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__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106050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__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__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__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__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__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__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__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能力训练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国共产党成员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代表,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代表。这一举措()A.初步确立了多党合作的制度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2.1931年11月以来,人民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1954年当选的“主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A.政党和政府的不同B.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C.执政理念的更新D.所有制性质的根本

2、变化3.下面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B.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4.(2017江苏单科,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5.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

3、行程安排。这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6.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但1950年,英国就首先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在1954年中英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到1964年,法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些表明()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并未真正形成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断遭受挫折C.英法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各国接受7.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

4、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就20世纪70年代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双方()A.合作发展经济B.合作遏制欧洲C.合作对抗苏联D.合作牵制日本8.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的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起源9.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

5、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这一做法在当时()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是为了()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发展11.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

6、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12.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科目周课时学期总时数马克思列宁主义6132新民主主义论122中国革命史222经济地理244俄语12264高等数学基础244体育244合计27594该课程设置()A.构建了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D.推动了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性转变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

7、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

8、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

9、与实践历程(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原因。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5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年份国家175018001830186018801900191319281938英国1.94.39.519.922.918.513.69.910.7美国0.10.82.47.214.723.632.039.331.4法国4.04.25.27.97.86.86.16.04.4俄国(苏联)5.05.65.67.07.68.88.25.3

10、9.0材料二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中国的人口每年以数以千万计的高速度增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农民,其人均产值低得可怕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中国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指出18601938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001953年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干扰。(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结果怎样?(4)“中国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

11、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1978年后,中国为了解决巨额的投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概括中国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答案与解析专题能力训练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1.C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宪法起草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及其他人士组成,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C项。2.B解析: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由此,可知两个时期“主席”的含义不同主要是基于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政党和政府的区别无关,A项错

12、误,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政理念没有变化,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C项错误。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制性质才发生根本变化,D项错误。3.B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图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是在1962年左右。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是19591961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于1961年开始实施。该方针对“大跃进”运动中农、轻、重比例进行调整,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随着重工业比重的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也相应下降,故B项正确;上山下乡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3、这一时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经济建设方面纠“左”的表现,故D项错误。4.B解析: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这与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相符,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的主题都与世界性问题有关,且是多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与“两国总理”不符,故A、C两项错误。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1950年,该条约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14、。5.C解析: 根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柬埔寨、苏联、英国、越南等国的外交官员,可以判断此次会议为日内瓦会议,故选C项。“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参与国中没有殖民主义国家,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参与国为亚非拉地区的国家,排除B项。周恩来没有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排除D项。6.B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封锁、敌视、孤立的政策,但资本主义阵营中很多国家从国家利益出发,与中国建立不同层次的外交关系,这说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得人心,并不断遭受挫折,故B项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两极格局形成,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A项表述不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追随美国,故C项不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D项。7.C解析: 中美关系的改善,更多的是从政治利益出发,A项错误。中美关系改善与欧洲无关,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需要借助中国来遏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中苏关系紧张,中国也需要拉拢美国,因此两国关系改善可以合作对抗苏联,故C项正确。两国关系改善与日本无关,D项错误。8.D解析: 本题易错选A、B两项。材料反映了家庭式的生产取代集体生产的现象,这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起源,故选D项。1961年时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仍为公有制,故A项错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