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外贸供给侧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_国际贸易论文.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5753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善外贸供给侧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_国际贸易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改善外贸供给侧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_国际贸易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善外贸供给侧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_国际贸易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善外贸供给侧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_国际贸易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善外贸供给侧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_国际贸易论文一、外贸供给侧结构存在的 主要问题(一)从供应短缺到供给充裕,外贸做出了重要贡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供给短缺一度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求。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承接国际订单和产业转移,发展以轻纺产品为主的“三来一补”贸易,奠定了轻纺产业基础;90年代初期,进行了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外贸体制改革,机电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促进了机电产业快速发展;2001年以加入世贸组织

2、为契机,大量中小企业进入外贸领域,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外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配套体系,培育了一大批产业工人,国际市场的供应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中国制造”的国家品牌。从2013年开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位居世界第一。30多年来,我国矢志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把本国要素禀赋优势与国际先进要素实现有效结合,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不仅满足了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也大大增强,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供给短缺的常态。(二)传统的外贸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我国外贸规模不断扩大,供给能力大大增强,但规模大也有大的烦恼。按照要素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外贸继续

3、扩大规模显然难以持续。这种矛盾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变得更为突出。其一,贸易体量大,贸易阻力也越大,市场空间越来越有限。从长期趋势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深化,国际贸易仍具有内生动力,市场前景依然看好。但从当前看,我国面对的贸易阻力也在不断加大。一是国外产业组织为代表的利益集团一直寻求贸易保护,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寻求贸易保护的力量更为强大。目前,国外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频发,贸易摩擦发展到汇率政策、就业、环境、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争端,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欧盟议会拒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委员会在此问题上犹豫不决。二是排他性的区域贸易协定泛滥。以美

4、国为首,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及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 TTIP)谈判,一旦协定签署施行,中国将被排除在全球最大的贸易区域之外。三是我国许多传统产品出口已接近国际市场空间的边界,占到世界市场份额一半乃至更多,有些甚至达到80%以上,在这样大的占比基础上,出口数量增长越来越有限,拼价格、同质化成为出口新常态。其二,要素资源不允许。长期以来,发挥要素禀赋优势,承接国际生产转移是我国外贸快速增长、总量翻番的重要经验。但在外贸粗放型增长模式下,不得不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由于要素成本上升的刚性特点,成本累积效应越发显著,有些甚至成为沉淀成本,生产综合成本急剧上升,要素驱动动能衰减。根

5、据对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企业的要素及运营成本有“五高”,即用工成本高、土地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政府税费高,其中尤以劳动力成本为贵。自2005年以来的10年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了5倍。支撑外贸发展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世界工厂红利等逐步消失,再造规模发展奇迹几无可能。(三)外贸不强的问题始终没有根本性改观我国外贸不强的问题始终没有根本性改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比如,世界名牌Hugo Boss的精品衬衣在美国纽约的售价高达120美元,渠道商拿走总价值的60%,品牌商拿走总价值的30%,中国加工制造商只拿到其中的10%。二是核心技术、关键零部

6、件对外依存度高。据有关机构研究,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达60%以上,60%的设备投资依靠进口。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2015年约有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在日用消费品中,中高端鞋类的鞋垫要从美国进口,圆珠笔笔芯中的小钢珠要从日本进口。受美国等国家的出口管制,高档数控机床、精密仪器仪表等高端设备还面对着进口难的问题,我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中美国所占比重,2001年为18. 3%,2010年仅为5. 1%。消费者在国内难以购买到性价比高的消费品品牌,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三是供给的产品及其质量、服务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

7、“需求外溢”。市场消费需求结构的快速升级与外贸供给结构(产业结构)的相对落后成为当前的突出矛盾。其主要背景是:一是发达国家主导并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格局没有改变。目前世界经济强国的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身上。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供应链运营商,掌握着一个或多个产业的核心技术,并以专利和技术标准作为设计技术壁垒和垄断市场的重要手段。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研究,世界80%的技术专利、70%的投资和60%的贸易被全球跨国公司所控制,在国际市场中具有非常大的控制力和话语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012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名( EU,IRI),中国企业没

8、有一家进入前30名,华为公司是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第1名,仅排名世界第31位。二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决定了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尽管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外贸规模,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做的是代工贸易。这种贸易方式在过去改革开放一段时期获得了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溢出效应,但不能改变国际分工的格局与我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地位。而且代工贸易不能落地生根,一有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近年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供应链重塑,使得制造业撤离中国,或回归本土,或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建厂,导致订单流失和贸易转移。三是外贸企业主体还处于一个追赶的发展阶段。从外贸供给侧看,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放开外贸经营权,实施登

9、记制,涌现出一批面向国际市场、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设计的企业,成为驱动外贸增长的领头羊。但也要看到,作为外贸主力军的大批企业,依然热衷于相互模仿,贸易环节拼价格,生产环节拼成本,在定价权方面始终处于劣势。多数企业满足于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在产品品质、款式和服务等方面始终处于追随者的水平,真正能够媲美欧美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的企业凤毛麟角。这也解释了这种现象,为什么我国能加工出品质优良的产品,却在国内市场买不到性价比高的产品。这是因为,这些产品的供应链,包括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管理、销售渠道等环节,大都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控制。由于缺乏供应链运营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中国企业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但

10、还不能创造出最好的产品,更掌握不了最好产品的销售渠道。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源:一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整体组织化水平仍然较低,运营管理经验等先天不足,需要有一个爬坡追赶的过程。二是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国内需求结构提升对高档消费品、技术设备更新等投资品和高端服务业的需求,只能通过进口和储蓄漏出的途径,“泄露”给国外相关产业,造成漏出效应,使自身产业升级陷入“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三是部分经济政策的错位引导。近年来,受经济金融领域杠杆影响,一些企业追求短期的资本收益,热衷于房地产经济,大量资金从外贸领域制造业抽走,传统产业失血严重,造成挤出效应。外贸领域一些实体企业挣辛苦钱动力不足,更谈不上

11、在研发、品质、品牌、服务等升级方面下功夫,满足于“小富即安”,甚至将财富向海外转移。四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机制性症结。市场竞争不公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营商环境浮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普遍缺乏,优秀企业难以脱颖而出。二、改善外贸供给侧结构, 要开启创新驱动(一)创新是供给面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分工模式( Narula和Wakelin,1995)。我国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禀赋优势衰减之际,必须

12、开启创新驱动的引擎,把创新驱动的理念、举措落实到外贸发展的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通过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外贸由大向强的转变。(二)国际历史经验证明,只要遵循创新特点和规律,完全可以找到一条切合自身的创新发展路径美国走的是技术引领的原始创新模式,依靠自身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不断发明创造出新的产品和工艺,在国际市场占据技术发展的制高点。美国从1870年到1913年,用了43年时间成功追上英国,成为目前世界的技术领先者。20世纪的一些重要产品,如晶体管收音机、彩色电视机、录像机、数控机床、电子计算机等都是由美国最先开发推出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用40年的时间追上美国,走的是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路

13、子。日本往往不是某一产品或工艺的原创者,而是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消化吸收积累,进行二次创新,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美日创新模式的共同特征在于:一是企业都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精神是美日企业管理的灵魂,也是其企业文化最突出的特征。耐克公司占据运动鞋市场的半壁江山,人们钟爱它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不断更新的样式和性能。二是研发投入高。美国的研发投入是全世界最高的,其中大部分由美国联邦政府资助,支持基础研究。日本研发中的80%以上是用于支持直接从事与市场需求相关的研发。美日两种创新模式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都有其内在逻辑和必然性,这保证了他们在各自环境和条件下都能获得成功。(三)二次创新和

14、原始创新并行符合我国外贸发展实际从我国外贸供给侧实际情况看,多年来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进全方位持续深入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吸收国外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大量中小企业进入外贸领域,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出口型的产业集群,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正如某美国学者所评价:中国外贸真正的优势是包括集成创新、渐进式创新和工艺创新在内的二次创新,不仅体现在流程上,也包括产品组织、制造技术、物流、设计等方面这是由数量庞大的企业自下而上地建造起来的创新体系。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继续坚持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在全球价值链中定位于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这无疑更符合我国企业

15、现阶段的实际,可以少走弯路。应该看到,中国是大国经济,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绝对不能放弃。目前我国自主创新原动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研发的投入,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以机器人为例,谷歌、IBM、微软等美国企业正在开辟机器人新时代,而且布局已经基本完成。我国目前还处在谋求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领域的自主化。比之外企,国内企业要以高出近4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具体到外贸供给结构领域,

16、一是要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倡导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培育一批能工巧匠和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企业家。二是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覆盖到外贸供给侧的各个方面。三是整合技术、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创新资源,避免创新孤岛现象,形成创新合力。四是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核心技术和先进工艺的发明创造,聚焦海外渠道网络的构建。(四)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创新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开放条件下,有出口竞争力的产业才能真正成为引领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彩色电视机、录音机、通信设备等产业,多数都作为出口产业而取得辉煌成功。要把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各类创新成果转换为出口产品和服务,形成产业国际竞争力,在竞争中形成新优势。当创新形成出口竞争力,不仅意味着技术、产业组织与制度的创新突破,也意味着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