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3109733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遍过考点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扞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二)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2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全面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历史遗留下

2、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3巩固新型民族关系的措施 公民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为新型民族关系提供根本政治保障。(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3、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含义:我国各民族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原因: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政治基础。表现: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各民族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和本民族事务的管理。少数民族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从第三届开始,已确认的少数民族都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而且少数民族代表所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

4、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为了进一步体现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利于反映本民族的愿望。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2民族团结原则。含义: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原因: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表现:东部地区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等。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含

5、义: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提高。原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表现:党和政府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注意点 社会主义民

6、主政治主体对推动民族地区发展肩负的责任地方民族主义亦称“狭隘民族主义”,是一种以孤立、保守、排外为特征的民族主义。它往往表现为忽视民族团结在祖国统一大家庭中的地位,只看到本民族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惧怕先进事物,维护本民族中某些落后消极的东西,阻碍本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仍然存在。大民族主义在国内压迫其他民族,谋求并维护本民族的特权,推行民族歧视政策,镇压其他民族的反抗;在国外则谋求民族扩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镇压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在多民族国家内,如果一个民族在全国层面上是少数民族,但在某个地区居于主要地位,那么他们对待本地区人口相对更少的其他民族,也可能表

7、现出大民族主义。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国家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的法治进程现状: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意义: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

8、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因素: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信仰宗教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五)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我国的宗教概况: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我国有多种宗教。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虽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

9、对数字不小。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为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原则:独立自主自办(1)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2)抵御境外

10、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两个“要求”、两个“支持”)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 宗教有它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其存在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

11、理根源。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 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其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我国,宗教已成为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3科学对待宗教 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目前,我国

12、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中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创造美好的人生。考向一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含义原因表现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我国各民族绝无高低优

13、劣之分,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且比例在不断提高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加大对少数民族的对口支援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越来越辉煌【典例1】

14、2019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4周年,新疆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把发展成果落实到惠及当地、改善民生上,以改善民生增进团结,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最大限度凝聚民心。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是民族团结是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设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每个公民的义务ABCD【答案】D【解析】新疆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改善民生增进团结,最大限度凝聚民心,这体现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体

15、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正确;错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材料未体现。考向二 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民族区域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不同点设立的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港、澳地区自治程度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享有高度自治权社会制度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设立目的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愿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点二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都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典例3】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历届区人大主任和政府主席都由蒙古族公民担任。全区人民在这只干部队伍的带领下,生活明显改善,民族凝聚力和同心力也明显增强。这表明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民族平等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