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_论文.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4803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_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_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_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_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_论文摘 要“关系”是中国行政文化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显著区别于西方行政文化之所在。基于此,有必要全面地考究中国行政文化中“关系”的概念、功能、负面影响等,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行政文化的既有内涵。关键词行政文化 关系功能 负面影响一、行政文化定义在一般意义上,行政文化是指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政治背景,融合民族文化与外来影响而形成的,影响行政主体的行政制度、行政模式、行政思想、行政价值观、行政道德、行政习惯、行政心态、行政精神风貌等,以及行政客体对行政系统所持的稳定看法、态度、评价、情感认同等。前者表现为行政主体文化,后者即是行政客体文化。根据行政文化存

2、在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规范性行政文化与主观性行政文化。二、关系的相关概念与渊源(一)“关系”概念的界定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并不等同于社会学研究的“人际关系”概念。从纯字面意义而言,关系与社会学“人际关系”概念有共同之处,即一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但是由于“关系”可能造成的巨大收益,这一概念在中国文化中已逐渐脱去了单纯的字面含义,而是附着上了其他一些有形与无形的东西,诸如伴之而生的社会地位、掌握的社会资源、人情网络、社会流动途径、制度外活动空间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中的“关系”可以界定为,在传统文化讲情义、重仁和的观念影响下,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产生的,但又超越了这一相互联

3、系的,社会地位、社会资源、社会流动途径、制度外活动空间以及可资利用的人情网络、共同的情感认同、人际亲疏认知等。结合上面对关系的界定,可以认为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系”在行政系统以及对应的社会系统中的映射和反映。(二)中国行政文化中重“关系”的渊缘1儒家人本观念在占据中国社会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中,人本观念具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认为,应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这样强调人本文化,重视人,就必然要求每个人尽量与他人建立起多层面的人际关系,追求人际和谐;极端片面反映在行政系统中就是“关系政治”、“人情政治”,行政文化“关系

4、化”。2贵和观念中国文化有重视人和的传统,“万事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中人和的观念被无限地放大了,君王治国讲究“天人合一、君臣一心、与民同乐”,普通百姓则关注“和气生财、大和大贵”。在高度甚至片面重视“贵和”的文化氛围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可资利用的人际关系,无疑会被人们拔高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地位。而这样做的现实好处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强化这种认识。3行政伦理化与德治传统行政伦理化与德治传统在中国古代社会表现为,采用伦理规范而非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与社会,强调自身道德修养为管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行政权力缺乏法律的有效约束,人治特征明显

5、。抽象的德治与伦理教化,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任人唯亲、攀人情、找关系脉络等。在人治环境下,筹措“关系”无疑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行政文化中重人情关系便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延续了下来。4重情义传统中国文化同样有重情义的传统,“礼、义、廉、耻”,“礼尚往来”,“知恩图报”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文化心态下,建立并维持一些围绕在自我周围的“关系”就成为了人们情义沟通、礼尚往来的必然结果。三、中国行政文化中关系的功能(一)关系在中国行政文化中的角色如前所述,行政文化具有明显的历史延续性,因此文中对于中国行政文化的讨论并不限定于某一具体时段,而是就中国行政文化延续至今的总

6、体情况而言。在行政主体文化中,规范性行政文化与主观性行政文化并不具有必然的一致性,而是有所分离和偏差。一般而言,规范性行政文化,诸如行政体制、行政制度、行政模式等,是行政主体文化中外显的部分;而主观性行政文化,如行政思想、行政价值观、行政道德、行政习惯、行政心态、行政精神风貌等,是行政主体文化中内隐的部分。就中国来讲,由于“关系”所代表的社会地位、社会资源、社会流动途径、制度外活动空间以及人情网络、情感认同、人际亲疏认知等的大量存在,主观性行政文化与规范性行政文化之间发生的偏离更加显著。因而可以说,在中国行政主体文化中“关系”本身构成了主观性行政文化的主要内容,“关系”事实上铸造了行政思想、行

7、政价值观、行政道德、行政习惯、行政心态等方面的精神内核。就中国社会行政文化来讲,行政客体对行政系统所持的看法、态度、评价、情感认同等方面同样已经深深地烙上了“关系”的痕迹。不容否定的事实是,一般的社会民众、企事业单位、行政相对人在与政府交往时对“关系”所起的作用与价值普遍保持了较高的认同率。在社会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态度、评价、情感认同等方面,“关系”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二)中国行政文化中关系的功能1弥补转型社会的制度缺失,提供备选的制度外解决途径对转型期的中国而言,行政文化处在保留民族文化精粹与借鉴西方先进行政文化理念的十字路口。因而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规范性行政文化,如行政

8、体制、行政制度等,将处于一个过渡且有所缺失的状态。在制度不及之处,“关系”提供了一种万不得已的备选制度外解决途径,为规范性行政文化的不足留下了变通的空间。2“关系”自身蕴含合作与和谐精神“关系”是中国行政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关系”的运用并没有明显地有悖于法和常理,这种“重关系”现象本身其实也蕴含了一些人际合作与和谐共容的精神。3“关系”使得中国行政文化显著区别于西方行政文化,为中国行政文化提供了民族性、稳定性“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同样,行政文化的民族性、稳定性对于一个复兴阶段的国家而言尤为重要,而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元素则提供了这些特性。“关系”承

9、接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人本、贵和、德治、人伦、情义等精粹,为中国行政文化保留了民族性,同时也提高了应对形形色色西方文化冲击的稳定性。四、中国行政文化中“关系”的负面影响中国行政文化中“关系”之存在,其负面影响也是应予以正视的。(一)人治观念一方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制很少真正体现普通百姓的权利,另一方面,由于关系在事实上的巨大作用,因而在法治与关系之间,关系的地位被无限地放大了。关系同重伦理、讲人情的文化结合在一起,中国社会便形成了一种认同权大于法、人大于法的思维定势,成为妨碍法治的巨大障碍。社会对于许多看似“合理”但不合法的事情,诸如“拉关系”“走后门”等有着过多的宽容;地缘、血缘、同学、同事

10、、结拜兄弟、姓氏、师生关系等也在人们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社会形成了奇怪的寄希望于圣君、贤相的“人治”观念以及独特的清官期盼意识。(二)制度表面化里格斯在其行政生态学理论中认为,界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的过渡社会,其国家行政模式是棱柱型,具体特征为异质性、形式主义和重叠性。形式主义是指在一个社会中,表面上的符号系统与实际起作用的符号系统相分离,法令、制度、政策不能真正付诸实现。对于中国社会而言,由于“关系”在行政系统和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存在,造成了巨大的制度外活动空间。即便在已有相关制度安排之处,在制度与关系之间,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还是成为了人们的第一选择。这样,关系的运作超出了制度约束的范

11、围,甚而至于架空了原有的制度安排,使得制度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因此,关系助长了中国行政文化背后的形式主义现象。(三)行政系统的关系化、封闭化这方面表现为行政活动中关系成为事实上的潜规则,关系渗入行政系统的各个领域;行政系统对外保守而又自我封闭,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公共参与接纳不足。1组织人事上的裙带关系由于中国社会中政府所处的强势地位,政府等公共部门的职位总是具有令人艳羡的吸引力,因而“关系”在行政系统的组织人事上也最有用武之地。另外,目前中国社会政府自己掌握人事权的现状、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不成熟等也为利用“关系”搞任人为亲、结党营私等留下了操作的空间。2领导者庸俗人际关系大行其道领导者庸俗人际关系

12、,在一些场合下可以称为“为官之道”,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分化拉拢;“不做份外的事,不说过头的话”;宁可没有原则,不能没有人气;“关系到位,爹娘不认”等等。3行政系统呈封闭性,与社会的有效沟通不足中国行政文化中“关系”大行其道,在为拥有“关系”的小范围社会流动打开方便之门的同时,却阻隔了社会普通民众的公共参与机会,使得行政系统开放性不足、与社会的沟通不够。(四)阻碍行政改革在中国社会中,行政改革一般都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自发性行为,改革的动力与监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自身的努力。行政改革必然会涉及到组织人事上的调整,但是如前所述,“关系”本身对组织人事又有着重要而且难以克服的影响

13、力,盘根错节的人情网络、业已存在的各种正式非正式关系,使得行政改革过程中任何细微的人事调整都必须异常谨慎,因而行政改革的每一个步骤都会阻力重重、步履维艰。(五)社会公平与社会矛盾社会资源分配与社会阶层流动的总体情况对于社会公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较为合理的社会资源分配以及社会阶层流动可以产生较高的社会公平感,反之则会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关系可以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分配的方向、数量以及社会流动的机会与成本等,如果这一过程缺少了透明性和合法性,那么产生社会矛盾就不可避免。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成为了社会资源分配与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一途径并不总是同时在合法、合乎情理的轨道上运行,

14、因而由此而生的社会公平问题与社会矛盾并不少见。(六)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鼓励创造的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捷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其特征就是做事不首先从做好事情本身考虑,而是千方百计想如何利用一些“关系”找到一条捷径,并以此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这样,“关系”实际上成为了提倡公平竞争、鼓励创造的民族文化的拌脚石。参考文献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三联书店,19852曹辉,论我国行政文化的演变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7年05期3汪嘉申,决不允许把庸俗人际关系拉到党内J,北京支部生活,1994年09期4胡伟生,解析社会行政文化现状J,理论观察,2007年01期5周俊华,中国行政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现代重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6彭国甫,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医治领导者庸俗人际关系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1期7张志孚,论行政文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8葛荃,行政文化与行政发展管见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9期中国行政文化中的关系_论文相关文章:1.中国行政文化中“关系”考(1)2.以我眼中的“家文化”为题的议论文3.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1)4.关于全球化中的中国文化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6.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7.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8.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论文9.中国传统文化高校论文10.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