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0832351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会员独享】.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掖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 文 试 题试卷说明:试卷分数150分,分第卷(选择题,共30分)和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卷(选择题,共3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迄今/两讫 罢黜/拙劣 泥淖/船棹B纳闷/木讷 模型/模样 狙击/沮丧C逾越/郁闷 编辑/舟楫 编撰/编纂D拗口/执拗 边塞/堵塞 儒雅/孺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被括号里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参加公务员面试要注意把握二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二是随机应变,三是言之成理。这也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素

2、质。(见风使舵)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擢发难数;战后,几经谈判,犹太人终于从联邦德国获得了34亿多马克的赔偿。(罄竹难书)C2009年第25个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中午,他来到学校食堂,和同学们谈笑风生,并共进午餐。(谈笑自若)D汉末文学家祢衡才思敏捷,擅长辞赋,他应黄射邀请一挥而就的作品鹦鹉赋,寓意深刻,文采斐然,得到世人的赞赏。(一蹴而就)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的一句是 ( )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B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

3、;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学虽然成了热门话题,但汉字美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 。 , ? 。因此,我们使用汉字时,必须首先知道其意义,然后正确使用,不至于闹笑话。并且出现了“你令郎”、“我令尊”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用法。荧屏上错话连篇,报刊上的句子不伦不类。掩卷而思,不由得问自己。对

4、于汉字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你真的认得它的美很多文学创造者则“有文学观没有文字观”,甚至越来越“不认识”汉字汉字之美,是国学的基础,是永远不能忘却的A. B. C. D.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7题(9分,每小题3分)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

5、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

6、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

7、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5下列关

8、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义的一项是(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B“热词”往往不是逐步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人们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

9、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因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的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C当媒体操纵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遍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三、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10、(每小题3分)高祖得政,素知颎(jing)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唏嘘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遂至邺下,与迥交战。仍共宇文忻、李询等设策,因平尉迥。军还,侍宴

11、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注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又拜左领大将军,余官如故。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会议伐辽东,颎固谏不可。上不从,以颎为元帅长史,从汉王征辽东。遇霖潦疾疫,不利而还。后言于上曰:“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又上以汉王谅年少,专委军于颎。颎

12、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谅所言多不从,甚衔之,及还,谅泣言于母后曰:“儿幸免高颎所杀。”上闻之,弥不平。俄而上柱国王世积以罪诛,当推核之际,乃有宫禁中事,云于颎处得知。上欲成颎之罪,闻此大惊。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弓、刑部尚书薛胃等明颎无罪,上逾怒,皆以之属吏。自是朝臣莫敢言者。颎竟坐免,以公就第。 -(节选自隋书高颎传)注 颎父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仲方辞父在山东 辞:辞谢,道谢 B. 朝臣莫与为比 比:并列 C. 会议伐辽东 会:恰逢 D. 谅所言多不从,甚衔之 衔:怨恨,怀恨9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

13、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军至河阳,(故)莫敢先进 B. 上欲成其美,(则)听解仆射 C. 上特命勿去(之),以示后人 D. 颎初不欲行,(然)陛下强遣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叛军的战斗中,高颎事先准备了很多堵水的土袋,成功抵御了叛军的火筏,过河后焚毁桥梁背水一战,最终得胜回朝,高祖对他大加褒奖。 B. 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表示亲切;又成就其谦让的美名,然后继续重用;命令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以示纪念,这些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 C. 高颎功高位显,但因忧虑母亲而去职,只过了两个月,朝廷就命令他返回原来的职位处理政事,尽管他再三流涕推辞,但高祖都不答应。 D. 高颎对高祖竭尽忠诚,为主甘愿杀身灭族,但后因谗言而被高祖疏远,又受王世积一案牵连,最终获罪免官,以国公身份回到家乡。 第卷(共120分)四、(共23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5分)译文: (2)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5分)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