿。卢照邻的芳树:“芳树本多奇,

16、年华复在斯。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故枝。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在创作手法上,这首芳树明显运用了楚辞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芳树”就是诗人,通过“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故枝”来表明自己的高洁和才华,却是“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自己满腹的志向却得不到施展,立志建功立业,为国家出力却不得志。他的诗文运用“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的还有释疾文悲夫 。大量运用“香草美人”式的比兴手法是卢照邻作品的一大特点,因此有人称其作品“有骚人之风”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有“香草美人”式的比兴手法的运用。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忠贞高洁的蝉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