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促进就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8994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下促进就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常态下促进就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常态下促进就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常态下促进就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常态下促进就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摘 要】 本文针对淄博市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扩大就业的对策与措施。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全面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减少结构性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 新常态;促进就业;对策;淄博市一、新形势下淄博市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劳动力供求矛盾依然存在淄博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一方面,随着产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许多企业破产、改制,造成失业人员较多。据市劳动市场部门预测,今后几年内,每年城镇新增长劳动力约6万人,需要就业的新增城镇失业人员约10万余人

2、,进一步加大了淄博市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企业用人需求有所下降,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困难加大,对就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外依存度高,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订单减少将直接导致企业裁减用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仍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求职者能力结构、就业取向与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熟练技术工种岗位空缺,特别是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

3、高素质劳动力短缺,训练有素的技术人才难以寻觅。通过调查,当前淄博市部分区县和行业、企业存在用工缺口,目前全市缺口总数在3.8万名左右,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缺口较大的行业主要是纺织、商贸餐饮服务、金属采掘、机械、陶瓷等。另一方面,普通劳动力供大于求,只具备单一技能的劳动者求职困难。从调研情况看,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特别是高级技术等级的劳动者找工作比较容易,但是文化程度较低、不具备职业技能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找工作比较困难。总之,“劳动者求职难”和“企业招工难”的“两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劳动力市场的“瓶颈”问题。3、重点群体就业仍然面临突出问题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

4、数将达到749万人,创历史新高。同时,现在面临着“80后”和“90后”劳动力开始大量进入市场,他们普遍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很少愿意从事体力和技术工作,对工作各项要求也高于淄博市目前企业的平均水平,如果企业满足不了他们对自身规划的需求,极易造成岗位不稳定,形成较大的隐形失业压力。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就业渠道需进一步改善。随着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目前,淄博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达24万人,在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就业形势下,输出转移任务更为艰巨。同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不高,就业竞争能力较弱,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出现较大差异,缺乏技能的劳动力

5、供大于求,呈现出“就业难”的一面。4、劳动力市场不够完善一是就业服务基础尚不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信息网络建设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落实和工作开展,就业工作手段和工作体制亟须完善。二是积极就业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从实际情况看,在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企业招用困难职工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安排人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到位。市级年度就业资金投入占财政收入比率仅为0.6%左右,仍属于偏低水平。二、淄博市扩大就业的对策与措施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增加就业岗位(1)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加快发展服务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

6、主要渠道。从淄博市具体情况来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三大传统服务业仍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低,但增长较快。因此,要不断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增强服务业在新增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关键在于促进淄博市服务业持续发展壮大,在于做大做强服务业这一“载体”。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促进传统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充分挖掘传统产业容纳就业的巨大潜力;继续强化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更多的进入传统服务业领域,不断扩大就业规模。(2)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据统计,淄博市中小企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增加就业5000人。由此可见,中小

7、企业是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的主力军,已成为淄博市就业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其次,借力发展,培育扶持中小企业。与农联社等单位搞好中小企业的培育扶持工作,将中小企业培养成规模企业。再次,制定完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强乡镇做大做强。经济强乡镇中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因此,推动经济强乡镇做大做强,就成为了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拉动就业的重要保障。2、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全面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1)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一是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财税、信贷、社保补贴等扶持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企业和生产一线就业和自主创

8、业,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大未毕业就业生见习计划和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统筹推进“三支一扶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等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二是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推广淄博市劳务品牌发展经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对接机制,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充分发掘农业内部潜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2)全面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创业具有就业倍增效应。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创业的政策

9、措施,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创业指导专家资源库、创业项目资源库和创业指导中心作用,整合创业指导队伍,加强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创业助推“1+3”行动,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专门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对每一个有创业意愿并参加创业培训的劳动者,推荐一个创业项目、协助落实一处经营场地、帮助办理一笔小额担保贷款。要积极落实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构建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扶持机制,特别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充分放大创业的乘数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3、提高劳动者素质,减少结构性失业(1)大力开展就业培训。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

10、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尤其要强化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针对当前市场的用人需求,充分发挥培训中心、职业中学、农广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和文化素质,增强其择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工尽快在务工地实现就业。(2)提高就业培训质量。从根本上打破过去培训服务“重量轻质”的模式,加大就业培训资金的筹集力度,切实增加就业培训资金投入,大力推进订单式、高端技能式和长期辅导式的培训,加大特别培训计划、大学生见习计划等培训的推进力度,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能够针对不同类

11、型的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培训以增强就业培训的实用性和层次性。对培训效果和质量进行反馈和监督,建立起相应的后续管理服务机制,让培训工作取得确确实实的效果。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1)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与公共人才服务机构、职能和工作的整合。二是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实行就业实名制管理,完善职业供求分析制度,探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体系。三是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开发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网络统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实现“

12、一键登陆、全市查询、资源共享”,推进市场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四是巩固完善镇办、村居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把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集岗位开发、再就业服务、托底安置于一体的基层再就业援助平台。(2)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一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面向城乡劳动者平等开放。免费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基本服务。要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地方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专门的公共就业服务场所或供求直接见面的零工交易场所,集中为外出劳动力提供服务,对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实施常规援助。二是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通过连锁或举办分市场的形式将劳动力市场延伸到社区、乡镇甚至大的行政村,把公共就业服务送到求职者家门口,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进入劳动力市场,适时全面地了解劳务用工信息。【参考文献】1 淄博市委、市政府近几年相关文件和资料.2 李公达.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08(10).3 杜莹.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1(18).【】刘晓云(1984?D)女,山东淄博人,中共张店区委党校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