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人民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106278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人民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人民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人民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人民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人民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人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5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人民(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伟大的抗日战争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备考指导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2017江苏单科,T10)敌后抗日战争1.命题重点是以新材料从新的角度考查主干知识,选择题侧重微观现象的考查,主观题侧重宏观线索的考查2.从具体内容看,日本侵华的原因、中国抗战的阶段特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等均为命题重点(2015江苏单科,T10)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2013江苏单科,T22)两次国共合作及其结局考点一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知识点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侵华原因(1)既定国策

2、: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2)转嫁危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给日本造成严重影响。(3)可乘之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2.侵华罪行(1)军事侵略:制造“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2)烧杀抢掠:制造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3)殖民统治: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进行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知识点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2.表现(1)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

3、5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3)爱国民众: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4)爱国学生:1935年12月9日,发动一二九运动。(5)国民党爱国官兵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抵抗。1933年,安德馨率全营300官兵在山海关力战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在长城喜峰口附近英勇抗击日军。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考法日军的侵华罪行典例 (2017南京摸底)申报刊登上海市抗敌后援会致江苏省政府的电文

4、:“日来贵省沿京沪路密迩本市各县之居民,纷纷迁入我市,冀免战祸。惟是本市人口膨胀则粮食亦必发生恐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卢沟桥事变爆发B.南京沦陷C.八一三事变爆发 D.九一八事变爆发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材料中上海抗敌后援会在致江苏省政府电文中,反映了江苏省大量居民为逃避战祸纷纷迁入上海,导致上海出现人口激增、粮食恐慌等问题。此现象应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相关,日本全面侵华,平津等华北局势紧张,造成江苏大量百姓迁入上海,故选A。南京沦陷在1937年底,是在淞沪会战上海失守后,故B项错误;1937年日本为占领上海、威胁南京发动“八一三”事变,上海战局紧张,百姓不可能为躲避战乱而迁

5、入上海,故C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不会对华东地区的江苏、上海产生大震动,故D项错误。答案A【方法突破】明考点日军的侵华罪行抓关键上海市抗敌后援会致江苏省政府的电文内容。定方法“结果原因型”选择题:基本结构为题干是结果,备选项是原因。一般采用时间顺序的方法做出选择,离时间点越近的越正确;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相关原理,直接推导出答案。【史论链接】 日本侵华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经济方面的损失,直接掏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础。(2)是人力资源的损失,直接瓦解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动力。(3)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

6、国造成巨大的物质、文化财产损失,直接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考点二抗战的胜利知识点一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背景(2)经过(3)意义: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2.国共合作抗日抗战史实特点、结果(意义)正面战场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徐州会战(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敌后战场1937年8月,中共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最终成为抗战的中

7、坚力量【图解历史】 抗战时期两大战场的关系知识点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共“七大”: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2.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关东军。(3)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3.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4.意义(1)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2)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8、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归纳记忆】 抗日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三、三、四”考法1敌后抗日斗争典例 (2017江苏单科,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解析粉碎了第三次“围剿”是在193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37年8月,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强调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是针对日本的侵略,在敌后的

9、战场实行游击战争,把敌后变为抗日的战场,故B项正确;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是在193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题目中的游击战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方法突破】明考点敌后抗日斗争抓关键“1937年8月”“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反映了毛泽东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强调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是针对日本的侵略,在敌后的战场实行游击战争,把敌后变为抗日的战场。定方法识记型选择题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最后,运用排除法、正选法等方法解答。【史论链接】 抗日战争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

10、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共在抗战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具有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3)两个战场并存,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始终。(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考法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史料研读史料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

11、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史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史料一信息“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愿意接受南

12、京国民政府的领导和改编,体现了中共合作抗日的最大诚意。2.史料二从民族凝聚力、军事力量对比、民众的斗志等角度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失败的原因。“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说明日本对中国实行速战速决的战争策略。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提示: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2.结合史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有哪些?并举例说明“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提示:(1)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

13、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2)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史论归纳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

14、持。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九一八事变与侵华日军的罪行1.(2012江苏单科,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解析“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原因是“国家又濒于危亡”。A、C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直接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项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可乘之机

15、,都反映的是国内矛盾,与国家危亡没有直接关系。B项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符合题意。答案B2.(2017江苏苏北四市模拟)下图是吉林省档案馆收藏的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举杯共忆苦战、悼念战友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美化侵略行为颠倒战争是非否认屠杀暴行助长侵略气焰A. B.C. D.解析情思远飞故里举杯共忆苦战、悼念战友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反映了日本否认战争的侵略性,否认屠杀行为,助长侵略气焰,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答案D考点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2015江苏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