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775156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作者:网络 论文来源:小草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05-11-12 摘要: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这三个特性都反映了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生自己主导和完成的。关键词:学习;自主性;自立性;自为性;自律性 在知识爆炸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或终极性目标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会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发展学生愿学的情感,会学的技能,善创造的潜能及乐于奉献的人格品德,实现夸美纽斯早在300多年前就在其大教学论中开宗

2、明义指出的目标:使教员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教学变得容易、愉快、省力、省时、牢固、彻底,更富有成效,多方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以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为特征的自主学习。 一、引发动机,建立和强化学生自立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多个教学时间段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趣味实验、运用电教媒体、举实例等方法来引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在课结束前通过巧设疑、精应用、置趣味作业来提升兴趣。实践总结得出:引起好奇或悬念,引起不协调或认知冲突,学用结合的,使抽象的内容具体明晰化的展示等,都有利于引发学习动机。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

3、基于问题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情境或真实问题的创设,能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自我探索等教学进程。面对事件或问题情境,学生可以运用协作、交流的方法,去体验、去感受,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类知识的介绍和讲解,所以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教师可多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身体语言情境和交流情境。比如: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新课教学中,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演示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

4、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设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实验中硬纸片受不受液体的压强,那为什么硬纸片不会掉下来?创设这一情境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观察、体会,引起关注,培养主人翁意识,激发探究动机,开始自我探索。 二、自主探究,促使学生自为学习 自为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知识能通过传授获得,能力必须靠训练获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为学习。 1、明确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究。教学时,采

5、取交互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进行阅读、体会、分析和讨论,从中挖掘出蕴含的若干个矛盾,并从中筛选出主要矛盾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明确了待探究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情境引出产生的待探究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充分利用每个小组成员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积累,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丰富的想像力,各抒己见,提出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猜想和设计,形成小组意见,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取长补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修改、选择或综合,使学生混乱的思绪在讨论、争辩中逐步修正和澄清,得出较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课堂中多应用小组学习法,开展互动教学,倡导合作和营造探究创新氛围,同时通过变“

6、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一般四人一组,明确分工,定期轮换。分工为:一人组织,一人发问,一人侧重查询回答,一人记录并全班交流。 2、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活动时空。 自主学培育学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这需要自主学习的客观条件的支撑,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足、灵活的学习场所。培育学生能运用学习工具获取有关学习资源,即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能利用和评价有关学习资源,学会自我选择,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要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自主学习时间。 重视探究式实验教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验因素的控制,进行实验现象观察和数据收集,每一步

7、都类似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使他们对科学发现有了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当然,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大气压强一课中,提供多种实验器材:皮碗(每两位学生一对)、水、可口可乐瓶1个、水槽、一个注射器、一米长玻璃管、大小不等的钩码若干、弹簧秤、塑料小桶、细砂,大气压的发现阅读材料。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按照实验要求和“探究实验”报告单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 3、得出结论、质疑结论、评价交流。 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从而总结出初步结论,然后对初步结论进行质疑,检查和思考探究方案的严密性,证

8、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所获结论的科学性,再利用已有知识和实验探究释疑,最后得出可靠结论,并用文字、图像、公式等方式表达出来。这使得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具有信息量大、手段多样、人机交互等优点,因此要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网络与课程的整合,使现代技术手段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比如在大气压强一课中:(1)探究实验完成后,由组长汇报实验情况,通过补充、争论、再实验,得出大气压的存在、方向、大小。(2) 教师设疑:用P=F/S来测定压强是应用普通的仪器、学过的原理测出了无形

9、的大气压的值,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展示盛满水的可口可乐瓶倒插在水槽现象。(3)引导可口可乐瓶水里有空气吗,水被支持原因,假如顶端水受到容器给的压强为零时有何等量关系?(4)学生讨论可托住的水柱是否会无限长?展示 大气压的发现阅读材料,演示托里拆利实验。通过观察、回忆、分析、讨论得出可靠结论:用所能托起的液体柱的大小来反映所测大气压强的大小。(5)质疑 跟演示用玻璃管及操作相关的问题,大气压强始终不变吗,托里拆利有关高山与平地上的大气压强应该有所不同设想对吗?进一步讨论、演示:水银柱高度与管子粗细、倾斜程度有关吗?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若玻璃管两端开口,其顶端用橡皮膜蒙着,则橡皮膜会平吗?除去

10、此橡皮膜,水银柱将如何变化?(6)评价比较:利用P=F/S和托里拆利实验两种方法测大气压,后者有哪些优势? 三、迁移应用,以成功和责任促成自律 “自主学习”具有“自律性”,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它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促使自己的学习不断进取、持之以恒,在行为中则表现为主动和积极。自律学习还体现学习主体清醒的责任感,确保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知识。 1、在迁移应用中,建立发展性评价,培育学生的成就感。人们往往认为: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滋育兴趣,成功带来兴趣。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11、和兴趣。要常用发展性评价,一旦学生有了追求成功的体验和信念后,遇上难事成了他们探究的机会,碰上失败被当成是需要做出更大努力的鞭策,为此在教学中务必注意让学生多获得成功。同时,要把结论和方法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用各种教育资源,开辟各种活动渠道。自然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本身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结合,所以要在课外同样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增加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开展诸如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科普知识讲座,自然环境调查,“三小”作品制作,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12、等。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在课后指导学生开展好“探索与研究”活动。在课外活动时,还可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确立课题,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将学习中所经验的文化内容组织起来去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实现“学习课题经验探究发展”。比如:在大气压强一课后,让学生从研究大气压与天气晴雨的关系、大气压与人类的生活中任选一小课题。 3、强化学法指导,培育责任心。但并非所有的学习者都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和获得理想中的成功,可能现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使学习者养成了依靠教师的学习习惯,也可能是外部评价目标过高使学生经历长期失败所致。除了革新教学方法,将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外,还要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使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还要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能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培育自主学习者,就应激发学习兴趣,不能激发起学习兴趣,就要使学习者认识学习意义,不能使学习者认识学习意义,那就必须要培育其责任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