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研究十年综述(1).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385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亮程研究十年综述(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刘亮程研究十年综述(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亮程研究十年综述(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亮程研究十年综述(1).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亮程研究十年综述(1)摘 要 自1999年天涯杂志推出“刘亮程散文专辑”以来,刘亮程散文经历了一个由“一夜成名”并红极一时到逐渐冷却的过程,但刘亮程散文的研究却逐年深入。本文就1999年2008年这十年来笔者所能找到的关于刘亮程的研究论文从内涵研究、内容题材研究、语言风格研究、创作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对近年来才出现的刘亮程小说的研究也作了初步探讨。关键词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乡村哲学Abstract:Since WTBXLIU Liang-cheng Prose Album WTBZoccurred onWTBX Tianya magazineWTBZ in 1999, LI

2、U Liang-cheng prose has experienced a phase from an overnight fame and even to the most popular ones to gradual fading, but studies on his prose, tend to be more and more profound.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research papers that could be found from 1999 to 2008 on his prose,carried out a careful stu

3、dy on connotation, subject matter, language style, creative methods and made a bold attempt to research on his novels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 LIU Liang-cheng; the village of one person; village philosophy 1998年4月,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结集出版,但并未引起多大反响。1999年,天涯杂志在第5期隆重推出刘亮程散文专辑,不惜篇幅一气发了17个版面,并请来著名作

4、家李锐、蒋子丹、方方、李陀、南帆等发文助威,使刘亮程一夜成名。2000年初,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等著名刊物相继推出刘亮程的散文,南方周末、文汇报等知名报刊亦对刘亮程的散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学者林贤治也在书屋杂志刊登长文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其中对刘亮程大为赞赏,称其为“20世纪中国的最后一位散文家”。是年8月,著名民间出版家牧野专程到新疆拜访刘亮程,并在书屋发表乡村“哲学家”刘亮程一文,使刘亮程在中国思想界声名鹊起。其后,中国官方也开始瞩目刘亮程,2001年4月授予他第二届“冯牧文学奖”。其他报刊和网上也先后出现了对刘亮程散文的研究批评,褒贬不一,气氛非常热烈,形成了著名的刘亮程

5、散文热。2002年3月,新疆人民出版社汇集报刊和网上的这些批评文章出版了乡村哲学的神话“刘亮程现象”的反响与争鸣一书。其后,刘亮程散文热逐渐消退,但是关于刘亮程的研究却没有停止,每年都有不少关于刘亮程的论文发表,并且这些论文较之刘亮程散文热时期的批评更加专业与深入。本文拟就1999年2008年这十年来笔者所能找到的关于刘亮程的研究作一个简要的论述。一、后工业化社会的乡村哲学刘亮程散文的“哲学”研究(一)刘亮程“乡村哲学”的内涵研究刘亮程散文最先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他的“哲学”,这在1999年天涯第5期“刘亮程专辑”之后的“推荐与研讨”中蒋子丹就已经提到刘亮程不为他人和前人的知识观念所囚,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的散文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1之后,林贤治在他的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中再次提到这种哲学,说“这是乡土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就像盐溶解在水里一样,散布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地方。”2到了牧歌,干脆直呼刘亮程为“乡村哲学家”。2001年1月一个人的村庄再版的时候封面上已经印上了“后工业化社会的乡村哲学”的标签。刘亮程的“哲学”成为刘亮程研究最引人注目之处。但是,刘亮程的这种所谓“哲学”却是意义模糊的,很少有人准确地对这种哲学作一个说明,每个人眼中的“哲学”各不相同。但大致看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