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惠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96065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晓惠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刘晓惠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刘晓惠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刘晓惠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刘晓惠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晓惠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晓惠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赤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刘晓惠 024000 【摘要】探究性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 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 ,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探究性阅读必然会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究性阅读教学,既 顺应 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又符合教学的本质特性,是改变阅读 教学现状的一大契机。【关键词】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特征;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阅读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半以上左右。过去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众多的弊端,所以转变阅读教学方式显

2、得尤为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强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和有创意的阅读” 。这实质上已经把探究性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来了。一 探究性阅读的概念及其特征所谓的探究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的阅读文本,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语文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核心是探究性和创新性。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做为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疑难、提供资料、组织合作交流成果。而学生通过文本认识了客观事物,了解了文本中反映的事物间的联系,体会了作者在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所以,探究性阅读也是教师、文本(作者) 、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通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探究从而来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探究性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开放性思维,问题意识和开放性思维也是探究性阅读中重要的两个特征。(一)问题意识探究性阅读首先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主动的探索研究,独立的寻找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语文探究性阅读就是这种意义上的探究,它重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阅读过程

4、中的体验和感悟、思索和建构。阅读能力是在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一位教师在执教空城计时,鼓励学生质疑,其中2一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要是文中的魏军的主帅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儿子司马昭,是不是就破了孔明的空城计?”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教师的注意,教师肯定了学生动脑筋提问题这一举动,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进行深入的讨论,师生共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孔明不得已施“空城计” ,他平生不曾冒险,而破例冒险成功。这固然显示了孔明的智慧过人和胆略超人。但司马懿也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他深知孔明是个谨慎的人,今城门大开,必有伏兵,于是便下令退兵。孔明较之司马懿高明之处在于,平生谨慎,

5、不曾弄险而弄险,他运用了逆向思维,并弄险成功,司马懿中计,是因为他运用了常规思维模式判断了情势,两种思维模式的运用是空城计成功所在。若魏军主帅不是司马懿,是其子司马昭,也许孔明的空城计就演不成了。因为司马昭会有疑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这倒不是司马昭比司马懿高明,论其对敌军的了解和谋略都远不及其父。司马懿中计是他“聪明反被聪明误”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这堂课是非常活跃的,通过质疑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并有自己的新见解,更有独特的阅读的新体验。(二)开放性思维开放性思维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积极引导,为学生创造争论的氛围,平等对话和及时交流的平台。

6、努力让争论成为学生乐此不疲的阅读活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断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新区。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正是说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的特征,每个人面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中的同一主人公,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感悟,主人公在自己的心中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有人认为哈姆雷特是延宕的王子,有人认为他是复仇的王子,有人认为他是新文化与旧思想的冲突的结果,总之,每个人心中的王子各有不同。读者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个人的感悟,读者心中自然呈现出属于读者自己心中独一无二的主人公形象。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得出丰

7、富多彩的答案。培养学生要有质疑意识,开放性的思想,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同时欣赏别人的思想。例如卞之琳的断章是一首哲理诗还是一首爱情诗?只要学生的答案是合情合理即可,答案不是唯一的,是丰富多彩的。 雪化之后是什么 ,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雪化之后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水” ,第二次提问,经过教师的提示与鼓励,学们的答案多种多样,雪化之后是从土里钻出来的嫩芽,是从南方飞回来小燕子,是植物的小宝宝,是小手召唤春天。第二次学生的回答,经过教师的提出和引导,正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同时即使是正确的答案也不能成为经典,而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寻求更多的答案,得到了答

8、案也不意味着学习结束,还要鼓励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寻求新的答案。培养学生大胆求异,质疑、争论的意识与品质,是发展学生阅读探究能力和扩大学生视野的前提。例如孔乙己这篇文章,作者为了文章的精炼含蓄,作品中有许多让人回3味无穷的艺术空白,读者可以通过“空白”去联想和想象,得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如孔乙己的语言空白能让读者对人物的命运进行思考和猜测。教师在讲授孔乙己一文的结语即可以这样:孔乙己的一生命运既可悲又可怜,这有他性格上的因素(好喝懒做)而更多的还是当时的社会(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但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利用课文的最后“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 这一简短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意味深长

9、。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会怎样呢?让学生发挥想象,既能使学生再次把握好文章的主题,又可使学生通过想象的活动加深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描述“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必须穿上棉袄了。 ”发现这些正面和侧面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当时的凄凉氛围,也为下文孔已己的死做铺垫。开放性视野注重培养学生面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使问题的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这样经过不断地训练和学习,就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二、 探究性阅读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一)探究性阅读的方法1、对现有教材的处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要积极创建自

10、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首先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然后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最后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所以我们要正确运用现有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变“讲读”为“教读” ,就是要求语文课在教读中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能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学法去学习新的知识内容,解决新的问题,提高汲取新知识的能力、素质,为学生走上社会打好基础。这

11、样可以看出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这样通过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等,从而逐步形成学生语文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例如散文故都的秋主题探究,老师引导提示:联系课文,联系作者身世,联系时代背景。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得出结论:(1) 、传达一种悲凉的心境4(2) 、宣扬一种传统的悲秋文化(3) 、独特的平民意识(4)

12、、解不开的故都情结(5) 、深沉的忧国情怀这样的结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二)课外延伸进行探究性阅读语文探究性阅读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文章的理解能力、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技能。除了运用好教材外,还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广泛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和延展性。课外延伸阅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1.由教材所选的课文向原著拓展,向同类作品延伸。现行的新教材中,有很多教材是小说、剧本或长篇文章的节选。如守财奴选自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 刘玄

13、德三顾茅庐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别节选自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 。那么,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如果学生单纯的学习课内的课文,不联系原著,就会脱离原著,极易造成学生对文学形象的片面理解,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难以针对整部作品讲清、讲透,有可能带有教师的主观判断,极易造成学生的误解,所以,指导学生阅读与这些课文有关的原著,既可以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得的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不足,可以适当的对课内的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2.由教材所选的材料向作品传记及背景材料延伸。要想准确的理解课文,必须遵循“知人论事,客观评价”的原则,

14、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观点、看法、主张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作者自身的经历、创作成就和性格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同作品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也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探究性阅读,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和作者传记等,如学习红楼梦可以查找与它相关的评论,作者生活的年代等,学习李白、杜甫的诗,可以先了解李白传 、杜甫传等相关书籍。探究阅读屈原的楚辞可以让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屈原列传 。通过这样学习课内文章,阅读课外资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拓展学生课外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思维。3.由教材所选的作品向其评论性文章拓展延伸。5在探究性学习的过中,如果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课

15、外阅读,那么一定能让能学生在课内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对不同评论者对同一篇文章的评论,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红楼梦就可阅读红楼梦诗词鉴赏和红楼梦人物形态等文章。(二)探究性阅读应注意的问题1.理想化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不可取。理想化的探究性阅读是指教师妄图在一堂课或几堂课的有限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也一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教师所教的所有知识。这种教学态度是不可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不应强加给学生过分的学

16、习负担。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短暂的课堂时间不可能让这种理想化的教学观念成为现实。案例如“一位教师的阅读课例, 诗词阅读探究性学习课例 ,这位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资料有将近二十多部,还有二十多部研究诗词的权威专著。给人的感觉这不是给中学生上课,是给中文系的大学生上专题课。而且指导学生分两部进行阅读,一是泛读;二是精读。泛读是扩大信息量,而精读是了解阅读对象,不知这精读和泛读学生用了多长的时间。事实上,一般中学生花在数学、物理、化学上的时间远远多于花在语文上的时间,这只是个诗词阅读案例,试想一下,如果是小说、戏剧、 史记专题,我们先不论学生的兴趣,但从时间和精力就是不切实际的。这样的课例也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2.探究的范围太大。诗词阅读探究性学习课例中教师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涉及的范围太广,如诗词的主题、背景、作者、风格、技巧等,似乎要让学生在诗词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网打尽” ,让学生在这次的诗词探究中“一劳永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