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95836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豫西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豫西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豫西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豫西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豫西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豫西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豫西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去耕耘 ,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 1豫西名校 20142015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选择题(共32 小题,每题1.5 分,共48 分。)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3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

2、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儒学也得以复兴,每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在曲阜都要举行祭孔仪式,很多国家也兴办孔子学院,这主要因为A中国和平崛起,儒家文化圈形成 B儒家思想适应了当今国内外形势发展C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影响扩大 D“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政策5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以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D“德治

3、”将要取代“法治”6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7有四位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依据身份及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不去耕耘 ,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

4、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 2的制服,不就很好吗?”历史老师说:“你们四个人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请问下列哪一项较合适老师所言: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B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C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道家D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反对掠夺战争C主张实行“法治”

5、 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10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畜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11“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12孔子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该观点的根本出发点是A劝导统治者以德治民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D强调“格物致知”13最早提出“礼”是根本原则,“法”是具体措施,两者相辅相成。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

6、。将儒家的“礼治”与法家的“法治”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传统的“外儒内法”政治管理特点。这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荀子14明中期,程朱理学逐渐失去了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主要是因为:A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B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不去耕耘 ,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 3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它是唯心主义哲学15“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A格物致知 B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黄老之学16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

7、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1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传统美德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宋明理学,使之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18“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

8、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 C D19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20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公元前5 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人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

9、德和教育的意义 B强调知识的作用C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 D推崇君主权威2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不去耕耘 ,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 4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和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22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信仰C赞同教会建

10、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23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否定和反对君主专制 强调“公民意识”A B C D24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A否定教会的作用 B矛头直指封建专制C肯定人的作用 D宣扬了等级观念2516 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反映了他思想主张:A追求人自由 B追求现实幸福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26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

11、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27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不去耕耘 ,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 5B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C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28法国启蒙思想家毕封说:“大自然之所以能全面发展,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的双手。”他的这个论点的实质意义是A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 B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C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 D号召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29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