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分析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过程.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48545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方位分析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方位分析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方位分析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方位分析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过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方位分析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过程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建立是英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独立的民族国家也是英国开展现代化工业化的主要载体,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英国民族国家意识形成过程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有学者认为,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转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1因此,认识英国早期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国现代化的发端。而民族国家的出现反映在由人类构成的一定社会共同体中总会表现为某种民族意识或国家意识倾向的兴起。中世纪的欧洲,关卡林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把大多数人束缚在土地上,限制了人们的交往和流动。人们只知道有僧侣、骑

2、士、商人、工匠或农夫等职业上的区别,却很少意识到有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或意大利人之间的民族差异。再加上基督教大世界观念的深入人心,使西方人有了共同的精神文化和生活联系,虽然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但整个西欧都必须使用拉丁语作礼拜,阅读拉丁文圣经,拉丁语是唯一被认可的官方语言。在国家观念淡薄的中世纪,阶级差异凸现出来,当时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贵族、市民和农民三个相互疏远和隔离的社会等级,以至于一个英国骑士与一个法国或西班牙骑士在其共同点方面要多于他们自己的农奴。264.因此,从语义学的角度讲,英语中用来指独立国家的state是由等级(estate)一词缩略而来。直到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时期国家仍然是一

3、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政治家们经常用country(国家、国土)、peo-ple(民族)、kingdom(王国)、realm(王国)来表示他们的国家,state一词是在英国民族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进的基础上才被广泛使用的。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于1516世纪,而其民族意识主要萌发于14世纪反对罗马教廷的斗争以及与大陆国家的战争冲突的漫长过程中。同时,在经济方面,英格兰商人为争取经济独立而与大陆商人(尤其是汉萨商人)的斗争也体现着英格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下面将分别从宗教、政治(战争)和经济三个层面来梳理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表现。一、民族宗教的确立在中世纪的西欧,森严的教会体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4、和生活,王权也因受到限制而得不到施展。从14世纪开始,各国普遍掀起了反对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斗争,特别是阿维农之囚(13081377)发生以后,罗马教皇实际上受控于法王,教皇的权威大大下降。意大利帕多瓦的马尔西利奥在和平保卫者(1324年)一书中指出:教会应该交出一切政治权力,国家应该对所属全体教俗臣民行使统治权,这样教会在信仰统一的情况下,应从政治上划分为若干国家教会,受国家统治者的约束而不属于教皇。3342这种民族觉醒意识在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13301384)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从英国的民族利益出发,否认罗马教皇在英国享有司法管辖权,反对罗马教廷干涉英国国民的社会生活,主张英格兰王国

5、是一个整体,要求建立不依赖于任何外国势力的廉价的民族教会。他还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他认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应排斥外来势力对信仰自由的干预。15世纪初,英格兰出席康斯坦茨宗教会议(14141417)的代表宣称:无论人们把国家理解为由于血缘关系和习惯上的统一或语言特点(这是国家在神法和民法上最可靠而积极的标志和实质)而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或是把国家按其应该被理解的那样理解为与法国同等的领土,英格兰都是一个真正的国家。42381415世纪的市民宗教活动往往被罗马教廷称之为异端运动,它为将要到来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进入16世纪,整个欧洲都兴起了宗教改革浪潮

6、,英国在国王的推动下也进行了改革。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15091547)因与皇后凯塞琳的离婚问题与教皇产生矛盾,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1532年的首岁教捐法、1533年的禁止上诉法、1534年的至尊法、继承法、叛国法和1536年的反对教皇权力法,宣布英国教会不再效忠于罗马教皇而是英国国王。5114他还下令封闭修道院,没收其财产归王国政府,其中大部分又转入世俗臣民手中,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爱德华六世(15471553)时期,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莱默向议会提交了用英语写成的公祷书,包含了许多新教的内容。玛丽女王(15531558)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她在位期间宗教改革被残酷镇压,但她

7、统治时间不长,随后的伊丽莎白女王迅速扭转了这种局面。上台伊始她就承认了亨利八世颁布的宗教法令,宣布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世俗君主的至尊地位。她在位期间,议会先后通过了至尊法、信仰化一法和39条教规。至此,英国最终建立起独立的国教会即安立甘教会。共同的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取得共同体认可的联系和纽带,是民族灵魂和民族个性的外在体现,也是民族意识得到阐发的重要载体。在挣脱罗马教廷控制的斗争中,英国的民族语言也得到了发展。14世纪,英语是作为一种民间语言保留下来的,主要以伦敦方言为主。民族诗人乔叟(13401400),选用伦敦方言作为诗歌的媒介,创作出了卓越的诗篇,成为英语和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后,经过诗

8、人埃德蒙斯潘塞、剧作家马洛到莎士比亚(15641616)时代,英国的民族语言臻于成熟,文学发展也达到高峰。英语的发展和文学的兴盛体现了英格兰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演进。二、百年战争与玫瑰战争战争是激发民族意识的另一种方式。百年战争与红白玫瑰战争时期是英格兰走向民族国家的重要阶段,也是英格兰民族主义兴起的时代。英法百年战争从1337年开始至1453年结束,历经几代人。长期的战争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此后任何使两国联合共戴一王或在对方国土上占有领地的企图都会遭到强烈的抵制,并注定要以失败收场。英格兰在百年战争中退出了欧洲大陆,转而在本土励精图治。战场上的兵刃相见与残杀对峙,加剧了英格兰对本民族的

9、认同情感和对异族的敌对情绪,战争的结果使英国人和法国人更深刻地认识到他们之间的民族差异。582战争之初,英国国王的秘书在国家文件上写上别给外国人看的字样,对异族的抵触与猜疑昭然若揭。一位见闻广博的观察家于1373年写道:英国人深深感到他们的伟大,并且他们已赢得许多次巨大的胜利,以致他们认为他们是不会输的。在战争中他们是全世界信心十足的国家。4237英格兰人也毫不掩饰他们对弗兰德人(今天比利时北部的民族)的蔑视,对他们说:你弗兰德人十分可耻,当你们围攻加莱时,你们理应受到谴责;因为英格兰人比你们声誉高,而且出身高,渊源久长。4237即便是在1500年左右,当英格兰几乎失去所有的海外领地时,一位意

10、大利外宾仍然报道说:英格兰人极爱他们自己和属于他们的一切。他们认为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就没有别人,除了英格兰以外就没有别的世界;而当他们见到一位漂亮的外国人时,他们便说他长得像个英格兰人,并说可惜他不是英国人.4237由此可见,英国人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在14、15世纪就已经十分明显,而其高傲的民族性格亦可见一斑。百年战争结束后,在英国国内继而发生了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虽然这场战争是英格兰民族的内部战争,而非对异族的战争,但它仍然对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玫瑰战争在两大封建主集团-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之间进行,结果是两大家族的势力都在战争中消耗殆尽。贵族封建割据势力的削弱

11、,为专制王权的张显创造了空间。新君主制正是在玫瑰战争瓦解封建制度后所留下的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它萌发于约克王朝,臻熟于都铎王朝。新君主制的核心特征是它把专制王权的功能与民族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与中世纪旧的等级君主制区别开来6例如,约克王朝的爱德华四世(14611483),积极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努力追求商业投机,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着名的商人国王;亨利七世(14851509)推动实行了具有民族主义和重商主义双重性质的航海法案,为英国人进入海外市场创造了条件。这样,王权成为民族力量的化身,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在摆脱封建割据和实现民族统一的基础上,英国在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以专制王权为代表的民族

12、国家。百年战争虽然以英国的失败和退居不列颠告终,但它为英格兰组建民族国家确定了方向,从此以后,它就有了独立的身份认同,依据本民族和本地域的原则行事,不再受扰于欧洲大陆的诸多纷争。在这里,不妨举德国作为反例,或许能更有助于理解英国退居不列颠在其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意义。15世纪的德意志民族,几乎与欧洲其他民族同步出现,但由于其统辖的地域范围和行政机构在规模上远远超过其共同的血缘和语言界限,从而把德意志的民族国家扩大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统治,使得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伏尔泰语),实则形同虚设,有帝国之形,无帝国之实。相反,却使德意志与民族国家的建立失之交臂,至少推迟了

13、200多年。因此,不难理解,英国此种意义上的退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演进.三、与汉萨商人的斗争英格兰民族意识的萌发,在经济方面也有明显的体现,那就是他们试图打破长期以来外国人垄断本国经济贸易的局面,努力实现本民族独立自主地发展商业贸易。这尤其反映在英国人与汉萨同盟的商业竞争之中。英国在中世纪后期还未能显现其自身的商业优势。一方面,因为它位于中世纪商路的末端,商业地位不是很明显;另一方面,当时英国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都不甚发达,商业贸易更无从谈起,在14世纪以前竟没有任何关于英国船只竟进入地中海东部地区的纪录。3162与此相反,北德的汉萨同盟商人、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和热那亚商人以及法国商人,不仅训

14、练有素,组织良好,而且有较为雄厚的财力支撑,因此英国14世纪的商业贸易大部分都由他们控制。尤其是汉萨商人,他们不仅垄断着英国的大部分对外贸易,还享有在伦敦办事处的治外法权和所有进出口贸易磅税的免除权-这种磅税是一般英国商人都要缴纳的一种法定关税。英国王公贵族所需要的商品大都由外国商人提供,其中,汉萨商人垄断了蜂蜡、皮毛等货物的供应。汉萨商人与英国王室在经济上形成了紧密的依赖关系,也因此获得了诸多特权。不难想象,受到排挤的英国商人对待外国商人与侨民的态度会是如何。16世纪50、60年代伦敦、南安普顿等地发生的激烈的排外运动就是很好的说明。2114英王爱德华四世在位时,迫于政治上维持王位的需要与汉

15、萨同盟达成了妥协,根据1474年双方签订的乌特勒支条约,汉萨商人享有爱德华四世和他的先辈们所给与的全部特权。都铎王朝时期,随着英国王室收入的增加以及英国本土商人的崛起,对汉萨商人的抵制活动日益加强。国王亨利七世在市民阶级的支持下进行了一场反对汉萨同盟的战争,试图实现英国民族商业的扩张。1488年,英国商人要求汉萨人离开英国北部的赫尔港,双方在安特卫普举行谈判,但没有达成一致。在此问题上,亨利七世态度坚决地维护英商的利益,他说:我的臣民们,必须像在普鲁士,以及在所有隶属于汉萨同盟城市的其他人一样,享有自由,正如汉萨人在英国享有自由一样。2118可以说,这番话表达了英国人在经济上追求民族独立和自主的声音。爱德华六世时,摄政诺森伯兰公爵取消了汉萨人在英国办事处的地位,使汉萨商人降到与其他外国商人同等的地位。而女王伊丽莎白采取进一步措施,把汉萨商人降低到其他外国人地位之下,并于1598年把他们彻底驱逐出境。英国商人与汉萨商人之间的斗争,虽然过程漫长曲折,但最终赢得了商业贸易的独立与自由。这种结果与英格兰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