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在和谐到内在和谐.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836738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外在和谐到内在和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由外在和谐到内在和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外在和谐到内在和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外在和谐到内在和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外在和谐到内在和谐摘 要:本文以社会学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研究高校管理中的和谐要素,通过对和谐校园表象和内涵的分析,探索推进高校和谐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管理 和谐校园 结构主义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时代主题。高等院校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在和谐社会与文化强国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引领和谐文化发展,其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高校的安全稳定、健康发展,更是对整个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文化辐射和导向作用。本文拟借鉴社会学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从分析和谐校园的表象入手,挖掘和谐校园的深层结构,进而探索推进高校和谐校园

2、建设的有效途径,并从中探讨高校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1.从结构上分析和谐校园的构成要素 和谐是特定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特定结构,并且是一种最优化的结构。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结构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从和谐校园的外在结构形式和存在状态来看,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中心,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结构。这种结构主要表现为学校内部各种关系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 和谐校

3、园的组成部分从功能结构的角度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和谐关系;学科的设置、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和谐关系;学校行政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和教学人员之间的人员数量配备、任务的分工、职责明确等和谐关系;书记、辅导员、教师的和谐关系;职能部门、教辅机构以及各院系等学校组成部门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学、科研和管理之间的和谐关系。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还可分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等。同时,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谐校园也包括学校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学校与社会、家庭关系的和谐等。有序是和谐校园的结构表现形式,而民主的气氛、公平的理念、关爱的精神、进取的态度、依法治校的观

4、念则是渗透在这种有序结构中,成为和谐校园的内在灵魂。 2.从和谐结构出发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随着高教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各种要素之间、各种主体之间既有和谐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都体现在校园的和谐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建设。从结构主义出发去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更清楚地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剖清关系、抓住实质,更好地解决大矛盾和小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2.1坚持依法治校,以法律稳定结构 在今日高校这样一个存在着多元利益格局的校园里,必须由一种可以主导和控制对立关系的力量来推动、维系与保障结构的稳定,这种力量就是法律。只有依法治校,才能实现和谐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

5、 高校依法治校,就是高校管理者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学校,处理教学、科研、服务体系等各项事务。现实中,有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违纪处理、不授予学位等做法因违反法律程序而产生纠纷和争议,也有的学校因法律意识淡薄而与外界产生各种民事纠纷,或因制度建设不力、缺乏监督机制而滋生腐败等等,从而导致学校管理的不和谐。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依法操作,避免治校理教的内容与法律相抵触。 2.2推进民主管理,以民主维护和谐 所谓民主,是在处理学校的各种关系和矛盾时,在做各种决策和讨论时,师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来自各方的意见和要求都能得到重视,通过协调而不是行政命令来化

6、解矛盾,使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共同维护整体的利益,即实现整体的和谐。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建设和谐校园与教师、学生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建立公开公平的校务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程序,对涉及学校政务、财务以及事关学校重大发展或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情况及时通报、民主决议,使校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为教职工当家作主提供有效平台。同时,要积极吸纳学生加入民主办学的行列中来,支持学生组织的工作和发展,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注意倾听学生意见,广开言路,疏通渠道。只有实现民主管理和民主办学,使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共建和谐校园。 2.3营造和谐文化,以文

7、化凝聚内力 校园文化对于稳定和谐结构的作用不同于刚性的制度,它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敛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首先,和谐校园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建设优美的校园。学校地域范围内的整体物质设施,如教学楼、运动场、校园景观、食堂、宣传标语等物质设施和设置,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和谐理念。其次,和谐校园应具有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教书育人的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注重文化建设,使教职工和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舒展,积极性得以发挥,同时注意挖掘深层次的精神文化传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校园的文化品味,以切实发挥文化的陶冶性情、促进和谐的

8、积极作用。 3.找准着力点,让高校管理适应和谐校园建设 3.1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为和谐校园提供法律保障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只有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确保高校真正践行先进文化,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治校理教能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校务公开制度,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倡导和促进公平、正义的和谐氛围;要善于通过法律的手段协调、处理校内外的各种关系,规范学校的各种管理。 3.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全面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理论,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和推动社会

9、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和高校担负的使命与责任,高校领导者必须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是学校的中心,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心。因此,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着中心开展工作,使学校发展与社会需要、师生利益、结构调整、和谐稳定等之间的关系得到正确处理,真正使学校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各方面都取得和谐发展。 3.3优化制度管理水平,孕育和谐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应在管理中将制度的硬制约与文化的软制约有机结合,使各项工作在规范中有序运行。在具体工作中,可结合高校群体素质高、民主精神浓厚、思想活跃等特点,不断提高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的水平,使制度建设符合教书育人的需要,符合校园管理的需要,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使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促进良好校园秩序和校园文化的建立与发展,整体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参考文献:1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M.商务印书馆,1984.2法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野性的思维M.商务印书馆,1987.3段建国、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张德安(1978-),男,黑龙江富锦人,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教育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