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企业和外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特征、差异及相关因素.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5712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土企业和外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特征、差异及相关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本土企业和外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特征、差异及相关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土企业和外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特征、差异及相关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土企业和外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特征、差异及相关因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土企业和外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特征、差异及相关因素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开放大国,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大出大进,两头在外”为特质的加工贸易和吸引FDI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模式。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比重从1981年的6%提升到2004年56.3%的历史高点。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也很高。2011年外资企业加工出口额达到699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加工出口额的83.7%,占外资企业出口比重的70.3%。这一特征在高新技术产品上体现更加明显,如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85%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完成,其中由外国公司生产的高技术产品的比例高达91%(Joach

2、im和Sandra,2012)。在中国出口大量高新技术产品的背后,是生产效率低、生产环节附加值低、出口企业利润微薄的不争事实,而这一事实常被统计意义上日益增长的贸易规模及高技术产品出口所掩盖。中国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一旦剔除外资企业的影响,特别是剔除了大量具有高技术复杂度的进口中间品,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复杂度实质上并没有得到提高(Amiti和Freund,2010;VanAssche和Ganges,2010)。目前国内有关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如祝树金等(2010)、齐俊妍等(2011)进行的研究,较少有从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两个维度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方面的

3、差异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本文将结合Lall(2005)技术含量的分类和樊纲等(2006)、Rodrik(2007)等计算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方法,基于HS六位数,结合中国工业统计数据库,分别从不同技术含量产品、不同贸易方式以及不同地区等几个层面,重点分析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特征、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并以此基础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政策建议。一、产品按技术含量分类及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指标构建对于产品按技术含量的分类,Lall(2000)对产品的分类方法综合了Patitt(1984)和OECD(1994)的方法,从R&D的比重、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学习效应等考虑技术在产品竞争优势

4、中的作用,在SITC三位数的基础上,将SITC0-9类共三百多种产品分为五大类:初级产品(PP)、资源型产品(RB)、低技术产品(LT)、中技术产品(MT)、高技术产品(HT);然后再将后四类产品进一步分为9个小类:以农业为基础的产品(RB1)、其他资源型产品(RB2)、纺织服装等产品(LT1)、其他低技术产品(LT2)、具有规模和技术密集型特点的自动化产品(MT1)、加工工业产品如化工等(MT2)、能将生产分割到更多低收入国家的机械产品(MT3)和电子器件及电器产品(HT1),以及传统的高科技产品(HT2)。目前以跨国公司为载体,一些产品价值链的不同环节都被分割到在全球最有效率和成本最低的区

5、位进行,发展中国家参与的高技术产品分工常常仅是附加值最低的组装环节(齐俊妍,2008)。因而对一国贸易结构的分析,除了包括产品的技术含量外,还应考量与之相联系的产品附加值状况。因而为了更好地考察在日益一体化的国际分工网络中,不同国家所处的不同位置和关系,关志雄(2002)和Lall等(2005)引入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sophisticationofexport,又称为技术附加值)。这一方法通过运用各国不同时期的人均收入和产品的出口份额,计算出一国总体的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标,并通过不同国家的附加值分布进行国际比较。此假定“附加值越高的产品越是来自于高收入国家”(关志雄,2002;Lall,

6、2005),将某年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用出口国的人均GDP的加权平均数来表示,记为PRODY。关志雄(2002)和Lall等(2005)以在世界市场上各出口国占该产品的份额为权数,但是这一方法会由于各国的出口规模不同而导致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标产生误差。为避免这一误差,樊纲等(2006)、Rodrik(2007)以一国对该种产品的比较优势为权数,即RCAij为i国在j产品上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因而i国在j产品上的权重wij为i国在j产品上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在所有国家j产品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之和中的比例。这一方法保证使一些贫穷的小国出口能够被赋予足够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j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

7、数的计算公式其中Yi表示第i个国家的人均GDP。用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出不同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取值越大说明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越高。由此可见,产品技术复杂度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这种产品主要出口国的人均收入,另一方面取决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所占的出口份额;而出口技术复杂度与技术含量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一一对应的。例如,一些产品如电子产品,尽管属于高技术产品,但由于其生产网络的日益扩大,生产环节日益被分割到发展中国家进行,这类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可能相对较低。在计算出某年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计算当年各国出口结构的高度化指数。该指数是该国各出口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出口技术

8、复杂度指数是根据式(2)计算出来的,权数为每类产品的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份额,即对出口国来说,高附加值产品占总出口的份额越高,其出口结构越高度化。在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方法把产品和的指标化为指数形式,如式(4)所示SI(i)表示已经标准化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S(min)为所考察产品中最小的出口技术复杂度,S(max)为最大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国家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将是取值在0,100间的值,便于更好地比较。二、本土与外资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差异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外资企业在中国出口产品所占的比重也总体

9、上升。特别地,在当前国际分工日益以价值链分工为基础的背景下,外资企业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不断提升,掩盖了本土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较低的事实。如果不进行深入的区分和剥离,则可能错过进一步进行贸易结构优化的机遇,且难以具体进一步明确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正确路径。本文重点选取了2000年到2006年的数据,特别区分了中国本土和外资的两类企业数据,分别对比分析了两类企业的总体出口技术复杂度、不同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不同贸易方式下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以及两类企业在不同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一)本土与外资企业总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对比2000以来,中国贸易的货物总量不

10、断攀升,出口总量和进口总量的差额不断增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企业固有的部分优势,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对外资企业的宽容度和准入度的加大,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在出口货物中所占的比例也发生了改变。其中,加工贸易在整体贸易中的占比,本土企业从51.53%(2000年)和49.72%(2001年)到2003年的44.58%再到2006年的41.17%,七年间下降了10.36%,从略过半数的比例下降到只有四成。而外资企业在相应的时间段里,依次的比例为48.47%、50.28%、52.65%、55.42%、57.55%、59.21%、58.83%,七年间增长了1.2倍,在整个出口的数量上外资企业的优势逐

11、渐显露出来。上表列示了2000年到2006年间中国出口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数值.EXPY1是根据式(3)计算的技术复杂度的绝对数值,EXPY2是按照式(4)进行指数化后的数值。从整体来说,中国所有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在2000-2006年间逐年上升,特别是2003-2005年出口技术复杂度增长迅速,到2005-2006年趋于平缓,大体上2000-2006年间我国出口贸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不断上升说明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七年时间总共上升了1.16倍,总体上升速度还是偏慢。在分析了总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变化之后,可以将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分开研究,从直观的角度了解两种企业对出口

12、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程度。上图是2000-2006年间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比较。外资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一直高于本土企业,并且两者的差距逐渐加大,本土企业的数值一直处于缓慢上升并接近停滞不前的状态,而外资企业则从9000左右上升到10000以上,这种差距也可以推论出这几年总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实质就是外资企业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推动的。(二)本土与外资企业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对比Lall(2000)在SITC三位数的基础上,将SITC029类共三百多种产品按照技术含量分为初级产品(PP)、资源型产品(RB)、低技术产品(LT)、中技术产品(MT)以及高技术产品(HT)共五

13、大类,本部分将分别研究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这五种产品的贸易结构特征。为了考虑以上五类产品在剔除加工贸易产品后一般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什么地方,引用目前使用较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其计算公式为RCAij=(Xij/Xtj)/(Xjw/Xtw)(5)其中,Xij表示中国i类产品的出口额,Xtj表示中国的出口产品总值,下标w代表世界范围内相对应的状况。若该指数小于1,说明该产品不具备显示性比较优势;若大于1,说明该产品具备显示性比较优势,该值越大,比较优势强。上表为五大类商品在2000-2006年间中国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重,HT类产品的比重不断上升,LT类产品比重不断下降,其他产品基本不

14、变。这说明了中国出口品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上升,也反映了中国对该类产品的国际分工的充分参与,而由于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更多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造成了中国这部分的出口比重连年降低。出口比重的变化往往只是在一个方面说明了出口货物的重要程度和变化的情况,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不同,出口产品种类又千差万别,往往出口的比重随着经济的形式会有所变化,因而仅仅某种产品的比重不足以说明该国家在此产品上出口优势的变化,通过引进RCA指数则可以描述这种变化。下图为整体的出口产品的RCA在2000-2006年间的变化情况。由此图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出口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

15、的技术含量情况。显然地,包含有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LT类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并且在七年之间的变化并不大。而技术含量较高并且附加值较高的MT类产品一直处于没有竞争优势的水平。事实上,研究整体RCA指数的变化只是一种宏观上的测量。由于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在技术水平、行业优势和战略发展上有天然的差别,这种总体的研究并不能很好地区分出中国出口产品不同技术含量的竞争优势的来源,也就不能有的放矢地支持一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也就不能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而有意识的甄别。下面将分别分析本土和外资企业中五类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差异。图3中,柱状图是根据技术含量不同表示本土企业五类技术含量不同的产品以及外资企业相对应产品的RCA指数。在MT类产品中,本土企业竞争力不断上升并且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力趋同,表明一定程度上外资企业在某一类别中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的作用是正向的。在RB类产品上中国本土企业的数值一直高于外资企业,主要的原因应当是农业加工产品一类的低技术含量以及低附加值的产品的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